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加密算法-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数字加密算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5580
决定日:2019-11-20
委内编号:1F285006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157182.8
申请日:2015-04-06
复审请求人:汪风珍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李彦欣
合议组组长:于瑞甫
参审员:朱秀玲
国际分类号:H04L9/08,H04L9/06,H04L29/06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
决定要点
:如果权利要求对自定义的技术术语进行了明确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权利要求的记载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含义,则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是清楚的。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510157182.8,名称为“一种数字加密算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申请人为汪风珍。本申请的申请日为2015年04月06日,公开日为2016年11月23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9年06月03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连接变量”、“数据表”、“同类字段”是申请人自定义的具有特定含义、起特定作用的词汇,权利要求1未对上述自定义词汇进行解释,导致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
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2019年02月2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10项,申请日2015年04月06日提交的说明书第[0001]-[0028]段、说明书附图图1-6、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如下:
“1. 一种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数字加密算法至少需要两方提供加密数据,这两方数据是人工输入的数据和硬件数据,依据加密需要,硬件难以提供加密需要的全部数据时,由计算机终端或服务器端提供,数据需要服务器端提供的,由服务器端提供,只能由服务器提供的动态数据用于数字证书,所述的硬件是指与计算机终端分离的数据存贮介质,数据存贮介质提供的数据被计算机终端读取,设计动态加密或设计通过硬件数据更改加密数据的,则需要加密数据有可读写数据,通过更改可读写数据完成加密,或者设计程序在数据验证完成后自动更新可读写数据,完成新加密过程,然后将新加密数据存储,人眼可见的数据在抵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利用油漆或涂层进行遮盖,数字加密算法加密采用扩充、叠加、动态源数据导入和数据缺失保存加密方法完成,加密具体由引进源数据,截取数据,进制转换,数据重组,字符转码,字符串替代和数据缺失保存组成,每一步加密过程均能够利用数据连接变量连接到对应的数据表或同类字段完成,最后一步的加密顺序不能变更,所述的缺失算法和数据缺失保存是可选加密方法,加密的源数据依需要增加字符长度就是扩充,以加密后的数据作为源数据再行加密就是叠加加密,人工输入的密码或者是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作为连接变量连接到同类字段或同类数据表,改变输入密码值或者是服务器端发回的数据改变,则引进的源数据随即改变,就是动态引进源数据。
2.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同类数据表就是字段结构、数据类型、字段名称和记录条数都相同,而数据表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数据表,同类数据表的字段中有记录编号字段和需要引用或导出数据的字段,记录编号字段中的数据与连接变量对应,默认是ID号,同类字段是字段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字段,同类字段记录条数相同,只是排列次序不同,同类字段记录作为需要引用或导出数据的记录编号,同类字段和同类数据表都是通过连接变量对应完成连接,连接变量用来和需要导出或引用的数据进行两步变量对应,即先变量对应到同类字段或同类数据表,再变量对应到记录编号,由记录编号对应到需要导出或引用的数据,连接变量由程序指定获取位置直接获取,或者是加密过程的中间数据经过一定的编程方法从而符合连接要求,编程处理时需要注意,数据表的连接变量数据的集合数需要和同类数据表的数量相同,记录连接变量的集合数需要和记录条数相同,同类字段的相关连接变量亦须如此。
