用于管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的方法和网络节点-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用于管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2963
决定日:2019-09-26
委内编号:1F275425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280073540.1
申请日:2012-05-30
复审请求人: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刘欣科
合议组组长:刘俭
参审员:邹菲菲
国际分类号:H04W24/10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存在区别特征,但所述区别特征部分被其它对比文件公开,部分属于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则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对比文件和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得到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则该权利要求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涉及申请号为201280073540.1,名称为“用于管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的方法和网络节点”的PCT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2年05月30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日期为2014年11月28日,公开日为2015年05月27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实质审查部门于2019年01月11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1-20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于2014年11月2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时提交的国际申请文件中文文本的说明书附图第1-4页、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于2018年09月06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20项、说明书第1-125段(即第1-14页)。
驳回决定中引用的对比文件为:
对比文件1:CN102412941A,公开日为2012年04月11日;
对比文件2:Clarify UL physical channel scheduling for CQI repor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49bis R1-072721,公开日为2007年06月29日;
对比文件3:EP2360864A1,公开日为2011年08月24日。
驳回理由主要包括:权利要求11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12-15的附加技术特征或在对比文件1中公开,或属于本领域的惯用手段,也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16-20是对应于权利要求11-15方法的用户设备,因此同样不具备创造性。在驳回决定的其他说明部分,还指出,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得出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从属权利要求2-10的附加技术特征或在对比文件1中公开,或属于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因此权利要求1-10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全文内容如下:
“1. 一种在无线电网络节点(110)中用于管理用户设备(120)传送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2)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有关在传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时由所述用户设备(120)使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4)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120)中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一指示;
接收(205)来自所述用户设备(120)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其中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报告;以及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7)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120)解除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所述第一指示。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指示:
分配到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子帧,或者
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块索引。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7)所述第三消息后,还包括:
接收(208)来自所述用户设备(120)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其中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报告。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201)来自所述用户设备(120)的用于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有关的所述用户设备(120)的能力的能力消息。
6. 一种配置成管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从用户设备(120)的传送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其中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包括配置成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电路(810):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有关在传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时由所述用户设备(120)使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120)中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激活所述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一指示;
从所述用户设备(120)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其中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报告;以及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7)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120)解除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其中: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所述第一指示。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指示:
分配到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子帧,或者
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块索引。
9.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所述处理电路(810)还配置成:
在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7)所述第三消息后,从所述用户设备(120)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其中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接收所述第二信道质量报告。
10.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所述处理电路(810)还配置成:
从所述用户设备(120)接收用于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有关的所述用户设备(120)的能力的能力消息。
