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80009
决定日:2019-05-28
委内编号:1F232202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588921.9
申请日:2015-09-16
复审请求人:中国海洋大学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奚静
合议组组长:张颖
参审员:杨佳倩
国际分类号:A61K49/1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在判断一项权利要求是否具备创造性时,首先要将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区别技术特征,确定所述技术方案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而考察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将该区别技术特征引入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如果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启示,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510588921.9,名称为“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中国海洋大学,申请日为2015年09月16日,公开日为2015年12月16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7年05月31日发出驳回决定,以权利要求1-1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为由驳回了本申请。驳回决定中引用了如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102504603A,公开日为2012年06月20日;
对比文件2:CN101325978A,公开日为2008年12月17日;
对比文件3:CN101619106A ,公开日为2010年01月06日。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2015年09月16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第1页;2015年11月10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12页(即第1-75段);以及2017年03月21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12项。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具有以下结构:以带有羧基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所述载体上的6位羧基通过烷基、芳基或杂环基团为连接臂,分别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具有以下通式:

其中:n1、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O、N或S;linker为烷基、芳香基或杂环基;配体A为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B为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C为活体染剂;所述的配体A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8-30%,配体B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0-40%,配体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1-30%,其中配体A的摩尔含量、配体B的摩尔含量、配体C的摩尔含量以及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中未反应羧基的摩尔含量总和为100%。
2. 一种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具有以下结构:以带有羧基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所述载体上的6位羧基通过烷基、芳基或杂环基团为连接臂,分别与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具有以下通式:

其中: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O、N或S;linker为烷基、芳香基或杂环基;配体B为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C为活体染剂;配体B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0-40%,配体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1-30%,其中配体B的摩尔含量、配体C的摩尔含量以及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中未反应羧基的摩尔含量总和为10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聚糖醛酸载体为聚甘露糖醛酸PM、聚古罗糖醛酸PG、聚葡萄糖醛酸、聚半乳糖醛酸及它们的嵌段共聚物并包括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分子量为100-108Da。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与多糖6位羧 基通过酰胺键结合的Linker为原子数目1到20的烷基、芳香基或杂环基结构,再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者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糖醛酸的糖醛酸环羧基还以酰胺键连接有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为α或β构型的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具体结构如下:

其中,R为烃基、羧基、氨基、羟基、卤素。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由金属螯合剂与顺磁性金属离子螯合而成,金属螯合剂为含氨基的金属螯合剂,结构如下:

或金属螯合剂为不含氨基的金属螯合剂,结构如下:

所用顺磁性金属离子为Gd、Mn、Cr、Fe、Co、Ni、La、Tc、Dy或Cu的二价或三价离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体染剂配体C为甲苯胺蓝、伊文思蓝或对氨基偶氮苯。
8. 一种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多聚糖醛酸和酰化试剂溶解于溶剂中,随后依次加入烷基二胺类化合物、活体染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得到中间体,活体染剂、烷基二胺类化合物、酰化试剂、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999:0.001-100:0.001-100:1。
第二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金属螯合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向其加入金属离子的水溶液,经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最终产品,所述金属螯合剂、酰化试剂、金属离子与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01-100:0.001-100:0.001-100:1;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步酰化反应的溶剂为水或DMSO、DMF极性非质子溶剂,反应温度在0至150℃之间。
10. 一种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多聚糖醛酸和酰化试剂溶解于溶剂中,随后加入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1,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酰化试剂、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三者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999:0.001-100:1;
第二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1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带氨基基团的金属螯合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2;
第三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2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缓慢加入活体染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向其加入金属离子的水溶液,经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最终产品,所述金属螯合剂、酰化试剂、金属离子与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01-100:0.001-100:0.001-100:1。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步酰化反应的溶剂为水或DMSO、DMF极性非质子溶剂,反应温度在0至150℃之间。
12. 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中的应用。 ”
驳回决定认为: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载体上还结合有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和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2)限定了造影剂中各配体的摩尔含量。然而,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甘露糖-6-磷酸(M6P)受体结合基团与顺磁性金属离子螯合物联合用于成像剂中的启示,而在成分确定的情况下,各成分的含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技术手段能够确定的。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3-5、7的附加技术特征或为对比文件1公开,或为在对比文件2的基础上容易确定的,因此,权利要求3-5、7不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6进一步限定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的结构,对比文件3公开了配体的结构,还公开了制备所述配合物的方法和用途,在对比文件3公开的内容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确定该配体的结构,因此,权利要求6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8-11要求保护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由于所述造影剂在对比文件1结合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不具备创造性,而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及参数等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常规知识和常规技能能够实现的,因此权利要求8-11的制备方法也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12要求保护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中的应用,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已经在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在权利要求1的产品不具备创造性的基础上,权利要求12的用途不具备创造性。其他说明中还指出:权利要求2要求保护一种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权利要求2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是:(1)载体上还结合有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2)限定了造影剂中各配体的摩尔含量。然而,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显像剂,给出了将顺磁性金属离子螯合物用于成像剂中的启示,而在成分确定的情况下,各成分的含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技术手段能够确定的,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和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得到权利要求2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权利要求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7年09月13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全文替换页(共3页9项)。相对于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修改在于:删除原权利要求2、8、9,调整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引用关系。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具有以下结构:以带有羧基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所述载体上的6位羧基通过烷基、芳基或杂环基团为连接臂,分别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具有以下通式:

其中:n1、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O、N或S;linker为烷基、芳香基或杂环基;配体A为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B为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C为活体染剂;所述的配体A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8-30%,配体B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0-40%,配体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1-30%,其中配体A的摩尔含量、配体B的摩尔含量、配体C的摩尔含量以及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中未反应羧基的摩尔含量总和为10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聚糖醛酸载体为聚甘露糖醛酸PM、聚古罗糖醛酸PG、聚葡萄糖醛酸、聚半乳糖醛酸及它们的嵌段共聚物并包括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分子量为100-108Da。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与多糖6位羧基通过酰胺键结合的Linker为原子数目1到20的烷基、芳香基或杂环基结构,再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者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糖醛酸的糖醛酸环羧基还以酰胺键连接有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为α或β构型的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具体结构如下:

其中,R为烃基、羧基、氨基、羟基、卤素。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由金属螯合剂与顺磁性金属离子螯合而成,金属螯合剂为含氨基的金属螯合剂,结构如下:

或金属螯合剂为不含氨基的金属螯合剂,结构如下:

所用顺磁性金属离子为Gd、Mn、Cr、Fe、Co、Ni、La、Tc、Dy或Cu的二价或三价离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体染剂配体C为甲苯胺蓝、伊文思蓝或对氨基偶氮苯。
7. 一种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多聚糖醛酸和酰化试剂溶解于溶剂中,随后加入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1,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酰化试剂、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三者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999:0.001-100:1;
第二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1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带氨基基团的金属螯合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2;
第三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2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缓慢加入活体染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向其加入金属离子的水溶液,经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最终产品,所述金属螯合剂、酰化试剂、金属离子与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01-100:0.001-100:0.001-100:1。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步酰化反应的溶剂为水或DMSO、DMF极性非质子溶剂,反应温度在0至150℃之间。
9.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中的应用。”
复审请求人认为:前审部门未对2017年03月21日提交的修改后权利要求给予答复,而直接做出驳回决定,其中部分驳回理由并未在之前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告知过申请人,因而违反听证原则。与对比文件1相比,本申请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至少具有如下区别技术特征:(1)多糖载体不同。本申请载体多聚糖醛酸结构中单糖单元6位均为羧基。只有将甘露糖基团与顺磁性金属鳌合物基团连接在6位羧基上,才能实现本申请所述的造影剂的活体染料检查与淋巴靶向核磁共振造影的双功能。此连接方式在现有技术以及文献中并未有所报道,对比文件1亦未给出任何的描述或技术启示。(2)载体上还结合有甘露糖受体识别基团。补充试验的数据表明,巨噬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特异性识别了活体染色造影剂的甘露糖片段,从而使得化合物成功定位至巨噬细胞表面,进而被巨噬细胞吞噬,提高了化合物在巨噬细胞内的累积。这说明甘露糖受体结合策略设计合成的造影剂具有较强的靶向性。(3)载体上还结合顺磁性金属鳌合物配体。对比文件3公开了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其多糖载体的6位为羟基,而本申请中多糖载体是多聚糖醛酸,6位均为羧基,不存在对比文件3所述的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中的OA基团。本申请的多糖结构与对比文件3中的多糖结构不同,因此并不是通过简单替换就可实现的。(4)各配体间的摩尔含量比例不同。在众多的摩尔含量比例选择中,“选择”本身是即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正如《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4.3选择发明中规定,选择发明,是指从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宽范围中,有目的地选出现有技术中未提到的窄范围或个体的发明。而且,通过实施例3可明显的看出注射本申请造影剂的动物体一侧淋巴结信号强化率和强化时间较对照品透明质酸为载体的HA-DTPA-Gd相比均显著增强,同时具有了生物活体染色检查的功能。因此,权利要求1-6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7-8保护了一种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由于本申请所述载体多聚糖醛酸结构中不存在6位羟基,因此本申请中的多聚糖醛酸载体在分离提取方法、理化性质等方面与对比文件1-3中所述的多糖载体有着巨大差异。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实现该方法的,这主要是因为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知识和技能中,形成酰胺键的脱水缩合反应必须在严格无水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反应无法进行或者产率极低。对比文件1-3实施例中均采用了在有机相中的无水反应进行相应的制备,可见无水条件下的有机相反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知识和技术。