3.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所述的引进源数据其特征是:引进源数据,一种是直接引进,即通过数据输入设备被计算机系统直接引进,所述的直接引进是指扫描、键盘输入、手写板输入、读取磁条信息,一种是间接引进,所述的间接引进是由数据连接变量引进数据,数据连接变量分为几组,而计算机终端的所有源数据存贮在数据表中,数据连接变量和计算机终端的源数据的记录编号进行对应或者利用同类字段中的记录编号进行对应,就能获得对应的几组源数据,对于大容量的存贮介质,由硬件存贮介质提供同类字段数据和源数据以及变量数据连接,同类字段的数据是记录编号,由用户输入的密码确定同类字段的连接,然后再利用数据连接变量对应同类字段中的记录编号,导出记录编号对应的源数据。
4.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在截取字符的函数中,需要三个元素,即待截取字符,截取的位数和截取的起始位置,源数据是待截取字符,而截取的长度是指定,截取的起始位置值是将用户输入的密码、机器码,或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拆分成几个之后都加1,拆分的个数需要和计划导入的源数据的组数相同。
5.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进制转换是将任何一种数据转换成另一种进制的数据,进制转换的过程是相互的,进制转换将任何字符作为进制的基本元素,加密不使用负数数据,进位和正数 10 进制数据一样,也是进制数的一次方、二次方、三次方依次递增,转换后的数据位数达不到程序设计需要的位数时,用 0 补足高位数,为了方便编程和加密,采用的是数字和字母混合的62进制,汉字利用区位码转换成10进制,再转换成62进制。
6.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字符转码是利用字符转码算法实现的,用一个字符或一组字符通过转码算法获得另一个字符或一组字符的方法就是字符转码,字符转码是字符组进行转码,字符组转码需要转码算法指令集和转码表共同实现,转码算法遵循以下规律 :
1:不同的源码相同的算法转换之后结果是不能相同的;
2:同一源码的几种算法的转换结果互相也不能相同;
3:转码的结果不能与源码相同;
4:转码要设置几种转码算法,以强化密码的组合复杂性,
转码算法利用了同类字段或同类数据表进行转码算法排序,
转码算法指令集:待转码的每个字符作为源码,需要指令转码方向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指令集的数据和待转码的数据存在对应关系,即一个指令字符对应一个待转码字符,经过指令规则转换成另外一个字符。
7.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重排字符位置由字符长度分割表和排列位置指令集完成,将组合后的数据按指定的字符长度进行分割,指定分割长度的表就是字符长度分割表,合成过程中改变密码排列次序的表就是排列位置指令集,将所有的密码数据组合形成一个长数据,利用字符长度分割表分割成几部分,字符长度分割表分割后,再利用排列位置指令集对已经分割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字符长度分割表和排列位置指令集表的数据位数具有对应性,字符长度分割表有一个不确定值,将确定长度的值分割完毕后,剩下的就由不确定值所在的位置分割,字符长度分割表和排列位置指令集的数据位数具有对应性,也就是被分割成几段,那么重新排序的也是相应数量,而且排列位置指令集既不能出现相同的段号数,也不能出现没有的段号或已有的段号没有出现,字符长度分割表确定值的总数不能大于字符长度。
8.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替代字符串是将字符中的部分字符用别的字符替代的一种加密技术,替代是单个字符替代,或者是字符串替代,替代利用字符替代表完成,字符替代表数据分为记录编号和替代字符串,记录编号出现的字符就是需要替代的字符,程序将需要替代的字符都抽取出来,进行分组,分组后的字符位数需要与记录编号位数一致,最后一组没有相应的位数时,放弃替代或指定增加位数,查找字符替代表中与之对应的记录编号,确定替代字符串,由于抽取出来的几个字符原位置是不相同的,需要确定插入位置并将其他字符的原位置空格清除,字符替代表的记录编号设计需要注意,记录编号需要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组合,替代的字符数需要适中,不允许出现加密过程或加密数据不存在的字符,只要是加密数据存在的字符都能够作为替代字符,即使是替代的原数据字符也允许出现,字符替代表不同的表记录编号是不同或相同的,不同的表不要求记录编号的位数相同。
9.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缺失分为缺失源和加密缺失符,缺失的硬件连接变量为缺失源,而加密后的结果的缺失字符称为加密缺失符,缺失源需要指明原数据的值域和字符长度,加密缺失符需要限制字符位置,加密缺失符的位置限制由缺失源所在的连接变量确定,也就是连接变量限制加密缺失符的位置后,将连接变量数据的字符全部或部分删除作为缺失源,加密缺失符是2至3个,加密缺失符的字符位置由缺失源所在的数据确定,数据变量连接除以加密后的数据位数,余数加 1 为几,所在位置的字符即为加密缺失符,然后利用这个连接变量数据锁定另一个连接变量数据后,将其剔除,利用另一个变量连接数据限制第二个加密缺失符位置,二者位置一致时,利用第一个加密缺失符确定第二个加密缺失符,加密缺失符的加密将加密结果的高进制数据转换成低进制数据,再确定加密缺失符位置,再将结果转换成高进制数据保存。