11. 一种在用户设备(120)中用于处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从所述用户设备(120)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传送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202)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有关在传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时由所述用户设备(120)使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
接收(204)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120)中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一指示;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205)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其中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报告;以及
接收(207)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解除所述用户设备(120)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所述第一指示。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指示:
分配到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子帧,或者
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块索引。
14.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在接收所述第三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208)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
15.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201)用于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有关的所述用户设备(120)的能力的能力消息。
16. 一种用户设备(120),配置成处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从所述用户设备(120)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传送,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20)包括配置成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电路(1010):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有关在传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时由所述用户设备(120)使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接收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120)中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一指示;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其中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发送所述第一信道质量报告;以及
接收(207)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解除所述用户设备(120)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120),其中: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所述第一指示。
18.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户设备(120),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指示:
分配到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子帧,或者
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块索引。
19.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户设备(1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010)还配置成: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接收所述第三消息后,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
20.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户设备(1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010)还配置成: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用于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有关的所述用户设备(120)的能力的能力消息。”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3月0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修改了权利要求1、4、6、9、11、14、16和19中部分技术特征的表述和语序。复审请求人认为:1)在驳回决定之前,未对权利要求7进行评述,驳回不符合听证原则;2)对于区别特征1)“在第一消息中指示发送信道质量报告所用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信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不会将上述区别特征1)与对比文件1相结合;结合对比文件1的上下文可知,“调度数据”指的是“上行业务数据”,区别于信道状态信息CSI,所以,“UL grant仅用于触发周期CSI的上报而不用于调度数据”时,依然需要从上行授权信息中获得用于周期性CSI上报的资源信息;3)对比文件2中的UE接收来自eNB的携带有CQI格式索引的L1/L2信令无法与对比文件1结合从而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没有传输CQIFS的L3信令作为前提,UE只接收CQIFI的L1/L2信令,是无法实际操作的,即不但无法实现重配置,也无法解除原有CQI传输方式。如果将包含CQI格式索引的L1/L2信令与对比文件1相结合,用户设备仅收到索引而没有CQI格式集的信息,无法实现对当前的CQI的周期性传输的解除。
复审请求人在提交复审请求时提交的权利要求书全文内容如下:
“1. 一种在无线电网络节点(110)中用于管理用户设备(120)传送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2)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有关在传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时由所述用户设备(120)使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4)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120)中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一指示;
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205)来自所述用户设备(120)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以及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7)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120)解除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所述第一指示。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指示:
分配到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子帧,或者
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块索引。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7)所述第三消息后,还包括:
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接收(208)来自所述用户设备(120)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201)来自所述用户设备(120)的用于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有关的所述用户设备(120)的能力的能力消息。
6. 一种配置成管理从用户设备(120)传送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其中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包括配置成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电路(810):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有关在传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时由所述用户设备(120)使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120)中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激活所述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一指示;