本申请中所保护的制备方法则可以完全在水溶液中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不需要无水条件,比常规方法更简单有效(见本申请实施例1-3)。因此,权利要求7-8具备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7年09月26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复审请求人在复审请求意见中所列举的区别特征均已在驳回理由中予以评述,因而坚持原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1月04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多聚物与生物染色剂的偶合物。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载体还结合有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A,(2)载体还结合有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B,(3)A、B通过连接臂连接到载体,且载体通过6位羧基与连接臂相连,连接臂是烷基、芳基或杂环基团,(4)通式中限定了各配体在载体上的排列顺序,n1、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O、N或S。所述的配体A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8-30%,配体B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0-40%,配体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1-30%,其中配体A的摩尔含量、配体B的摩尔含量、配体C的摩尔含量以及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中未反应羧基的摩尔含量总和为100%。然而,对比文件3公开了对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淋巴器官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明确给出了在载体多糖类大分子的侧链上通过连接臂连接顺磁性金属配合物以获得淋巴核磁成像造影剂的技术启示,另外,本领域周知,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内含有大量淋巴细胞,还有一些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参见公知常识性证据1:《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版,张玫琦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第102页,公开日期:2012年07月)。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是一个有内吞作用和噬菌作用的受体,能识别目标分子上的糖配基(参见公知常识性证据2:《免疫细胞学与疾病》,第1版,窦肇华等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244页,公开日期:2004年09月)。在Gaucher病中糖苷酯酶功能异常,以至于Gaucher细胞膜上的糖苷酯堆积起来,其中Gaucher细胞是由巨噬细胞演变而来的。可以用甘露糖残基修饰的酶治疗,因为甘露糖残基可与巨噬细胞上的甘露糖受体结合(参见公知常识性证据3:《尼尔森儿科学》,第17版,上卷,RICHARD E. BEHRMAN等主编,沈晓明等主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第709页,公开日期:2007年10月)。由上述公知可知: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表达甘露糖受体,且甘露糖受体可作为靶标供连接有甘露糖残基的药物定向,因此,在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增加已知的淋巴靶向配体,例如上述公知的甘露糖(即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对比文件3已公开在载体多糖类大分子的侧链上连接臂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选择在侧链的6位羧基上连接连接臂。烷基、芳基或杂环基团是本领域常用的连接臂,在成分确定的情况下,各配体成分的含量以及各配体在载体上的排列顺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试验能够确定的,n1、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O、N或S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6的附加技术特征,要么已被对比文件1或对比文件3公开,要么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或常规技术,因此权利要求2-6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7请求保护一种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对比文件3公开了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造影剂的制备方法,权利要求7与对比文件3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限定了多糖类大分子为多聚糖醛酸、金属螯合剂为带氨基基团的金属螯合剂,还加入了原料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活体染剂;(2)限定了第一步中得到中间体1的步骤,第二步中得到中间体2的步骤,第三步中得到最终产品的步骤;以及各步骤中原料的投料摩尔比。然而,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多聚物与生物染色剂的偶合物,在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增加已知的淋巴靶向配体,例如上述公知的甘露糖(即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或本领域常用的甘露糖衍生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由于要连接3种配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分3步连接,配体的加入的顺序,各种原料投料比,反应时间等均可通过常规试验确定。反应完毕后淬灭反应,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产物均为有机合成中的常规操作。因此,权利要求7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要么已被对比文件3公开,要么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因此,权利要求8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9要求保护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中的应用,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3公开了淋巴靶向造影剂,且甘露糖可以靶向淋巴系统,因此,将权利要求1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权利要求1的产品不具备创造性可知,权利要求9的用途也不具备创造性。
