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201686
决定日:2020-01-16
委内编号:1F262113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310240277.7
申请日:2013-06-17
复审请求人:苏州新华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王东升
合议组组长:张庆慧
参审员:施啸奔
国际分类号:B01D36/02,B01D36/00,B01D35/14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而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引入所述区别技术特征以解决发明实际要解决技术问题的启示,则该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非显而易见的。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310240277.7,名称为“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苏州新华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3年6月17日,公开日为2014年12月24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6月22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4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引用了如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202199204U,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2013年6月17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图1-5、摘要附图,2017年10月24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5段,2018年3月21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4项。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精滤模组、在线检测模组、控制模组、远程通讯模组及联接油路、压力容器;经过热交换后的导热油在所述动力源和所述控制模组的控制下进入所述联接油路,经过所述在线检测模组的抽样检测后进入所述精滤模组去除导热油中的杂质后再次被在线检测模组抽样检测,合格后的导热油返回导热油加热装置,不合格的导热油则进入所述精滤模组进行多次精滤,直到在线检测合格后返回导热油的加热装置,所述精滤模组包含一、二、三级精滤模块,所述在线检测模组包含一、二级在线检测模块;所述精滤模组中一级精滤模块布置在在线检测模组的一级在线检测模块和二级检测模块之间,所述精滤模组中二级精滤模块布置在在线检测模组的二级检测模块之后,并可以导向一级检测模块;上述模组通过所述联接油路互相连通;
所述联接油路包括供油管、回油管、排污管,所述供油管、所述回油管安装在换热装置与工作装置之间,可实现工作导热油的二次利用;
所述在线检测模组与所述回油管之间装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监测数据传递给外界的处理中心;所述传感单元是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
所述精滤模组包括过滤单元和自动清洗单元,所述自动清洗单元安装在所述精滤模块内部;
所述滤网的过滤孔数量大于等于2000目;
压力容器外壁为保温层;
本系统对导热油进行3次精滤,在二级检测模块直接将导热油通入回油管,不再进行在线检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模块连接所述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使导热油经过滤后沉积下来杂质能有效排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是液压动力装置或气动动力装置或电力动力装置,所述动力源可为所述精滤模块提供动力支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与所述精滤模块连接处存在一层滤网,该滤网的筛网可有效过滤掉导热油中的机械杂质,并能减缓导热油对滤芯直接冲击。”
驳回决定认为:
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为:a.权利要求1中将具有检测和回流功能的多级滤油系统用于导热油的实时在线过滤,并相应地该导热油的实时在线过滤系统除了对比文件1中的精滤模组、在线检测模组外,还包括动力源、控制模组、远程通讯模组及联接油路、压力容器以及安装在所述精滤模块内部的自动清洗单元,其中经过热交换后的导热油在所述动力源和所述控制模组的控制下进入所述联接油路;b.权利要求1限定的在线检测模组与精滤模组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为:所述精滤模组包含一、二、三级精滤模块,所述在线检测模组包含一、二级在线检测模块;所述精滤模组中一级精滤模块布置在在线检测模组的一级在线检测模块和二级检测模块之间,所述精滤模组中二级精滤模块布置在在线检测模组的二级检测模块之后,并可以导向一级检测模块;上述模组通过所述联接油路互相连通;c. 权利要求1具体限定了联接油路包括供油管、回油管、排污管,所述供油管、所述回油管安装在换热装置与工作装置之间,可实现工作导热油的二次利用;所述在线检测模组与所述回油管之间装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监测数据传递给外界的处理中心;所述传感单元是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所述精滤模组包括过滤单元和自动清洗单元,所述自动清洗单元安装在所述精滤模块内部;所述滤网的过滤孔数量大于等于2000目;压力容器外壁为保温层;本系统对导热油进行3次精滤,在二级检测模块直接将导热油通入回油管,不再进行在线检测。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导热油的在线精滤并且同时如何保证导热油的过滤效果。对于该区别技术特征a,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自硅晶圆切割废油泥中回收再生油的处理装置,也是一种油的过滤处理装置,并且对比文件1中的处理装置不仅具有精滤系统,而且还具有油质监测系统和回流模块,能够保证油的过滤效果,因此,基于此,为了实现导热油的在线精滤并且也为了保证导热油的过滤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对比文件1中的油质过滤和检测模块进行相应的变形后与导热油的在线系统连接;而为了延长精滤单元的运行寿命,在精滤系统内部设置自动清洗单元,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而至于该区别技术特征中的其它特征,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导热油在线过滤系统所具有的技术手段。