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及系统-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及系统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201643
决定日:2020-01-17
委内编号:1F276033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685658.5
申请日:2015-10-19
复审请求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徐翠平
合议组组长:李丽娜
参审员:刘杰
国际分类号:G01R19/00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但是该区别技术特征一部分在其他对比文件中公开,且在其他对比文件中的作用与在本申请中的作用相同,其余部分特征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那么该权利要求相对于上述对比文件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510685658.5,名称为“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及系统”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10月19日,公开日为2016年01月20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实质审查部门于2018年11月27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5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驳回决定中引用了如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104897946A,公开日:2015年09月09日;
对比文件2:CN201170923Y,公告日:2008年12月24日;
对比文件3:“Current Transducer CKSR series”,LEM,http://pdf1.alldatasheetcn.com/datasheet-pdf/view/827724/LEM/CKSR6-NP.html,第1-19页,公开日:2013年03月22日。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第1-6页、说明书附图第1-3页,以及2018年08月11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5项。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传感器和微控制单元MCU,
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串联至空调负载所在的线路,用于利用互感现象感应出电流,将感应得到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压信号;
所述MCU连接至所述电流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电压信号,并输出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计算得到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
所述MCU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模块和CAN接口,所述CAN通信模块通过所述CAN接口连接CAN总线,并利用所述CAN总线传输计算得到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其中,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电流采集: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所述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外部设置一级的电压跟随器,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其中,在使用双极性采集方式时,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在采用单极性采集方式不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电流互感线圈、整流滤波器、采样电阻、运放电路、电压输出端、电源端、接地端和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
其中,所述电流输入端通过所述电流互感线圈的一次侧与所述电流输出端串接,所述电流传感器通过所述电流输入端和所述电流输出端串联至所述空调负载所在的线路;
所述电流互感线圈的二次侧通过所述整流滤波器与所述采样电阻串接;
所述采样电阻的高压侧连接至所述运放电路的正相输入端,所述采样电阻的低压侧连接至所述运放电路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放电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提供基准电压,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与所述采样电阻的电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电压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还包括: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电压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5. 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主控制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和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是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电流采集:
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所述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
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
所述上位机主控制器通过所述CAN总线与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连接,所述上位机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CAN总线接收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传输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
驳回决定认为:1、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1)MCU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模块和CAN接口,所述CAN通信模块通过所述CAN接口连接CAN总线,并利用所述CAN总线传输计算得到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2)其中,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电流采集: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所述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电流传感器的外部设置一级的电压跟随器,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其中,在使用双极性采集方式时,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在采用单极性采集方式不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其中区别特征(1)是在对比文件2的基础上容易想到的;区别特征(2)部分在对比文件3中公开,部分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3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2、从属权利要求2-4的附加技术特征或者在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3中公开,或者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4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3、权利要求5请求保护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中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电流检测装置相对于对比文件1-3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参见权利要求1-4的评述);权利要求5与对比文件1区别还在于:(1)还包括上位机主控制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上位机主控制器通过所述CAN总线与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连接,所述上位机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CAN总线接收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传输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2)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电流采集: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所述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其中区别(1)在对比文件2的基础上容易想到;区别(2)部分在对比文件3中公开,部分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5相对于对比文件1-3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3月1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但未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2公开的技术方案,其通过CAN总线技术实现电池数据的传输,而非空调数据,电池组并非具有多种状态的被控设备,也并非家电电器,其属性与空调有本质差异,是否可以将电池组的数据传输控制方式直接应用至空调设备是未可知的。