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从所述用户设备(120)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以及
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7)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120)解除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其中: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所述第一指示。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指示:
分配到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子帧,或者
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块索引。
9.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所述处理电路(810)还配置成:
在向所述用户设备(120)发送(207)所述第三消息后,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从所述用户设备(120)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
10.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所述处理电路(810)还配置成:
从所述用户设备(120)接收用于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有关的所述用户设备(120)的能力的能力消息。
11. 一种在用户设备(120)中用于处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从所述用户设备(120)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传送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202)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有关在传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时由所述用户设备(120)使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
接收(204)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120)中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一指示;
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205)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以及
接收(207)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解除所述用户设备(120)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所述第一指示。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指示:
分配到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子帧,或者
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块索引。
14.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在接收所述第三消息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208)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
15.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201)用于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有关的所述用户设备(120)的能力的能力消息。
16. 一种用户设备(120),配置成处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从所述用户设备(120)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传送,其中所述用户设备(120)包括配置成执行以下操作的处理电路(1010):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有关在传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时由所述用户设备(120)使用的资源信息,所述资源信息为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接收用于在所述用户设备(120)中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用于激活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第一指示;
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以及
接收(207)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解除所述用户设备(120)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户设备(120),其中:
所述第二消息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所述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所述第一指示。
18.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户设备(120),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指示:
分配到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传送的子帧,或者
用于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块索引。
19.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户设备(1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010)还配置成:
从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接收所述第三消息后,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
20.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用户设备(120),其中所述处理电路(1010)还配置成:
向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110)发送用于指示与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有关的所述用户设备(120)的能力的能力消息。”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3月15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实质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实质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5月31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复审通知书针对的文本为:于2014年11月2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时提交的国际申请文件中文文本的说明书附图第1-4页、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于2018年09月06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14页;于2019年03月0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20项。所引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所引用的对比文件相同,即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20相对于对比文件1结合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以及本领域惯用手段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同时还指出:1)驳回决定中的驳回理由是权利要求11-20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驳回决定符合听证原则。2)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101]段公开了上行授权信息中不携带资源配置相关的信息,即资源配置和触发上报是分开进行的,并不是触发上报与上行资源在同一消息中指示。再者,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82]-[0086]段公开了: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传输配置信息包括传输模式信息,能够指示用户设备通过PUCCH还是PUSCH传送信道质量报告。