对于该区别技术特征b,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再设置一组检测模块并相应地在该组检测模块之后设置另一组精滤系统并将该精滤系统和起先的检测模块连接以及模组通过联接油路互相连通,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油的过滤效果所容易想到的技术手段,而至于具体的精滤组数,根据需要而定。对于区别技术特征c,为了延长滤网的使用寿命在精滤模组内设置自动清洗单元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而对于滤网的数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油品进行的选择;为了保证过滤高温导热油的设备温度,在压力容器外壁设置保温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而通过提高过滤次数提高循环导热油的油品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而为了使过滤系统进一步智能化,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也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而对于联接油路的具体设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油路的作用所容易想到的。基于上述理由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从属权利要求2-4的附加技术特征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容易想到的,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4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针对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驳回决定还认为:
对于根据监控结果进行自动化控制,对比文件1公开了油质监测单元,并没有公开其是利用人工的肉眼进行浊度判断的,况且现有技术中已有技术很成熟的电子浊度计,而在此情况下,出于智能化、自动化的考虑,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很容易想到将对比文件1中的油质监测单元设为自动控制的。
对于通过过滤单元和自动清洗单元实现内部排污顺畅、避免滤芯频繁更换的问题,首先,本申请也具有多级过滤的手段,与对比文件1一样;其次,对比文件1虽然没有公开其设有自动清洗模块,但是为了延长滤芯或滤网的使用寿命,在其上安装自动清洗设备,这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再次,是否需要安装自动清洗单元与过滤的级数无关,因为过滤设备是累计使用的,只要过滤介质表面的截留物累计到影响其过滤的程度,就需要对其进行清洗或更换。
对于滤网孔径,根据油的油品以及对再回收油的要求选择相应参数的过滤介质,这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
对于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高温导热油的流体过滤系统中的设备保温不足,导致容器内部热量流失严重的问题,由于导热油要保持高温状态返回使用,因此将过滤设备的压力容器设置保温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
对于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循环过滤次数太多,耗时较长的问题,换句话说,现有技术中的单次过滤效果较差的问题,对比文件1中的废油过滤回收系统也具有多级过滤,所回收的油也须符合回收标准,与本申请一样。
因此,申请人的意见陈述不具有说服力。
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10月8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修改了申请文件,将说明书第20、21、38段的内容补入独立权利要求1,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源、精滤模组、在线检测模组、控制模组、远程通讯模组及联接油路、压力容器;经过热交换后的导热油在所述动力源和所述控制模组的控制下进入所述联接油路,经过所述在线检测模组的抽样检测后进入所述精滤模组去除导热油中的杂质后再次被在线检测模组抽样检测,合格后的导热油返回导热油加热装置,不合格的导热油则进入所述精滤模组进行多次精滤,直到在线检测合格后返回导热油的加热装置,所述精滤模组包含一、二、三级精滤模块,所述在线检测模组包含一、二级在线检测模块;所述精滤模组中一级精滤模块布置在在线检测模组的一级在线检测模块和二级检测模块之间,所述精滤模组中二级精滤模块布置在在线检测模组的二级检测模块之后,并可以导向一级检测模块;上述模组通过所述联接油路互相连通;
所述联接油路包括供油管、回油管、排污管,所述供油管、所述回油管安装在换热装置与工作装置之间,可实现工作导热油的二次利用;
所述在线检测模组与所述回油管之间装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监测数据传递给外界的处理中心;所述传感单元是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
所述控制模组中还包括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供油管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以测量所述压力容器内经过滤后的导热油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组接受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供油管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根据两者的压力差大小来发出对所述联接油路的阀门开关控制和所述动力源执行指令;
所述精滤模组包括过滤单元和自动清洗单元,所述自动清洗单元安装在所述精滤模块内部;所述精滤模组的动力来源于所述动力源;
所述滤网的过滤孔数量大于等于2000目;
所述压力容器外壁为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壁还布置了壁温传感器用以实时监测压力容器内导热油温度;