2、对比文件2电池检测单元作为接入CAN总线的接入节点,其仅进行数据的传输,而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则是通过CAN总线发送给上位机后,由上位机完成的。而本申请MCU在通过CAN总线进行数据发送前,其具备数据处理功能,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系统搭建模型,是在CAN总线数据输出前进行数据处理操作的模型系统,其与对比文件2记载的技术和模型并不相同。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3月18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专利实质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专利实质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中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2019年09月20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1、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1)MCU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模块和CAN接口,所述CAN通信模块通过所述CAN接口连接CAN总线,并利用所述CAN总线传输计算得到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2)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电流采集: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所述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电流传感器的外部设置一级的电压跟随器,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其中,在使用双极性采集方式时,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在采用单极性采集方式不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其中区别特征(1)已经在对比文件2中公开,区别特征(2)部分在对比文件3中公开,部分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3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2、从属权利要求2-4的附加技术特征或者在对比文件1中公开,或者在对比文件3中公开。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4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3、权利要求5请求保护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中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电流检测装置相对于对比文件1-3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参见权利要求1-4的评述);除此以外,权利要求5与对比文件1相比还包括如下区别技术特征:该系统还包括上位机主控制器,上位机主控制器通过所述CAN总线与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连接,所述上位机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CAN总线接收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传输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而上述特征已经在对比文件2中公开。因此,权利要求5相对于对比文件1-3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4、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进行答复。
针对上述复审通知书,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0月23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和权利要求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修改涉及:将从属权利要求2、3的附加技术特征和说明书中的特征“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为芯片内部自身提供的电压,一般情况下,使用内部的基准电压,当满足条件时,可接入外部参考电压”加入权利要求1中,删除权利要求2、3,适应性修改其他权利要求的编号和引用关系。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传感器和微控制单元MCU,
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串联至空调负载所在的线路,用于利用互感现象感应出电流,将感应得到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压信号;
所述MCU连接至所述电流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电压信号,并输出根据所述电压信号计算得到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
所述MCU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模块和CAN接口,所述CAN通信模块通过所述CAN接口连接CAN总线,并利用所述CAN总线传输计算得到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其中,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电流采集: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所述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外部设置一级的电压跟随器,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其中,在使用双极性采集方式时,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在采用单极性采集方式不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
所述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电流互感线圈、整流滤波器、采样电阻、运放电路、电压输出端、电源端、接地端和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
其中,所述电流输入端通过所述电流互感线圈的一次侧与所述电流输出端串接,所述电流传感器通过所述电流输入端和所述电流输出端串联至所述空调负载所在的线路;
所述电流互感线圈的二次侧通过所述整流滤波器与所述采样电阻串接;
所述采样电阻的高压侧连接至所述运放电路的正相输入端,所述 采样电阻的低压侧连接至所述运放电路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
所述运放电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提供基准电压,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与所述采样电阻的电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电压信号;
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为芯片内部自身提供的电压,一般情况下,使用内部的基准电压,当满足条件时,可接入外部参考电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还包括: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接收的所述电压信号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3. 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主控制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和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