而对比文件1没有进一步指示信道上的资源信息,然而对比文件3公开了基站能够预先指示用户设备反馈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资源,起到指示信道资源的作用,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得到启示将对比文件3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因此是由对比文件1结合对比文件3公开的内容解决了指示了上行资源的问题。而对比文件1中公开的上行授权信息,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第二消息,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可指示触发上报周期CSI,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包括在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由此对比文件1公开的上行授权信息可以仅用于指示触发上报。3)对比文件2公开了L1/L2信令是用于解除原传输配置的消息(参见对比文件2第2-3页第3节),L2/L3信令起到的作用与第三消息在权利要求1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通知用户设备解除原来的信道质量报告的传输模式。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2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L2/L3信令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而是否以传输L3信令为前提,与对比文件2结合对比文件1中解决相应问题并不矛盾,也不构成阻碍。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7月11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但未提交修改文本。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1第[0101]段中“UL Grant可以不用于调度数据”的前提是,其第[0083]段最后一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要求用户设备采用的传输模式为利用PUSCH上报周期CSI”。因为在对比文件1的背景技术中,PUSCH作为共享信道,本身是用来在有上行数据发送时收发非周期CSI的,而对比文件1用其来收发周期CSI,所以才会在第[0101]段写明“可以不用于调度数据”。这里的数据,根据上下文可以直接毫无疑义的理解为其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上行数据”。所以,对比文件1并没有公开周期性CSI上报的资源配置,和触发周期性CSI的上报是分开进行的。另一方面,依对比文件1揭示的,触发上报周期CSI的指示是包含在上行授权信息中的,即,触发上报与周期性CSI的上行资源是在同一消息中指示。所以,对比文件3中公开的“在PUSCH或PUCCH上为信道质量反馈预先配置上行资源”无法与对比文件1相结合。2)对比文件2披露了UE接收CQI格式索引,通过索引获取重配置参数,实现发送CQI报告的重配置。CQI报告的重配置传输,并不仅等于“解除原来的传输配置”,而应该等于“换了一种传输配置”。对比文件2中的方法(b)结合了L1/L2和L3两条消息,实现“CQI format的快速切换”。对比文件2配置和改变CQI 格式的方法与本申请不同,如果单要拆出L1/L2信令,强行与对比文件1进行结合,首先相当于发给UE另一种CQI模式的索引(且“另一种CQI模式”并不等于非周期性信道质量报告),由于没有事先的L3信令,UE自然无法得知具体该切换的CQI模式,即“结合不能”。当更换为另一种CQI模式时,对比文件2教导的是无需再提供CQI报告发送的上行资源,只使用先前L3信令中业已包含的上行资源,而权利要求1则需要提供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第一消息,即对比文件2提供了相反的教导。对比文件2中的方法(b)以及方法(a),都是在描述CQI的传输在PUCCH和PUSCH之间进行切换的方法,即这里CQI格式的重配置,是CQI在PUCCH上的传输和CQI在PUSCH上的传输之间的切换。而在PUCCH上和PUSCH上传输CQI,并不能对应到信道质量报告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传输。比如,在对比文件3中提到,在PUSCH上也可能发送周期性CSI传输报告。所以,对比文件2中“包含CQI的格式索引的L1/L2信令”无法与对比文件1相结合,来实现“灵活有效的信道质量报告传送”。3)第三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未指出权利要求7、16不符合创造性的规定,驳回所依据的权利要求7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听证原则。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一)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答复复审通知书时,未提交修改替换页,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针对的文本与复审通知书针对的文本相同,为:于2014年11月28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时提交的国际申请文件中文文本的说明书附图第1-4页、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于2018年09月06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14页;于2019年03月0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20项。
(二)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引用的对比文件与驳回决定和复审通知书中引用的对比文件相同,即,
对比文件1:CN102412941A,公开日为2012年04月11日;
对比文件2:Clarify UL physical channel scheduling for CQI report;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49bis R1-072721,公开日为2007年06月29日;
对比文件3:EP2360864A1,公开日为2011年08月24日。
1、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在无线网络节点中用于管理用户设备传送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方法,对比文件1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配置和传输方法及装置,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02]-[0003]、[0081]-[0127]段):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式包括周期CSI上报和非周期CSI上报两种,其中周期CSI通过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PUCCH发送(没有上行数据发送时)或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发送(有上行数据发送时),非周期CSI通过PUSCH发送。步骤31、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传输模式信息和上报时刻信息,或者只包括上报时刻信息,或只包括传输模式信息。所述传输模式信息是指,基站指示用户利用哪种传输模式上报周期CSI;所述上报时刻信息是指,基站指示用户设备需要哪些时刻上报周期CSI。在通过高层信令发送传输模式信息时,可在所述高层信令中增加比特域,利用所述比特域指示用户设备通过PUSCH上报周期CSI。例如,在高层信令中新增加1比特,当该1比特信息值为0时,表示按照现有技术中的传输模式,即通过PUCCH上报周期CSI;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1时,表示通过PUSCH 上报周期CSI。步骤32、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触发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授权(UL Grant)信息以触发用户设备上报周期CSI。可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授权信息并通过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来指示用户设备触发上报周期CSI。例如,对于1比特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0时,表示触发上报周期CSI;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1时,表示触发上报非周期CSI。需要说明的是,UL Grant可以仅用于触发周期CSI的上报,不用于调度数据。步骤33、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上报的周期CSI。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首先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然后向用户设备发送触发消息,并由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生成周期CSI,然后向基站上报所述周期CSI。
