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96049
决定日:2019-11-25
委内编号:1F273659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710100767.5
申请日:2017-02-23
复审请求人:宝鸡中铁宝桥天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招阳
合议组组长:王丽
参审员:杨雅平
国际分类号:E01B29/0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权利要求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由此重新确定权利要求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区别技术特征部分被另一篇对比文件公开,部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则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和另一篇对比文件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结合是显而易见的。
全文:
本复审请求涉及申请号为201710100767.5,发明名称为“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宝鸡中铁宝桥天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7年2月23日,公开日为2017年4月26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10月24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6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原始申请文件。驳回决定中引用了以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D型施工便梁,合格证908上传,百度文库,第1-10页,公开日为2014年4月17日;
对比文件2:CN104264537A,公开日为2015年1月7日。
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定位支座,所述定位支座通过支座、扣板铁座和螺杆焊接连接为一体形成,所述扣板铁座设于所述支座顶端,所述螺杆依次贯穿所述扣板铁座和所述支座;
提供螺栓,将所述定位支座安装于施工便梁上的横梁上,通过所述螺栓将二者固接;
提供可调扣板、螺母和止动垫圈,所述可调扣板覆盖于所述定位支座顶端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可调扣板,所述止动垫圈和所述螺母依次套设于所述螺杆并通过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的螺接固定所述可调扣板和所述定位支座;
提供道岔基本轨和道岔尖轨,将所述道岔基本轨和所述道岔尖轨配合连接,完成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道岔上的平垫板位置,直接采用可调扣板扣压轨肢,原平垫板滑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待施工彻底结束后再恢复原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滑床垫板采用可调扣板直接扣压垫板来固定钢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有垫板的位置、岔枕的位置均需要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若因空间原因不能够移至此处,需现场拆除,待整个工程施工完毕后,需将拆除的和移除的零件恢复原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有垫板的位置、岔枕的位置均需要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若因空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其特 征在于,平垫板位置处钢轨与施工便梁横梁之间采用新设计的25mm厚带1:40斜的轨下橡胶垫板和尼龙绝缘角进行电务绝缘;其余垫板位置处垫板与施工便梁横梁之间采用5mm厚的板下橡胶垫板与尼龙绝缘角进行电务绝缘。”
申请人宝鸡中铁宝桥天元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9年1月22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复审请求,并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替换页(共1页2项),修改方式为将原权利要求2、3、6并入原权利要求1,删除原权利要求5。复审请求人认为:本申请是应用于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施工,解决安装方便的技术问题;对比文件1为在施工便梁上岔枕两端采用吊扣轨进行加固,解决保证岔枕位置的技术问题与本申请不同,且没有关于平垫板、滑床垫板及道岔接头处安装方法的记载;对比文件2提供一种用于D型便梁上铺设铁路正线的便梁扣件,解决保证钢轨定位的技术问题,未公布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现场施工的内容;对比文件2扣件的应用对象是铁轨,与对比文件1的岔枕加固存在结合障碍。提出复审请求时新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定位支座,所述定位支座通过支座、扣板铁座和螺杆焊接连接为一体形成,所述扣板铁座设于所述支座顶端,所述螺杆依次贯穿所述扣板铁座和所述支座;
提供螺栓,将所述定位支座安装于施工便梁上的横梁上,通过所述螺栓将二者固接;