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合议组认为:前审部门针对原权利要求1、3-12作出驳回决定,其中的驳回理由均在之前的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告知过复审请求人,因而符合听证原则。对于复审请求人强调的4点区别,(1)对比文件3明确给出了在载体多糖类大分子的侧链上通过连接臂连接顺磁性金属离子的技术启示。6位羧基上的-OH较之糖骨架上的-OH,反应活性更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选择在侧链的6位羧基上连接连接臂。况且本申请并没有试验证据证明,只有将甘露糖基团与顺磁性金属鳌合物基团连接在6位羧基上,才能实现本申请所述的造影剂的活体染料检查与淋巴靶向核磁共振造影的双功能。(2)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将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如甘露糖及其衍生物)连接于载体的连接臂之上。况且,本申请并没有证明加入甘露糖配体取得了更好的技术效果。巨噬细胞表达甘露糖受体是本领域公知,因此,用甘露糖修饰化合物可以提高化合物在巨噬细胞内的累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3)多聚糖醛酸是本领域常见的多糖类衍生物,对比文件3已公开在载体多糖类大分子的侧链上连接臂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选择在侧链的6位羧基上连接连接臂。(4)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将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和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如甘露糖及其衍生物)连接于对比文件1公开的载体上,造影剂可以实现核磁共振造影和靶向淋巴组织生物活体染色,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预期的技术效果,适当地调整各成分的摩尔含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关于权利要求7-8的制备方法,现有技术中,形成酰胺键的脱水缩合反应并不是必须在严格无水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对比文件3已公开在水溶液中制备造影剂的技术方案,复审请求人强调本申请的方法不需要有机溶剂、比常规方法更简单有效的优势并不存在。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2月18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和权利要求书全文替换页(共3页8项),相比于复审通知书所针对的文本,所作修改在于:在原权利要求1中删除X为O和S的技术特征,删除linker为杂环基的技术特征,将配体A、B、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比例,由原“8-30%”、“0-40%”、“1-30%”,修改为“0-8%”、“14-18%”、“10-21%”,将原权利要求2限定的“多聚糖醛酸载体为聚甘露糖醛酸或聚半乳糖醛酸,并包括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分子量为100-108Da”限定进原权利要求1;删除原权利要求2;删除原权利要求3中linker为杂环基的技术特征;调整权利要求编号和引用关系。
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3给出的仅是将造影剂配体与顺磁性金属离子配合连接的技术启示,并未公开如本申请一样的通过载体上6位羧基经由烷基或芳基为连接臂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的技术启示,也未公开本申请所使用的多聚糖醛酸载体。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限定了多聚糖醛酸的选择范围以及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活体染剂配体C的摩尔含量,从本申请说明书实施例1-3看,对比文件3无法预测本申请所使用的糖醛酸骨架的技术效果。采用HA-DTPA-Gd(以透明质酸为多糖载体)作为对照例,以多聚糖醛酸为骨架的造影剂具有显著的生物活体染色和核磁共振双功能淋巴显影的能力。(2)本申请不同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1中作为载体的多聚物选择范围广泛,而本申请中载体仅为聚甘露糖醛酸或聚半乳糖醛酸,其6-位为羧基,只有甘露糖基团与顺磁性金属螯合物基团连接在6-位羧基上时,才能实现本申请所述的造影剂的活体染料检查与淋巴靶向核磁共振造影的双功能。对比文件1和3中,连接臂可以出现在多糖载体的任意位置,而本申请中连接臂是通过酰胺键、酯键、硫酯键与多聚糖醛酸6-位羧基相连,甘露糖基团与顺磁性金属螯合物基团只能连接在6-位羧基上,在现有技术中并未有所报道,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并不容易想到选择在侧链的6位羧基上连接连接臂。(3)由于糖醛酸类分子在糖单元的6位具有羧基,可以简易地通过酰化作用加入连接基团,反应步骤少,反应方法简易;对比文件3的多糖上的羟基位置较多,反应活性差别小,难以有效的定量所连接的基团数量,并可能增加金属螯合物与对应金属之间的不稳定结合。(4)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还进一步限定了配体A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B顺磁性金属螯合物和配体C活体染剂的摩尔含量,使得由此配比得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在活体染料检查与淋巴靶向核磁共振造影两方面均呈现出了优势,而这在对比文件1和3中也并未提及。对比文件1和3也未公开通过本申请上述的唯一特定的连接方式将三种不同功能的基团按照特定的比例连接在多聚糖醛酸载体上。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3是无法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带来获得本申请所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技术启示,权利要求1-8具有创造性。(5)权利要求6-7保护了一种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由于本申请所述载体多聚糖醛酸结构中不存在6位羟基,因此本申请中的多聚糖醛酸载体在分离提取方法、理化性质等方面与对比文件1-3中所述的多糖载体有着巨大差异。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知识和技能中,形成酰胺键的脱水缩合反应必须在严格无水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反应无法进行或者产率极低;对比文件1-3实施例中均采用了在有机相中的无水反应进行相应的制备,可见无水条件下的有机相反应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知识和技术。然而,本申请中所保护的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淋巴靶向造影剂的方法则可以完全在水溶液中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不需要无水条件,比常规方法更简单有效。本领域技术人员能通过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既能在有机溶剂中,也能在水溶液中,实现类似化合物的制备。因此,权利要求6-7也都具有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所规定的创造性。
复审请求人提交的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具有以下结构:以带有羧基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所述载体上的6位羧基通过烷基或芳基为连接臂,分别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具有以下通式:

其中:n1、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N;linker为烷基或芳香基;配体A为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B为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C为活体染剂;所述的配体A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0-8%,配体B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14-18%,配体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10-21%,其中配体A的摩尔含量、配体B的摩尔含量、配体C的摩尔含量以及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中未反应羧基的摩尔含量总和为100%;
所述的多聚糖醛酸载体为聚甘露糖醛酸或聚半乳糖醛酸,并包括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分子量为100-108Da。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与多糖6位羧基通过酰胺键结合的Linker为原子数目1到20的烷基或芳香基,再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者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聚糖醛酸的糖醛酸环羧基还以酰胺键连接有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为α或β构型的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具体结构如下:

其中,R为烃基、羧基、氨基、羟基、卤素。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由金属螯合剂与顺磁性金属离子螯合而成,金属螯合剂为含氨基的金属 螯合剂,结构如下:

或金属螯合剂为不含氨基的金属螯合剂,结构如下:

所用顺磁性金属离子为Gd、Mn、Cr、Fe、Co、Ni、La、Tc、Dy或Cu的二价或三价离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体染剂配体C为甲苯胺蓝、伊文思蓝或对氨基偶氮苯。
6. 一种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多聚糖醛酸和酰化试剂溶解于溶剂中,随后加入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搅拌 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1,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酰化试剂、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三者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999:0.001-100:1;
第二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1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带氨基基团的金属螯合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2;
第三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2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缓慢加入活体染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向其加入金属离子的水溶液,经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最终产品,所述金属螯合剂、酰化试剂、金属离子与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01-100:0.001-100:0.001-100:1。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步酰化反应的溶剂为水或DMSO、DMF极性非质子溶剂,反应温度在0至150℃之间。
8. 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中的应用。”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程序中,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2月18日提交了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全文替换页(共3页8项),相对于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文本,其修改在于:在原权利要求1中删除X为O和S的技术特征,删除linker为杂环基的技术特征,将配体A、B、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比例,由原“8-30%”、“0-40%”、“1-30%”,修改为“0-8%”、“14-18%”、“10-21%”,将原权利要求3的技术特征“多聚糖醛酸载体为聚甘露糖醛酸或聚半乳糖醛酸,并包括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分子量为100-108Da”限定进原权利要求1;删除原权利要求2、3、8、9;删除原权利要求4中linker为杂环基的技术特征;调整权利要求编号和引用关系。经审查,上述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以及实施细则第61条第1款的规定。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针对的审查文本为:申请日2015年09月16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第1页;2015年11月10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12页(即第1-75段);以及2019年02月1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8项。
2、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根据该款规定,在判断一项权利要求是否具备创造性时,首先要将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和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区别技术特征,确定所述技术方案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进而考察现有技术中是否存在将该区别技术特征引入到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中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启示,如果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启示,则该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
具体到本案,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其具有以下结构:以带有羧基的多聚糖醛酸为载体,所述载体上的6位羧基通过烷基或芳基为连接臂,分别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具有以下通式:

其中:n1、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N;linker为烷基或芳香基;配体A为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B为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C为活体染剂;所述的配体A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0-8%,配体B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14-18%,配体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10-21%,其中配体A的摩尔含量、配体B的摩尔含量、配体C的摩尔含量以及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中未反应羧基的摩尔含量总和为100%;所述的多聚糖醛酸载体为聚甘露糖醛酸或聚半乳糖醛酸,并包括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分子量为100-108Da。”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多聚物与生物染色剂的偶合物,具有通式G-X-B所示的结构,其中G为多聚物,X为连接基团,B为生物染色剂及其衍生物,所述多聚物为聚甘露糖醛酸类、聚古罗糖醛酸类、单或杂聚糖醛酸多糖类等,所述多聚物的分子量范围为4,000-2000,000;所述生物染色剂及其衍生物为甲苯胺蓝、依文思蓝等;所述连接基团为含1-1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例如羰基、丙二酰基、丁二酰基等。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所述多聚物与生物染色剂偶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用于淋巴造影的造影剂中的应用(参见对比文件1权利要求1-10)。
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载体还结合有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A,(2)载体还结合有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B,(3)A、B通过连接臂连接到载体,且载体通过6位羧基与连接臂相连,连接臂是烷基或芳基,(4)通式中限定了各配体在载体上的排列顺序,n1、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N,所述的配体A、B、C的摩尔含量占所述的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的比例为0-8%、14-18%、10-21%,其中配体A、B、C的摩尔含量以及多聚糖醛酸原有羧基中未反应羧基的摩尔含量总和为100%,(5)限定多聚糖醛酸载体为聚甘露糖醛酸的羧酸盐形式或聚半乳糖醛酸及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分子量为100-108Da。
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核磁共振成像功能的淋巴活体染色造影剂。
针对区别技术特征(1),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对淋巴系统检查的方式是多种的,例如对比文件1公开的染色造影,以及如下的对比文件3公开的核磁共振成像。对比文件3公开了对人或其他哺乳动物的淋巴器官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以多糖类大分子作为载体,侧链含有开链的或环状的多氨多羧酸化合物的配体化合物与顺磁性金属离子作用形成的顺磁性金属配合物,所述多糖类大分子分子量范围为100至108,所述顺磁性金属离子为Gd、Mn、Cr、Fe、Co、Ni、La、Tc、Dy或Cu金属元素的 2或 3价离子。用开链的或环状的多氨多羧酸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通过酰胺键或其它类型的间隔基引入多糖类大分子表面胺基,从而合成大分子造影剂配体;然后将造影剂配体与顺磁性金属离子配合,期望获得弛豫率高,亲水性好,对淋巴系统具有靶向性的新一类实用大分子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参见对比文件3权利要求1-9,说明书第1页最后1段)。可见,对比文件3明确给出了在载体多糖类大分子的侧链上通过连接臂连接顺磁性金属配合物以获得淋巴核磁成像造影剂的技术启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实现活体染料检测与核磁共振造影的双功能,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将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连接于载体用于淋巴核磁成像是容易想到的。针对区别技术特征(2),首先,参见上文可知,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3公开的造影剂均已实现了淋巴靶向的效果(参见对比文件1摘要,对比文件3摘要),并且对比文件3还公开了多糖类大分子造影剂分子尺寸较大,透过毛细血管速率较慢,在淋巴系统的浓度较高,从而实现靶向成像(参见对比文件3说明书第1页倒数第2段,第6页第6段),其次,本领域周知,淋巴组织以网状组织为支架,网孔内含有大量淋巴细胞,还有一些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参见公知常识性证据1)。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是一个有内吞作用和噬菌作用的受体,能识别目标分子上的糖配基(参见公知常识性证据2)。在Gaucher病中糖苷酯酶功能异常,以至于Gaucher细胞膜上的糖苷酯堆积起来,其中Gaucher细胞是由巨噬细胞演变而来的。可以用甘露糖残基修饰的酶治疗,因为甘露糖残基可与巨噬细胞上的甘露糖受体结合(参见公知常识性证据3)。由上述公知可知: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表达甘露糖受体,且甘露糖受体可作为靶标供连接有甘露糖残基的药物定向。因此,在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增加已知的淋巴靶向配体,例如上述公知的甘露糖(即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针对区别技术特征(3),将配体通过连接臂连接到载体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配体A、B通过连接臂连接到载体。对比文件3已公开在载体多糖类大分子的侧链上连接臂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选择在侧链的6位羧基上连接连接臂。烷基或芳基是本领域常用的连接臂。