由上述公开内容可知,对比文件1公开的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第一消息;对比文件1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触发消息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第二消息,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可指示触发上报周期CSI,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包括在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对比文件1的步骤33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上报的周期CSI,且对比文件1公开了传输配置信息可以设置为通过PUCCH上报周期CSI,由此也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
由此,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1限定的第一消息包括的资源信息为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而对比文件1中的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仅包括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用的信道的信息,即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共享信道;2)权利要求1还限定了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解除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
基于上述区别可以确定,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指示上报信道质量报告的资源以及如何改变上报模式。
对于区别特征1),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使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的成分载波激活/禁用的方法,其中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3说明书第[0073]-[0075]段):可以例如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预先设置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信道质量反馈,或者替代地,在通过RRC设置的用于周期性信道质量反馈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信道质量反馈。由此可知,对比文件3公开了基站能够预先指示用户设备反馈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资源。由此上述公开内容所起的作用,与上述区别特征1)在权利要求1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起到了指示用户设备周期性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PUCCH上的具体资源的作用。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3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3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对于区别特征2),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CQI的物理信道调度方法,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2第2-3页第3节):方法(b)-使用L3信令与L1/L2信令结合的切换机制。eNB通过L1/L2信令中的CQI格式索引(CQIFI)来重配置所指示的参数,发送给UE,UE根据接收到的L1/L2信令中的重配置信息解析参数,进行CQI报告的重配置并根据重配置参数传输CQI报告。CQI报告重配置传输,即为解除原来的传输配置,因此对比文件2公开了L1/L2信令能解除原传输配置,其起到的作用与上述区别特征2)在权利要求1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通知用户设备解除原来的信道质量报告的传输模式,改变传输模式。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2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综上可知,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2分别给出了将上述区别特征1)和2)应用到对比文件1中的启示,用以解决该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得到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该权利要求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有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2、权利要求2引用了权利要求1,其附加技术特征限定了第二消息实现为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介质访问控制元素包括第一指示。在所属技术领域中,介质访问控制元素“MAC CE”通常是用来传送激活或去激活消息等的控制信息,是本领域的常用消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动机将其结合到权利要求2的技术方案中用来传送所述用于激活信道质量报告传送的第一指示。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权利要求3引用了权利要求1或2,其附加技术特征限定了指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具体为分配的子帧或资源块索引。在所属技术领域中,子帧或资源块均是常规的信道资源的表示方式,将子帧或资源块索引作为指示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是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3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4、权利要求4引用了权利要求1或2,其附加技术特征限定了在解除信道质量报告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周期性传送之后,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传送信道质量报告,然而对比文件1中还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127]-[0129]段,附图5、6):当在同一个子帧,如果需要反馈的周期CSI信息比特数超过11,则通过PUSCH上报周期CSI,否则按照现有技术的设计,通过PUCCH上报。例如,当前有3个DL CC(DL CC1,DL CC2,DL CC3)需要上报周期CSI,具体的上报时刻配置如图5所示,假设预设阈值由用户设备需要上报的周期CSI 的下行单元载波的个数确定,如规定在同一个子帧,如果需要反馈周期CSI的下行单元载波个数超过1个,则采用PUSCH上报周期CSI。配置结果如图6所示。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出,在第一个子帧内有DL CC1的RI、DL CC2的WB 需要上报,因此,在同一个子帧内需要反馈的周期CSI的下行单元载波个数超过1个,采用PUSCH上报周期CSI。其它子帧的原理相同。由此可知,除了在PUCCH上传送信道质量报告以外,超出的信道质量报告可以在PUSCH上传送,因此对比文件1公开了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接收来自用户设备的第二信道质量报告,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对比文件2公开的L1/L2信令能解除原传输配置得到启示,将其应用到对比文件1中实现在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三消息后,传送第二信道质量报告。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4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5、权利要求5引用了权利要求1或2,其附加技术特征限定了接收用户设备用于指示有关传送信道质量报告的用户设备能力的能力消息,然而为了更高效地进行信道质量报告的传送,事先通过来自用户设备的消息了解用户设备的传送能力,这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5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6、权利要求6请求保护一种配置成管理从用户设备传送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无线电网络节点,对比文件1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配置和传输方法及装置,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02]-[0003]、[0081]-[0127]段):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式包括周期CSI上报和非周期CSI上报两种,其中周期CSI通过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发送(没有上行数据发送时)或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有上行数据发送时),非周期CSI通过PUSCH发送。步骤31、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传输模式信息和上报时刻信息,或者只包括上报时刻信息,或只包括传输模式信息。所述传输模式信息是指,基站指示用户利用哪种传输模式上报周期CSI;所述上报时刻信息是指,基站指示用户设备需要哪些时刻上报周期CSI。在通过高层信令发送传输模式信息时,可在所述高层信令中增加比特域,利用所述比特域指示用户设备通过PUSCH上报周期CSI。