10. 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动态数字证书通过身份验证后,由服务器返回动态数据,并更新证书,将更新后的数字证书以可读写的方式存贮,下次使用时,服务器即返回存贮的动态数据,供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再次发送新的动态数据供再次验证使用,在身份验证页面,用户名不需要由用户输入,而是由服务器返回的数据自动解码用户名,没有用户名,则密码无法输入。”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06月03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未提交修改文本。复审请求人认为:关于同类数据表,权利要求2有以下描述:同类数据表就是字段结构、数据类型、字段名称和记录条数都相同,而数据表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数据表。如,名称为studentsN的数据表,N就是连接变量名,而students为公共名称。关于同类字段,权利要求2中有以下描述:同类字段是字段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字段,同类字段记录条数相同。如字段nameN,N就是连接变量名,name为公共名称。关于同类字段和同类数据表的连接,如上所述,数据表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且附图2和说明书第[0024]段明确记载了通过连接变量完成连接,在同类数据表中,公共名称已经无法变化,因此,只能从连接变量名进行不同的数据表连接,具有唯一性,不存在不清楚。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6月19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1)“同类字段”是复审请求人自定义的具有特定含义、起特定作用的词汇。复审请求人提及领域为“计算机科学”,而“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编程连接”领域内的同类数据表涵盖广阔,如列举的students表中具有同类字段:姓名、籍贯、生日,因此自然属于权利要求1中“同类字段”的范畴,然而却完全不清楚该表应当如何参与数据加密,完成复审请求人强调的“连接”。同时,复审请求人认为如理解为“一个”数据表则没有办法连接,审查员对此不能认同,所举例完全可以进一步同类扩展出王五、赵六等等,也可以拆解为符合复审请求人定义的“同类字段是字段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字段,这些字段记录条数相同,只是排列次序不同”的多个字段(比如字段名称:姓名N=公共名称 姓名 连接变量 N)。但即便如此,该方案如何实施还是不清楚,因为问题并不在于字段的数量是否仅为一个,而是字段即便符合定义时,如何参与加密、连接不清楚。此外,即使采用复审请求人提出复审请求时所例举的表,还是不清楚如何加密、表中字段如何进行连接等等。(2)如复审请求人所述,本申请表述不是很详细,没有说明连接过程。因此,即使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连接相关知识,也不足以使本申请能够被清楚地理解。因而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9月25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本次复审通知书所依据的文本与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相同,通知书中指出:权利要求1中的术语“连接变量”、“同类数据表”、“同类字段”属于复审请求人自定义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而权利要求1未对上述术语的含义进行解释,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仅根据权利要求1的表述无法明确其含义,导致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同时针对复审请求人陈述的意见进行了阐述:复审请求人所指出的“同类数据表”、“同类字段”、“连接变量”的含义均为权利要求2或说明书中的记载,而权利要求1中并未记载上述术语的含义,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仅根据权利要求1的表述无法明确其含义,因此,权利要求1仍存在不清楚的缺陷。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9月25日提交了补正书和权利要求全文替换页,并于2019年10月10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和权利要求全文替换页,此次对权利要求的修改为:在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将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并入权利要求1中,并调整了权利要求的编号。复审请求人认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克服了不清楚的缺陷,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
此次提交的权利要求1的内容如下:
“1. 一种数字加密算法,其特征是:数字加密算法至少需要两方提供加密数据,这两方数据是人工输入的数据和硬件数据,依据加密需要,硬件难以提供加密需要的全部数据时,由计算机终端或服务器端提供,数据需要服务器端提供的,由服务器端提供,只能由服务器提供的动态数据用于数字证书,所述的硬件是指与计算机终端分离的数据存贮介质,数据存贮介质提供的数据被计算机终端读取,设计动态加密或设计通过硬件数据更改加密数据的,则需要加密数据有可读写数据,通过更改可读写数据完成加密,或者设计程序在数据验证完成后自动更新可读写数据,完成新加密过程,然后将新加密数据存储,人眼可见的数据在抵达消费者手中之前利用油漆或涂层进行遮盖,数字加密算法加密采用扩充、叠加、动态源数据导入和数据缺失保存加密方法完成,加密具体由引进源数据,截取数据,进制转换,数据重组,字符转码,字符串替代和数据缺失保存组成,每一步加密过程均能够利用数据连接变量连接到对应的数据表或同类字段完成,最后一步的加密顺序不能变更,所述的缺失算法和数据缺失保存是可选加密方法,加密的源数据依需要增加字符长度就是扩充,以加密后的数据作为源数据再行加密就是叠加加密,人工输入的密码或者是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作为连接变量连接到同类字段或同类数据表,改变输入密码值或者是服务器端发回的数据改变,则引进的源数据随即改变,就是动态引进源数据,