针对区别技术特征(4),在成分确定的情况下,各配体成分的含量以及各配体在载体上的排列顺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试验能够确定的,n1、n2、n3和n4是正整数,X为N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针对区别技术特征(5),聚甘露糖醛酸的羧酸盐形式或聚半乳糖醛酸及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多聚糖醛酸形式,100-108Da是多聚糖醛酸及其相应的羧酸盐形式常见的分子量范围。由此可知,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3及本领域公知常识得出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2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进一步限定与多糖6位羧基通过酰胺键结合的Linker为原子数目1到20的烷基或芳香基,再与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或者活体染剂配体C结合。对比文件1已公开连接基团为含1-1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参见对比文件1权利要求1),因此原子数目1到20的Linker已被对比文件1公开,烷基或芳基是本领域常用的连接臂。通过酰胺键连接羧基与Linker,再通过Linker连接功能基团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因此,在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基础上,权利要求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3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限定糖醛酸环羧基还以酰胺键连接有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A,为α或β构型的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并限定了其具体结构。然而,糖醛酸环羧基具备反应活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通过酰胺键连接配体A,另外,限定的具体结构是本领域常见的α或β构型的甘露糖及其衍生物形式。因此,在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基础上,权利要求3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4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限定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由金属螯合剂与顺磁性金属离子螯合而成,以及金属螯合剂的结构和顺磁性金属离子的类型。对比文件3已公开顺磁性金属离子为Gd、Mn、Cr、Fe、Co、Ni、La、Tc、Dy或Cu金属元素的 2或 3价离子,并且公开了配体的结构(参见对比文件3权利要求1-7)。即公开了配体由金属螯合剂与顺磁性金属离子螯合而成,在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确定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B的结构。因此,在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基础上,权利要求4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5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限定活体染剂配体C为甲苯胺蓝、伊文思蓝或对氨基偶氮苯。对比文件1已公开生物染色剂及其衍生物优选为甲苯胺蓝和/或依文思蓝(参见对比文件1权利要求5)。对氨基偶氮苯为本领域常用的生物染色剂,使用其作为活体染剂是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因此,在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基础上,权利要求5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6要求保护“一种制备多聚糖醛酸为载体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多聚糖醛酸和酰化试剂溶解于溶剂中,随后加入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1,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酰化试剂、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三者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999:0.001-100:1;
第二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1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带氨基基团的金属螯合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2;
第三步:将上步所述中间体2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缓慢加入活体染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向其加入金属离子的水溶液,经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最终产品,所述金属螯合剂、酰化试剂、金属离子与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的投料摩尔比值为0.001-100:0.001-100:0.001-100:1。”
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的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1)将单环酸酐、双环酸酐、混合酸酐、活性酯、酰氯或酰溴(即酰化试剂)与多糖类大分子的共价键连形成配体化合物,上述合成反应在水溶液或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温度为-20℃到120℃(相当于权利要求6聚糖醛酸和酰化试剂反应);(2)将上步形成的配体化合物与顺磁性金属离子配合,顺磁性金属离子为原子序数为21到29、42、44或57到71的金属元素的 2或 3价离子,形成金属顺磁性金属配合物,所述的配体化合物与顺磁性金属离子按1:1摩尔比配合,上述合成反应在水溶液或极性有机溶剂中进行,反应温度为20℃到120℃(相当于权利要求6中间体和配体进行反应)。所述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其具有以下列结构:以多糖类大分子作为载体,侧链含有开链的或环状的多氨多羧酸化合物的配体化合物与顺磁性金属离子作用形成的顺磁性金属配合物,顺磁性金属离子为原子序数为21到29、42、44或57到71的金属元素的 2或 3价离子,所述的配体化合物具有式1的化学结构式