例如,在高层信令中新 增加1比特,当该1比特信息值为0时,表示按照现有技术中的传输模式,即通过PUCCH上报周期CSI;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1时,表示通过PUSCH 上报周期CSI。步骤32、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触发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授权(UL Grant)信息以触发用户设备上报周期CSI。可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授权信息并通过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来指示用户设备触发上报周期CSI。例如,对于1比特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0时,表示触发上报周期CSI;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1时,表示触发上报非周期CSI。需要说明的是,UL Grant可以仅用于触发周期CSI的上报,不用于调度数据。步骤33、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上报的周期CSI。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首先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然后向用户设备发送触发消息,并由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生成周期CSI,然后向基站上报所述周期CSI。
由上述公开内容可知,对比文件1公开的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相当于权利要求6中的第一消息;对比文件1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触发消息相当于权利要求6中的第二消息,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可指示触发上报周期CSI,相当于权利要求6中的包括在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对比文件1的步骤33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上报的周期CSI,配置信息可以设置为在PUCCH中上报周期CSI的模式,由此也相当于权利要求6中的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
由此,权利要求6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6限定的第一消息包括的资源信息为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而对比文件1中的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仅包括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用的信道的信息,即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共享信道;2)权利要求6还限定了向用户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解除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3)无线电网络节点包括处理电路。
基于上述区别可以确定,权利要求6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指示上报信道质量报告的资源以及如何改变上报模式。
对于区别特征1),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使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的成分载波激活/禁用的方法,其中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3说明书第[0073]-[0075]段):可以例如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预先设置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信道质量反馈,或者替代地,在通过RRC设置的用于周期性信道质量反馈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信道质量反馈。由此可知,对比文件3公开了基站能够预先指示用户设备反馈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资源。由此上述公开内容所起的作用,与上述区别特征1)在权利要求6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起到了指示用户设备周期性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PUCCH上的资源的作用。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3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3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对于区别特征2),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CQI的物理信道调度方法,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2第2-3页第3节):方法(b)-使用L3信令与L1/L2信令结合的切换机制。eNB通过L1/L2信令中的CQI格式索引(CQIFI)来重配置所指示的参数,发送给UE,UE根据接收到的L1/L2信令中的重配置信息解析参数,进行CQI报告的重配置并根据重配置参数传输CQI报告。CQI报告重配置传输,即为解除原来的传输配置,因此对比文件2公开了L1/L2信令能够解除原传输配置,其起到的作用与上述区别特征2)在权利要求6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通知用户设备解除原来的信道质量报告的传输模式。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2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对于区别特征3),在无线电网络节点中配置处理电路以执行相应的方法功能,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
综上可知,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2分别给出了将上述区别特征1)和2)应用到对比文件1中的启示,用以解决该权利要求6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以及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得到权利要求6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该权利要求6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有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7、权利要求7-10的附加技术特征分别与权利要求2-5对应相同,因此基于相同的理由,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6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7-10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可参考对权利要求2-5的评述。
8、权利要求11请求保护一种在用户设备中用于处理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从所述用户设备到无线电网络节点的传送的方法,对比文件1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配置和传输方法及装置,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02]-[0003]、[0081]-[0127]段):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式包括周期CSI上报和非周期CSI上报两种,其中周期CSI通过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发送(没有上行数据发送时)或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有上行数据发送时),非周期CSI通过PUSCH发送。步骤31、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传输模式信息和上报时刻信息,或者只包括上报时刻信息,或只包括传输模式信息。所述传输模式信息是指,基站指示用户利用哪种传输模式上报周期CSI;所述上报时刻信息是指,基站指示用户设备需要哪些时刻上报周期CSI。在通过高层信令发送传输模式信息时,可在所述高层信令中增加比特域,利用所述比特域指示用户设备通过PUSCH上报周期CSI。例如,在高层信令中新 增加1比特,当该1比特信息值为0时,表示按照现有技术中的传输模式,即通过PUCCH上报周期CSI;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1时,表示通过PUSCH 上报周期CSI。步骤32、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触发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授权(UL Grant)信息以触发用户设备上报周期CSI。可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授权信息并通过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来指示用户设备触发上报周期CSI。例如,对于1比特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0时,表示触发上报周期CSI;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1时,表示触发上报非周期CSI。需要说明的是,UL Grant可以仅用于触发周期CSI的上报,不用于调度数据。步骤33、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上报的周期CSI。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首先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然后向用户设备发送触发消息,并由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生成周期CSI,然后向基站上报所述周期CSI。