提供可调扣板、螺母和止动垫圈,所述可调扣板覆盖于所述定位支座顶端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可调扣板,所述止动垫圈和所述螺母依次套设于所述螺杆并通过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的螺接固定所述可调扣板和所述定位支座;
提供道岔基本轨和道岔尖轨,将所述道岔基本轨和所述道岔尖轨配合连接,完成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
对于道岔上的平垫板位置,直接采用可调扣板扣压轨肢,原平垫板滑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待施工彻底结束后再恢复原位置;
对于滑床垫板采用可调扣板直接扣压垫板来固定钢轨;
平垫板位置处钢轨与施工便梁横梁之间采用新设计的25mm厚带1∶40斜的轨下橡胶垫板和尼龙绝缘角进行电务绝缘;其余垫板位置处垫板与施工便梁横梁之间采用5mm厚的板下橡胶垫板与尼龙绝缘角进行电务绝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有垫板的位置、岔枕的位置均需要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若因空间原因不能够移至此处,需现场拆除,待整个工程施工完毕后,需将拆除的和移除的零件恢复原状。”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于2019年2月26日发出复审请求受理通知书,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对比文件1实质上公开了本申请的应用场景,其能够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改进的基础。当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去现有技术中寻找一种合适的可以用于固定道岔轨和施工便梁横梁的扣件,在铁路领域,扣件本质功能就是将钢轨固定的支撑结构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正线上同样是固定钢轨与横梁的扣件用于道岔线上固定道岔轨与横梁,将对比文件2中的扣件用于对比文件1中道岔线路并不存在结合障碍。另外,对比文件1中采用扣件固定道岔轨和横梁时岔枕垫板悬吊在岔枕上,即岔枕垫板已经处于横梁之间,具体是平垫板滑移至横梁空隙处则是常用技术手段;在道岔线路架空时应该固定滑床垫板保证尖轨滑移稳定,而固定方式采用扣件来将其与承载支撑的横梁进行固定也是常用技术手段;对于其他区别“支座、扣板铁座和螺杆焊接一体、25mm厚带1:40斜的橡胶垫板以及5mm后板下橡胶垫板与绝缘角”,这是常规技术选择。因而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8月30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独立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的区别为扣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对于该区别,对比文件2公开了扣件的结构,安装方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扣件结构采用的常规安装方式,滑床垫板、轨下橡胶垫板和尼龙绝缘角等区别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容易想到的,因此,也不具备创造性。对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合议组认为:首先,对比文件1实质上公开了本申请的“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方向;第二,对比文件1虽然涉及在施工便梁上岔枕两端采用吊扣轨进行加固的内容,但该内容属于道岔轨肢与施工便梁连接结束之后的加固措施,解决的技术问题也属于后续问题;第三,根据本领域公知常识,扣件本质功能就是将钢轨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将正线上同样是固定钢轨与横梁的扣件用于道岔线上固定道岔轨与横梁,不存在结合障碍。最后,“道岔接头处安装方法”并未在权利要求中进行限定,也不构成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的理由。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0月9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没有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1)对比文件1仅笼统公开了施工便梁在道岔现场安装的原理,没有考虑道岔结构、道岔等高、道岔绝缘、扣件等问题;对比文件2公开的扣件是为了克服因横梁变形、定位支座与横梁之间的螺孔不匹配等因素造成定位支座起翘、可调扣板一侧悬空无法压住铁轨下端的现象,不能解决在道岔施工便梁中出现的问题,将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1结合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2)本申请采用可调扣板,支座、扣板铁座及螺杆焊接一体,道岔平垫板下设25mm厚带1:40斜的橡胶垫板,其余垫板位置处垫板与施工便梁之间采用5mm厚的板下橡胶垫板与尼龙绝缘角,不用在施工便梁上焊接、打孔。因此本申请具备创造性。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关于审查文本