本系统对导热油进行3次精滤,在二级检测模块直接将导热油通入回油管,不再进行在线检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滤模块连接所述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使导热油经过滤后沉积下来杂质能有效排出。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是液压动力装置或气动动力装置或电力动力装置,所述动力源可为所述精滤模块提供动力支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管与所述精滤模块连接处存在一层滤网,该滤网的筛网可有效过滤掉导热油中的机械杂质,并能减缓导热油对滤芯直接冲击。”
同时,复审请求人认为:
(1)技术领域的不同:本发明的技术领域是高温导热油的在线实时精滤系统,主要应用在化工和食品加工行业的多种加热系统中;而对比文件1的技术领域是符合环保要求的自硅晶圆切割废油泥中回收再生油的处理装置;虽然对比文件1与本发明均具有过滤处理装置,但是,本案申请文件所使用的环境是在高温状态下并直接可以接入工作用油循环过程的应用场景,而对比文件1是一种常温下的用于废油回收利用的应用场景,高温导热油精滤装置和自硅晶圆切割废油泥中回收再生油的处理装置所需要的技术要求不同、精度不同以及标准不同,其技术原理上存在本质的不同。
(2)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将本申请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进行对比,能够获得二者的发明目的显而易见的不同,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高温导热油因粘附使管壁结焦如此循环恶化而导致系统内部压力过大甚至引起爆炸的问题,其在于工作过程中可以持续进行将工作状态下的高温导热油进行循环利用问题;而对比文件1要解决的问题仅仅是如何在常温下,大量连续处理已产生的废油泥,以降低回收油成本,且符合环保要求的自硅晶圆切割废油泥中回收再生油的处理装置,因此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
(3)本发明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技术手段和工作原理不同,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给出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内的压力容器内设置压力传感器以测量所述压力容器内经过滤后的导热油压力,控制模组的主cpu接受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供油管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根据两者的压力差大小来发出对所述联接油路的阀门开关控制和所述动力源执行指令,而精滤模组的动力来源于所述动力源,也就是达到了根据所述两者的压力差大小来实时监测系统内部压力并根据监测结果控制所述联接油路的阀门(如控制供油管、出油管、排污管的阀门开关)和发出动力源执行等指令进而达到实时控制过滤系统的有效运行。如此达到实时监测系统内部温度的目的,从而避免导热油在过滤设备内的热量流失及导热油温度过高引起粘附结焦导致导热油流动不通畅甚至引起爆炸的问题。这些技术特征都是对比文件所没有公开的,并且对比文件1也没有任何相关启示。
经形式审查合格,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于2018年10月17日发出复审请求受理通知书,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中认为:
对比文件1和本申请一样,都属于油的过滤系统,而对于具体的油的差别,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会对其进行适应性变形,而对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虽然是高温导热油因粘附使管壁结焦使油路循环恶化的问题,但该问题的实质仍然是油路中存在的污物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仍然是过滤和油的循环回收,而这是被对比文件1公开的,并且进一步的,对比文件1中的油过滤系统也具有精滤模块、油质监测模块,能够保证的过滤效果,因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其用于导热油的实时在线过滤,而对于本申请中限定的其它与油路过滤相关的控制手段,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进一步提高导热油的实时过滤控制所容易想到的,并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因此,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中坚持驳回理由。
随后,专利复审委员会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申请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关于审查文本
本复审决定通知书针对的审查文本为:2013年6月17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说明书附图图1-5、摘要附图,2017年10月24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5段,2018年10月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4项。
2、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如果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而现有技术中不存在引入所述区别技术特征以解决发明实际要解决技术问题的启示,则该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是非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自硅晶圆切割废油泥中回收再生油的处理装置,“包含一废油储槽、一初滤单元、一初储储槽及至少一精滤单元,该废油储槽,储置废油泥;该初滤单元,与该废油储槽连通,利用离心沉降方式将废油泥进行固液分离,滤除废油泥中的固形物,并取得其中的初滤滤液;该初滤储槽,暂存经该初滤单元所释出的初滤滤液;该精滤单元,包含一与该初滤储槽导通的精滤槽、一装设在该精滤槽内的精滤膜组、一与该精滤膜组链接的驱动机构,以及一用以盛装经过该精滤模块处理后的再生油的再生油槽。还包含一油质监测单元,该油质监测单元链接于该精滤单元的精滤槽与该再生油槽之间。使再生油经由该油质监测单元600作浊度精密判别,经符合标准的再生油则释出于该再生油槽440内回收,未达标准的再生油则被接引回该精滤槽410内,以进行再次透析过滤”(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第16段,附图6)。