所述的同类数据表就是字段结构、数据类型、字段名称和记录条数都相同,而数据表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数据表,同类数据表的字段中有记录编号字段和需要引用或导出数据的字段,记录编号字段中的数据与连接变量对应,默认是 ID 号,同类字段是字段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字段,同类字段记录条数相同,只是排列次序不同,同类字段记录作为需要引用或导出数据的记录编号,同类字段和同类数据表都是通过连接变量对应完成连接,连接变量用来和需要导出或引用的数据进行两步变量对应,即先变量对应到同类字段或同类数据表,再变量对应到记录编号,由记录编号对应到需要导出或引用的数据,连接变量由程序指定获取位置直接获取,或者是加密过程的中间数据经过一定的编程方法从而符合连接要求,编程处理时需要注意,数据表的连接变量数据的集合数需要和同类数据表的数量相同,记录连接变量的集合数需要和记录条数相同,同类字段的相关连接变量亦须如此。”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一)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0月10日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全文替换页,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依据的文本为: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0月10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9项;申请日2015年04月06日提交的说明书第[0001]-[0028]段,说明书附图图1-6,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
经审查,上述文本的修改之处符合专利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二)关于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
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0月10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全文修改替换页,其中将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并入权利要求1中。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记载了“所述的同类数据表就是字段结构、数据类型、字段名称和记录条数都相同,而数据表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数据表,同类数据表的字段中有记录编号字段和需要引用或导出数据的字段,记录编号字段中的数据与连接变量对应,默认是ID号,同类字段是字段名称由公共名称和连接变量名两部分组成的多个字段,同类字段记录条数相同,只是排列次序不同,同类字段记录作为需要引用或导出数据的记录编号,同类字段和同类数据表都是通过连接变量对应完成连接,连接变量用来和需要导出或引用的数据进行两步变量对应,即先变量对应到同类字段或同类数据表,再变量对应到记录编号,由记录编号对应到需要导出或引用的数据,连接变量由程序指定获取位置直接获取,或者是加密过程的中间数据经过一定的编程方法从而符合连接要求,编程处理时需要注意,数据表的连接变量数据的集合数需要和同类数据表的数量相同,记录连接变量的集合数需要和记录条数相同,同类字段的相关连接变量亦须如此”,可见,权利要求1中对术语“同类数据表”、“同类字段”和“连接变量”进行了明确的解释,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权利要求1的记载能够清楚地理解其含义,因此,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克服了驳回决定所指出的不清楚的缺陷,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
三、决定
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6月03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以下述文本为基础继续进行审批程序: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0月10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9项;
复审请求人于2015年04月06日提交的说明书第[0001]-[0028]段,说明书附图图1-6;
复审请求人于2015年04月06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
复审请求人于2015年04月06日提交的摘要附图。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