式1
其中B为COO-或OA;A为具有式2或式3代表的化学结构式:

式2

式3(相当于权利要求6中的金属螯合剂)
(参见对比文件3权利要求1-7)。即,对比文件3公开了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造影剂的制备方法,由式3可知制备原料中含有金属螯合剂,还公开了对多糖大分子载体进行修饰的设计思路。权利要求6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3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技术特征在于:(1)限定了多糖类大分子为多聚糖醛酸、金属螯合剂为带氨基基团的金属螯合剂,还加入了原料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活体染剂。(2)限定了第一步中,加入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1,以及甘露糖或甘露糖衍生物、酰化试剂、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三者的投料摩尔比;限定第二步中,将上步所述中间体1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加入带氨基基团的金属螯合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得到中间体2;限定第三步中将上步所述中间体2和酰化试剂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缓慢加入活体染剂搅拌反应1-24h,反应完毕淬灭反应,淬灭反应,溶液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向其加入金属离子的水溶液,经透析、冷冻干燥处理后得到最终产品,以及所述金属螯合剂、酰化试剂、金属离子与多聚糖醛酸所有羧基的投料摩尔比。基于上述区别特征,权利要求6相对于对比文件3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多种配体修饰多聚糖醛酸,制备兼具活体染色功能的淋巴靶向核磁共振造影剂。
针对区别技术特征(1),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多聚物与生物染色剂的偶合物,具有通式G-X-B所示的结构,其中G为多聚物,X为连接基团,B为生物染色剂及其衍生物,所述多聚物为聚甘露糖醛酸类、聚古罗糖醛酸类、单或杂聚糖醛酸多糖类等;所述生物染色剂及其衍生物为甲苯胺蓝、依文思蓝等;所述连接基团为含1-10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例如羰基、丙二酰基、丁二酰基等(参见对比文件1权利要求1-6)。多聚糖醛酸是本领域常见的多糖类衍生物,其作为载体已被对比文件1公开(参见对比文件1权利要求1),因此使用多聚糖醛酸为载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在金属螯合剂中选用带氨基基团的金属螯合剂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对淋巴系统检查的方式是多种的,例如对比文件1公开的染色造影,以及对比文件3公开的核磁共振成像。对比文件1公开的造影剂上连接有生物染色剂,明确给出了在载体上连接活体染剂以获得淋巴靶向活体染剂造影剂的技术启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实现活体染料检测与核磁共振造影的双功能,在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将活体染剂配体连接于载体用于淋巴核磁成像是容易想到的。另外,由公知常识证据1-3可知,淋巴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表达甘露糖受体,且甘露糖受体可作为靶标供连接有甘露糖残基的药物定向(参见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评述)。因此,在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增加已知的淋巴靶向配体,例如上述公知的甘露糖(即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或本领域常用的甘露糖衍生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针对区别技术特征(2),由于要连接3种配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分3步连接,配体的加入的顺序,各种原料投料比,反应时间等均可通过常规试验确定。反应完毕后淬灭反应,经透析袋透析除去小分子杂质,使用冷冻干燥法处理产物均为有机合成中的常规操作。因此,在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1和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和常规技术手段得到本申请权利要求6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权利要求6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7是权利要求6的从属权利要求,限定两步酰化反应的溶剂为水或DMSO、DMF极性非质子溶剂,反应温度在0至150℃之间。反应温度已被对比文件3公开(参见对比文件3权利要求7),DMSO、DMF是本领域常用的极性非质子溶剂,因此,在权利要求6不具备创造性的基础上,权利要求7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权利要求8要求保护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中的应用。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3公开了淋巴靶向造影剂,且甘露糖可以靶向淋巴系统,因此,将权利要求1的活体染色造影剂用于制备诊断淋巴系统疾病的试剂是显而易见的,基于权利要求1的产品不具备创造性可知,权利要求8的用途也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3、对复审请求人相关意见的评述
对于复审请求人认为本申请具备创造性的理由,合议组认为:对于权利要求1,(1)对比文件1是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其已公开载体为多聚糖醛酸,如聚甘露糖醛酸类,对比文件3公开了对淋巴器官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多糖类大分子顺磁性金属配合物:以多糖类大分子作为载体,侧链含有开链的或环状的多氨多羧酸化合物的配体化合物与顺磁性金属离子作用形成的顺磁性金属配合物,即明确给出了在载体多糖类大分子的侧链上通过连接臂连接顺磁性金属离子的技术启示。复审请求人仅针对对比文件3论证本申请具备创造性不具有说服力。(2)如前所述,虽然多聚糖醛酸上的羟基或6位羧基作为可反应基团,均可用来连接连接臂,但是6位羧基上的-OH较之糖骨架上的-OH,反应活性更强,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选择在侧链的6位羧基上连接连接臂。且本申请并没有试验证据证明,只有将甘露糖基团与顺磁性金属鳌合物基团连接在甘露糖醛酸或聚半乳糖醛酸的6位羧基上,才能实现本申请所述的造影剂的活体染料检查与淋巴靶向核磁共振造影的双功能。(3)复审请求人罗列在6-位羧基而不是在糖单元羟基上进行反应而具备的诸多益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4)本申请说明书第75段记载“动物体内淋巴MR强化显影实验表明本发明所合成的大分子造影剂经皮下注射后淋巴管和淋巴结均能清晰显影,达到了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清晰绘图和精确定位。与对照品透明质酸为载体的HA-DTPA-Gd相比,注射该型造影剂的动物体一侧淋巴结信号强化率和强化时间均显著增强,同时具有了生物活体染色检查的功能,对淋巴系统疾病的检查、诊断方面有着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首先,“本发明所合成的大分子”并没有明确特指实施例3制备的造影剂,其次,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中新西兰兔皮下注射大分子显影剂PM-TB-GdDTPA后的双侧下肢淋巴MR显影图片及动物解剖图,实施例1的结果显示PM-TB-GdDTPA具有生物活体染色和核磁共振双功能淋巴显影的能力(说明书第63段)。本申请并没有证明,在众多的摩尔含量比例选择中,“选择”的特定比例导致了“本申请造影剂的动物体一侧淋巴结信号强化率和强化时间较对照品透明质酸为载体的HA-DTPA-Gd相比均显著增强,同时具有了生物活体染色检查的功能”;相反,如前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将顺磁性金属螯合物配体和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如甘露糖及其衍生物)连接于对比文件1公开的载体上,造影剂可以实现核磁共振造影和靶向淋巴组织生物活体染色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预期的技术效果,适当地调整各成分的摩尔含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技术手段。可见,权利要求1中限定配体A甘露糖受体MBP识别基团、配体B顺磁性金属螯合物和配体C活体染剂的摩尔含量,是通过常规试验可以确定的,且并未给本申请的造影剂带来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5)关于权利要求6-7的制备方法,本申请并不涉及多聚糖醛酸载体的分离提取,且对比文件1已公开载体为聚甘露糖醛酸类、聚古罗糖醛酸类等多聚糖醛酸。由本申请说明书实施例3记载可知,造影剂PM-M-TB-GdNDTPA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酰化试剂EDC”,其作用实际上是酰胺合成中的羧基活化剂。现有技术中,形成酰胺键的脱水缩合反应并不是必须在严格无水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如CN104815337A(公开日期:2015年08日05)已公开:常温常压下,将羧基化Fe3O4磁性纳米粒子水溶液与氨基化PEG化修饰的氧化石墨烯(GO)水溶液混合,在EDC缩合条件下,制备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的磁性氧化石墨烯纳米材料。此外,对比文件3权利要求1-7已公开在水溶液中通过酰化反应制备造影剂的技术方案,复审请求人强调本申请的方法不需要有机溶剂、比常规方法更简单有效的优势并不存在。可见,复审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1-8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理由不成立。
基于上述事实和理由,本案合议组作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7年05月31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