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特征至少包括如下特征: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导热油实时在线多级精滤系统,对比文件1涉及一种自硅晶圆切割废油泥中回收再生油的处理装置;经过热交换后的导热油在所述动力源和所述控制模组的控制下进入所述联接油路,经过所述在线检测模组的抽样检测后进入所述精滤模组去除导热油中的杂质后再次被在线检测模组抽样检测,合格后的导热油返回导热油加热装置,不合格的导热油则进入所述精滤模组进行多次精滤;所述在线检测模组与所述回油管之间装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监测数据传递给外界的处理中心;所述传感单元是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所述控制模组中还包括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供油管压力传感器,以及用以测量所述压力容器内经过滤后的导热油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模组接受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供油管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并根据两者的压力差大小来发出对所述联接油路的阀门开关控制和所述动力源执行指令; 所述压力容器外壁为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壁还布置了壁温传感器用以实时监测压力容器内导热油温度。
对于上述区别特征,驳回决定和前置意见中认为:
(1)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自硅晶圆切割废油泥中回收再生油的处理装置,也是一种油的过滤处理装置,并且对比文件1中的处理装置不仅具有精滤系统,而且还具有油质监测系统和回流模块,能够保证油的过滤效果,因此,基于此,为了实现导热油的在线精滤并且也为了保证导热油的过滤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对比文件1中的油质过滤和检测模块进行相应的变形后与导热油的在线系统连接,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
(2)为了保证过滤高温导热油的设备温度,在压力容器外壁设置保温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而为了使过滤系统进一步智能化,根据需要安装不同种类的传感器也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
对此,合议组认为:
首先,根据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1段的记载,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弃物的处理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可大量连续处理废油泥,以降低回收有成本,且符合环保要求的自硅晶圆切割废油泥中回收再生油的处理装置。而根据本申请说明书第1段的记载,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过滤系统,特别涉及高温导热油的在线实时精滤系统。由此可见,对比文件1是涉及油泥中油的再生处理,而本申请涉及高温导热油的在线实时精滤,两者的技术领域不同。
其次,根据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19段的记载,其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有效减少后段精滤薄膜操作周期性,可大量连续处理废油泥,符合环保要求。而根据本申请说明书第4段的记载,导热油在传热过程中如果运行温度超过最高使用温度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在导油管壁会出现结焦现象。随着结焦层的增厚,导油管壁温偏高又促使粘附结焦,不断增厚的管壁温度进一步提高,随着管壁的不断增厚传热性能恶化,导致导热油流动不通畅,影响工作设备的正常运行。结焦严重时,还可能在管壁出现爆炸事故。其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抑制导热油在导油管壁的结焦,防止导热油流动不畅。可见,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实际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对比文件1中并没有给出通过温度和压力的监测去控制导热油进行精滤的技术启示。
最后,根据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47段的记载,在操作过程中,可透过该油质监测单元600随时检知再生油的浊度,如果浊度符合标准则可进行回收包装,如果浊度仍不符合使用标准,而根据本申请权利要求1的记载,经过热交换后的导热油在所述动力源和所述控制模组的控制下进入所述联接油路,所述在线检测模组与所述回油管之间装有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监测数据传递给外界的处理中心;所述传感单元是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经过所述在线检测模组的抽样检测后进入所述精滤模组去除导热油中的杂质后再次被在线检测模组抽样检测,合格后的导热油返回导热油加热装置,不合格的导热油则进入所述精滤模组进行多次精滤。对比文件1是通过对再生油的浊度判断再生油是否符合回收标准,而权利要求1是通过在线检测导热油的温度和压力,从而控制导热油是否返回加热装置还是继续进行精滤。由此可见,两者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不同。
综上所述,基于对比文件1及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的结合,尚不足以否定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及本领域常用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的理由不成立。
当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理由不成立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4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的理由也不成立。
根据上述事实和理由,合议组作出如下复审请求审查决定。
三、决定
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 年6月22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在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针对文本的基础上对本申请继续进行审查。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请求人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