其中,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是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电流采集:
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所述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
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
所述上位机主控制器通过所述CAN总线与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连接,所述上位机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CAN总线接收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传输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
复审请求人认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至少包括:“所述运放电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提供基准电压,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与所述采样电阻的电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电压信号;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为芯片内部自身提供的电压,一般情况下,使用内部的基准电压,当满足条件时,可接入外部参考电压”。基于上述区别特征,本申请实际解决的问题为:如何确定基准电压。对比文件1-3均未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且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或者惯用技术手段。使用电流传感器使得检测装置的设计简化,使用方便,并且,MCU具备CAN通信功能,属于无主收发通信方式,能够快速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加快了电流检测速度,同时也减小了系统的开发难度,方便系统内各模块单独替换,具备显著的进步。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一)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0月23日答复复审通知书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经审查,所作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的规定。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依据的审查文本为:申请日2015年10月19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第1-6页、说明书附图第1-3页,以及2019年10月23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3项。
(二)关于创造性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但是该区别技术特征一部分在其他对比文件中公开,且在其他对比文件中的作用与在本申请中的作用相同,其余部分特征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那么该权利要求相对于上述对比文件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
1、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电流检测装置,用于空调内压缩机的电流检测 (相当于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56-0096段、附图1-5):
该电流检测装置包括电流传感器、差分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微控制器(相当于微控制单元MCU);其中,电流传感器连接到空调内的压缩机的电源线上,使用一次互感器,该互感器将压缩机的数百安培的电流转换成较小的交流电流信号,即为待检测的交流电流信号,电流传感器将待检测的交流电流信号转换成交流电压信号(相当于利用互感现象感应出电流,将感应得到的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输出所述电压信号;
微控制器,通过差分放大电路、滤波电路连接到电流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端,用于接收所述电压信号,并可根据电压信号计算出电流值(相当于输出根据电压信号计算得到的经过空调负载的电流);
其中,电流传感器采用的是CKSR6-NP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互感器(相当于电流互感线圈)、电压输出端、电源端、接地端和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其中,电流输入端通过一次互感器(相当于电流互感器的一次侧)与电流输出端串联,电流传感器通过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串联在空调内压缩机电源线所在的线路。
可见,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其区别在于:(1)MCU包括控制器局域网络CAN通信模块和CAN接口,所述CAN通信模块通过所述CAN接口连接CAN总线,并利用所述CAN总线传输计算得到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2)其中,所述电流传感器还包括:整流滤波器、采样电阻、运放电路;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电流采集: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所述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采集: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所述感应出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电流传感器的外部设置一级的电压跟随器,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其中,在使用双极性采集方式时,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在采用单极性采集方式不使用所述电压跟随器;所述电流互感线圈的二次侧通过所述整流滤波器与所述采样电阻串接;所述采样电阻的高压侧连接至所述运放电路的正相输入端,所述采样电阻的低压侧连接至所述运放电路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放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电压输出端;所述运放电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提供基准电压,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与所述采样电阻的电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电压信号;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为芯片内部自身提供的电压,一般情况下,使用内部的基准电压,当满足条件时,可接入外部参考电压。
基于区别技术特征(1),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通过微控制器实现空调中压缩机的电流检测;但未提及对获得的数据如何传输。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智能巡检仪,并具体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2页以及图1-2):蓄电池组智能巡检仪包括上位机1、蓄电池组检测单元2、单体电池检测单元3和CAN总线,上位机1、蓄电池组检测单元2、单体电池检测单元3均连接到CAN总线,蓄电池组检测单元2、单体电池检测单元3(蓄电池组检测单元2或单体电池检测单元3相当于MCU)将检测到的电压、电流信号通过电压信号变换器4、A/D转换器5送入单片机6,并通过CAN总线接口8(相当于CAN接口),经过CAN总线传输将检测的数据送入上位机1(相当于利用所述CAN总线传输计算得到的电流信号);可见,单片机中必然具有控制器局域网CAN通信模块,且该CAN通信模块通过所述CAN接口连接CAN总线。上述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的作用与本申请相同,都是基于CAN总线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面对需要有效传输上述空调压缩机电流数据的问题时,有动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上述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通过CAN总线传输计算得到的经过所述空调压缩机的电流。