由上述公开内容可知,对比文件1公开的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相当于权利要求11中的第一消息;对比文件1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触发消息相当于权利要求11中的第二消息,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可指示触发上报周期CSI,相当于权利要求11中的包括在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对比文件1的步骤33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上报的周期CSI,配置信息可以设置为在PUCCH中上报周期CSI的模式,由此也相当于权利要求11中的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
由此,权利要求1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11限定的第一消息包括的资源信息为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而对比文件1中的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仅包括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用的信道的信息,即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共享信道;2)权利要求11还限定了接收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解除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
基于上述区别可以确定,权利要求11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指示上报信道质量报告的资源以及如何改变上报模式。
对于区别特征1),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使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的成分载波激活/禁用的方法,其中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3说明书第[0073]-[0075]段):可以例如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预先设置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信道质量反馈,或者替代地,在通过RRC设置的用于周期性信道质量反馈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信道质量反馈。由此可知,对比文件3公开了基站能够预先指示用户设备反馈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资源。由此上述公开内容所起的作用,与上述区别特征1)在权利要求11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起到了指示用户设备周期性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PUCCH上的资源的作用。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3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3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对于区别特征2),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CQI的物理信道调度方法,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2第2-3页第3节):方法(b)-使用L3信令与L1/L2信令结合的切换机制。eNB通过L1/L2信令中的CQI格式索引(CQIFI)来重配置所指示的参数,发送给UE,UE根据接收到的L1/L2信令中的重配置信息解析参数,进行CQI报告的重配置并根据重配置参数传输CQI报告。CQI报告重配置传输,即为解除原来的传输配置,因此对比文件2公开了L1/L2信令是用于解除原传输配置的消息,其起到的作用与上述区别特征2)在权利要求11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通知用户设备解除原来的信道质量报告的传输模式。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2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综上可知,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2分别给出了将上述区别特征1)和2)应用到对比文件1中的启示,用以解决该权利要求11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得到权利要求11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该权利要求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有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9、权利要求12-15的附加技术特征分别与权利要求2-5对应相同,因此基于相同的理由,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1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12-15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可参考对权利要求2-5的评述。
10、权利要求16请求保护一种用户设备,对比文件1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周期信道状态信息的传输配置和传输方法及装置,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02]-[0003]、[0081]-[0127]段):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方式包括周期CSI上报和非周期CSI上报两种,其中周期CSI通过物理层上行控制信道发送(没有上行数据发送时)或通过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发送(有上行数据发送时),非周期CSI通过PUSCH发送。步骤31、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其中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可包括传输模式信息和上报时刻信息,或者只包括上报时刻信息,或只包括传输模式信息。所述传输模式信息是指,基站指示用户利用哪种传输模式上报周期CSI;所述上报时刻信息是指,基站指示用户设备需要哪些时刻上报周期CSI。在通过高层信令发送传输模式信息时,可在所述高层信令中增加比特域,利用所述比特域指示用户设备通过PUSCH上报周期CSI。例如,在高层信令中新 增加1比特,当该1比特信息值为0时,表示按照现有技术中的传输模式,即通过PUCCH上报周期CSI;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1时,表示通过PUSCH 上报周期CSI。步骤32、所述基站向所述用户设备发送触发消息。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授权(UL Grant)信息以触发用户设备上报周期CSI。可向用户设备发送上行授权信息并通过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来指示用户设备触发上报周期CSI。例如,对于1比特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0时,表示触发上报周期CSI;当该信息域的1比特信息值为1时,表示触发上报非周期CSI。需要说明的是,UL Grant可以仅用于触发周期CSI的上报,不用于调度数据。步骤33、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上报的周期CSI。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首先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然后向用户设备发送触发消息,并由用户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触发消息生成周期CSI,然后向基站上报所述周期CSI。
由上述公开内容可知,对比文件1公开的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相当于权利要求16中的第一消息;对比文件1中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的触发消息相当于权利要求16中的第二消息,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可指示触发上报周期CSI,相当于权利要求16中的包括在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对比文件1中的步骤33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上报的周期CSI,配置信息可以设置为在PUCCH中上报周期CSI的模式,由此也相当于权利要求16中的在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中的第一信道质量报告。