复审程序中,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月22日提交了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替换页(共1页2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针对的审查文本为: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1月22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2项,以及其于2017年2月23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36段,说明书附图图1-4,说明书摘要和摘要附图。
2、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权利要求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由此重新确定权利要求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区别技术特征部分被另一篇对比文件公开,部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则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和另一篇对比文件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的结合是显而易见的。
2.1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是一种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对比文件1(D型施工便梁,合格证908上传,百度文库,第1-10页,2014年4月17日)公开了一种D型施工便梁施工方法,并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D型低高度施工便梁”具有结构合理、组装方便等特点,可适当用于道岔部分的架空;施工工艺包括安装横梁上的走行轨组合扣件,扣件连接在横梁的两侧孔眼上,先固定组合扣件于横梁,然后调整微铁座,固定钢轨;既有线上的枕木若为木枕,可不抽换,若为混凝土枕,可以从纵梁的下面将混凝土枕抽掉;用便梁架空道岔时除在横梁上上紧扣件外,为保证岔枕上转辙部分正确位置,考虑到架空后道岔轨落于横梁上,岔枕垫板、支距板悬吊在岔枕上,在列车的往复运行下容易形成岔枕脱落,尖轨不密,不落槽现象,宜在岔枕两端各吊P43扣轨3根,使道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即对比文件1实质上公开了一种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包括提供道岔尖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毫无疑义地确定道岔提供道岔基本轨,将道岔基本轨和道岔尖轨配合连接,完成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
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区别在于:扣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即提供定位支座,所述定位支座通过支座、扣板铁座和螺杆焊接连接为一体形成,所述扣板铁座设于所述支座顶端,所述螺杆依次贯穿所述扣板铁座和所述支座;提供螺栓,将所述定位支座安装于施工便梁上的横梁上,通过所述螺栓将二者固接;提供可调扣板、螺母和止动垫圈,所述可调扣板覆盖于所述定位支座顶端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可调扣板,所述止动垫圈和所述螺母依次套设于所述螺杆并通过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的螺接固定所述可调扣板和所述定位支座;将所述道岔基本轨和所述道岔尖轨配合连接,完成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对于道岔上的平垫板位置,直接采用可调扣板扣压轨肢,原平垫板滑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待施工彻底结束后再恢复原位置;对于滑床垫板采用可调扣板直接扣压垫板来固定钢轨;平垫板位置处钢轨与施工便梁横梁之间采用新设计的25mm厚带1∶40斜的轨下橡胶垫板和尼龙绝缘角进行电务绝缘;其余垫板位置处垫板与施工便梁横梁之间采用5mm厚的板下橡胶垫板与尼龙绝缘角进行电务绝缘。基于上述区别,本申请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现场和安全的扣件。
对比文件2(CN104264537A)公开了一种D型便梁可调式定位扣件,并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特征(参见说明书第25-39段,附图1-12):提供定位支座2,支座2的平板25上设置有凸起块21,凸起块21与平板25之间形成一垂直抵靠面22,便梁扣板5的外端紧靠垂直抵靠面22,定位螺栓3穿过定位支座2的内段区域21后固定在横梁1上(根据附图4所示,定位螺栓3相当于螺杆,即定位支座通过支座、扣板座和螺杆连接为一体形成,扣板座设于支座顶端,螺杆依次贯穿扣板座和支座);提供螺栓,将支座2安装于施工便梁的横梁1上,通过螺栓将二者固接;提供便梁扣板5、螺帽4和锁紧压块6,便梁扣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齿状结构,锁紧压块6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齿状结构,第一齿状结构与第二齿状结构相互吻合(锁紧压块6相当于止动垫圈,便梁扣板5相当于可调扣板),便梁扣板5覆盖于定位支座2顶端且定位螺栓3穿过便梁扣板5,螺帽4和锁紧压块6依次套设于定位螺栓3并通过定位螺栓3和螺帽4的螺接固定便梁扣板5和定位支座2。上述公开的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申请中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便梁扣件,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将其用于对比文件1中的道岔与便梁的连接,即对比文件2给出了技术启示。基于该启示,具体的安装步骤是根据扣件的结构以及安装便利性需求进行合理调整的,如先提供定位支座、再提供螺栓连接定位支座与横梁,最后提供可调扣板、螺母和止动垫圈从而进行固定,这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比文件2中公开的扣件的结构采用的常规安装方式。而扣板座具体为铁座以及定位支座通过支座、扣板铁座和螺杆焊接连接为一体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