基于区别技术特征(2),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两种电流采集的电流传感器。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空调内压缩机的电流检测装置采用电流传感器进行电流采集,电流互感器采用的是CKSR6-NP电流传感器。同时对比文件3公开了CKSR6-NP电流传感器的结构以及电流采样方式,具体为(参见第15-16页):电流传感器包括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电流互感线圈、整流滤波器、采样电阻、运放电路、电压输出端、电源端、接地端和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且电流输入端通过所述电流互感线圈的一次侧与所述电流输出端串接,电流互感线圈的二次侧通过整流滤波器与采样电阻串接,采样电阻的高压侧连接至运放电路的正相输入端,采样电阻的低压侧连接至运放电路的反相输入端,运放电路的输出端连接至电压输出端;运放电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端,与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提供基准电压,其中,基准电压与采样电阻的电压进行对比,得到电压信号,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为芯片内部自身提供的电压。电流采集方式可有以下两种: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有参考电压,通过单极性对电流进行测量:如果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未连接参考电压,可以通过双极性对电流进行测量。
上述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3中作用与其在本申请中相同,都是通过电流传感器来实现电流的两种采集,即对比文件3给出了将上述技术特征应用到对比文件1的技术启示;在对比文件3公开的电流互感器结构的基础上,在单极性电流采集时,可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感应出的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产生的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对比输出电压信号,输出电压信号与所感应的电流值对应,从而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以及在双极性电流采集时,通过电流互感线圈感应出电流,将感应出的电流加到采样电阻上产生电压,输出采样电阻两端的压差信号,进行电流采集值代换,这些均是本领域的常规设置。而电压跟随器可实现阻抗匹配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参见“《电化学分析原理》,吴守国 等,第309-313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对比文件3已经公开了电流传感器的电压输出端输出测量信号,且包括单极性和双极性两种采集方式,为了提高信号的输出性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在电流传感器的外部设置一级电压跟随器连接至电压输出端,具体地,根据输出阻抗的情况,在双极性采集方式时使用电压跟随器、在采用单极性采集方式不使用电压跟随器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而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内部的基准电压,当满足条件时,可接入外部参考电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实际需求而采用的常规技术选择。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3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出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有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权利要求2是对权利要求1的进一步限定。对比文件1(参见说明书第0094段)公开了:经过滤波电路滤波后的电压信号输入到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的采样模块对上述电压信号进行采集,以获取相应的数字电压;可见,采样模块中必然包含模数转换器,以将接收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权利要求3请求保护一种空调负载电流检测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空调内压缩机的电流检测系统,并具体公开了以下特征(参见说明书第0056-0096段以及图1-5):该系统包括电流检测装置(相当于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所述电流检测装置由电流传感器、差分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微控制器构成,其中,电流互感器采用的是CKSR6-NP电流传感器,包括交流电压输出端和参考电压信号输出端、互感器、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电源端、接地端;其中,电流输入端通过一次互感器与电流输出端串联,电流传感器通过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串联在空调内压缩机电源线所在的线路,用以对电流进行采集。其中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电流检测装置相对于对比文件1-3和本领域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参见权利要求1-2的评述);除此以外,权利要求3与对比文件1相比还包括如下区别技术特征:该系统还包括上位机主控制器,上位机主控制器通过所述CAN总线与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连接,所述上位机主控制器用于通过所述CAN总线接收所述空调负载电流检测装置传输的经过所述空调负载的电流。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3实际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上位机接收电流数据以便于后续处理。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蓄电池组智能巡检仪,并具体公开了(参见说明书第2页以及附图1-2):蓄电池组智能巡检仪包括上位机1(相当于上位机总控制器)、蓄电池组检测单元2、单体电池检测单元3和CAN总线,所述上位机1通过CAN总线与所述蓄电池组检测单元2、单体电池检测单元3连接,所述上位机用于通过所述CAN总线接收所述蓄电池组检测单元2、单体电池检测单元3检测的电池电流。可见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已经在对比文件2中公开了,且其在对比文件2中的作用也是通过CAN总线传输电流数据给上位机以便于后续处理;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面对需要对检测到的空调压缩机的电流进一步处理时,有动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上述内容结合到对比文件1中,在系统中设置上位机控制器,上位机控制器通过所述CAN总线接收电流检测装置传输的经过空调压缩机的电流以便于后续处理。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3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出该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3不具有突出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三)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
合议组认为:根据对比文件3(参见第15-16页)公开的电路结构可知,运放电路包括基准电压输入端(参见附图中in1 REF),在Ref引脚(即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输出模式下,内部的精准参考电压2.5V(相当于所述基准电压为芯片内部自身提供的电压)作为双极性测量的参考点,内部参考电压通过680欧姆电阻连接Ref引脚(相当于基准电压输入端与所述外部参考电压输入端连接,用于提供基准电压,其中,所述基准电压与所述采样电阻的电压进行对比,得到所述电压信号);同时对比文件3还具体公开了在单极性采集模式下电流的测量范围,以及在双极性采集模式下,外部参考电压的电压输入范围和电流测量范围之间的关系;因此,基于上述CKSR系列电流互感器的Ref引脚特性,“在一般情况下,使用内部的基准电压,当满足条件时,可接入外部参考电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容易想到的。对比文件1与本申请均是使用电流传感器来检测空调电流,因此,其同样也具有设计简化、使用方便的优点;至于MCU具备CAN通信功能,采用无主收发通信方式,其已经在对比文件2中公开,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提高对比文件1中数据交换的速度进而提高电流检测的效率,有动机将对比文件2公开的上述内容应用到对比文件1中,其所获得的技术效果也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预期的。
综上,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不具有说服力。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1月27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