由此,权利要求16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1)权利要求16限定的第一消息包括的资源信息为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的信息,而对比文件1中的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仅包括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用的信道的信息,即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或上行链路共享信道;2)权利要求16还限定了接收来自所述无线电网络节点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指示所述用户设备解除所述至少一个信道质量报告的所述周期性传送;3)用户设备包括处理电路。
基于上述区别可以确定,权利要求16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指示上报信道质量报告的资源以及如何改变上报模式。
对于区别特征1),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使用载波聚合的通信系统的成分载波激活/禁用的方法,其中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3说明书第[0073]-[0075]段):可以例如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或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预先设置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信道质量反馈,或者替代地,在通过RRC设置的用于周期性信道质量反馈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上行链路资源上发送信道质量反馈。由此可知,对比文件3公开了基站能够预先指示用户设备反馈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资源。由此上述公开内容所起的作用,与上述区别特征1)在权利要求16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起到了指示用户设备周期性传送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PUCCH上的资源的作用。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3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3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对于区别特征2),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CQI的物理信道调度方法,具体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2第2-3页第3节):方法(b)-使用L3信令与L1/L2信令结合的切换机制。eNB通过L1/L2信令中的CQI格式索引(CQIFI)来重配置所指示的参数,发送给UE,UE根据接收到的L1/L2信令中的重配置信息解析参数,进行CQI报告的重配置并根据重配置参数传输CQI报告。CQI报告重配置传输,即为解除原来的传输配置,因此对比文件2公开了L1/L2信令是用于解除原传输配置的消息,其起到的作用与上述区别特征2)在权利要求16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通知用户设备解除原来的信道质量报告的传输模式。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2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上述技术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对于区别特征3),在用户设备中配置处理电路以执行相应的方法功能,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惯用手段。
综上可知,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2分别给出了将上述区别特征1)和2)应用到对比文件1中的启示,用以解决该权利要求16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以及本领域的惯用手段,得到权利要求16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该权利要求16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有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11、权利要求17-20的附加技术特征分别与权利要求2-5对应相同,因此基于相同的理由,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6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17-20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可参考对权利要求2-5的评述。
(三)对于复审请求人意见陈述的答复
针对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7月11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中的主张,合议组认为:
1)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101]段公开的“上行授权信息可以仅用于触发周期CSI的上报,不用于调度数据”能够充分说明上行授权信息中不携带资源配置相关的信息,即资源配置和触发上报是分开进行的,并不是触发上报与上行资源在同一消息中指示。再者,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82]-[0086]段公开了:基站向用户设备发送周期CSI传输配置信息,传输配置信息包括传输模式信息,能够指示用户设备通过PUCCH还是PUSCH传送信道质量报告。因此对比文件1也没有给出必须在上行授权信息中同时触发上报周期性CSI和指示资源配置的教导,也没有教导必须在同一消息中指示触发上报和周期性CSI的上行资源。对比文件1没有进一步指示信道上的资源信息,然而对比文件3公开了基站能够预先指示用户设备反馈信道质量报告所需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资源,起到指示信道资源的作用,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得到启示将对比文件3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因此是由对比文件1结合对比文件3公开的内容解决了指示了上行资源的问题。而对比文件1中公开的上行授权信息,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第二消息,上行授权信息中的非周期CSI请求信息域可指示触发上报周期CSI,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包括在第二消息中的第一指示。由此对比文件1公开的上行授权信息可以仅用于指示触发上报。
2)对比文件2公开了L1/L2信令是用于解除原传输配置的消息(参见对比文件2第2-3页第3节),L2/L3信令起到的作用与第三消息在权利要求1中起到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通知用户设备解除原来的信道质量报告的传输模式。因此,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对比文件2获得启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L2/L3信令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用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而是否以传输L3信令为前提,以及具体是改变CQI格式等因素,与对比文件2结合对比文件1中解决相应问题并不矛盾,也不构成阻碍。
3)专利法第38条规定“发明专利申请经申请人陈述意见或者进行修改后,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仍然认为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应当予以驳回”。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八章第2.2节规定,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在作出驳回决定之前,应当给申请人提供至少一次针对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陈述意见和/或修改申请文件的机会,即审查员作出驳回决定时,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在之前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已经告知过申请人。对于本申请,实质审查部门以权利要求11-20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为由作出驳回决定,符合听证原则。
因此,合议组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不予支持。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1月11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