关于“对于道岔上的平垫板位置,直接采用可调扣板扣压轨肢,原平垫板滑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待施工彻底结束后再恢复原位置”,对比文件1公开了施工便梁可适当用于道岔部分的架空,施工工艺包括安装横梁上的走行轨组合扣件,扣件连接在横梁的两侧孔眼上,先固定组合扣件于横梁,然后调整微铁座,固定钢轨;既有线上的枕木若为木枕,可不抽换,若为混凝土枕,可以从纵梁的下面将混凝土枕抽掉;架空后道岔轨落于横梁上,可见该对比文件公开了直接采用扣件扣压轨肢,轨肢落于横梁上即意味着平垫板不在横梁上轨肢下方,而是滑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根据本领域公知常识,待施工彻底结束后必然恢复垫板原位置形成完整的永久轨道支撑结构;而对比文件2公开了与本申请相同的可调扣板扣压轨肢的结构(参见对比文件2图4和本申请图3),将该结构应用于对比文件1的道岔上的平垫板位置扣压轨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


       
对于“对于滑床垫板采用可调扣板直接扣压垫板来固定钢轨”,公知常识证据1《铁路轨道与修理(中专)》(何奎元主编,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年2月,第36页,图1-46、1-47)显示,基本轨钢轨固定在滑床板3上,滑床板3两端需采用常规措施固定位置,从而来固定钢轨,在对比文件2公开了使用可调扣板固定钢轨的基础上,将可调扣板用于固定滑床板、从而间接固定钢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
对于“平垫板位置处钢轨与施工便梁横梁之间采用新设计的25mm厚带1∶40斜的轨下橡胶垫板和尼龙绝缘角进行电务绝缘;其余垫板位置处垫板与施工便梁横梁之间采用5mm厚的板下橡胶垫板与尼龙绝缘角进行电务绝缘”,参见公知常识证据《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李超雄等编著,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95、196、197、207、208页),上述关于垫板、绝缘的设计都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公知常识容易做出的常规设计,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
因此,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以及本领域常规手段得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故该权利要求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因而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对于权利要求2,对比文件1公开了D型低高度施工便梁施工工艺包括安装横梁上的走行轨组合扣件,扣件连接在横梁的两侧孔眼上,先固定组合扣件于横梁,然后调整微铁座,固定钢轨;既有线上的枕木若为木枕,可不抽换,若为混凝土枕,可以从纵梁的下面将混凝土枕抽掉,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确定若不抽换枕木,则需要将枕木的位置移至施工便梁的横梁空隙处,也可以拆除枕木,在整个工程施工完毕后,必须恢复完整的轨道支撑结构,即需将拆除的和移至横梁空隙处的零件恢复原状。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从属权利要求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3、关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
对于复审请求人的上述意见陈述,合议组认为:(1)对比文件1公开了“D型低高度施工便梁”具有结构合理、组装方便等特点,可适当用于道岔部分的架空;施工工艺包括安装横梁上的走行轨组合扣件,扣件连接在横梁的两侧孔眼上,先固定组合扣件于横梁,然后调整微铁座,固定钢轨;既有线上的枕木若为木枕,可不抽换,若为混凝土枕,可以从纵梁的下面将混凝土枕抽掉,可见对比文件1实质上公开了本申请的“施工便梁上铁路道岔的现场安装方法”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方向,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毫无疑义地确定对比文件1涉及道岔结构的选择和安装,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选择什么结构的道岔扣件,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选择一种具体的便梁扣件来使得其安装方法可以解决保证施工便梁强度以及方便现场安装、调节尺寸。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D型便梁可调式定位扣件,并且公开了与本申请基本相同的扣件结构,该扣件考虑了道岔结构等问题,通过可调扣板,可以解决因横梁变形、定位支座与横梁之间的螺孔不匹配等因素造成定位支座起翘、可调扣板一侧悬空无法压住铁轨下端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该扣件安装在D型便梁上,相对于本申请,是在相同的应用场景、解决相同的结构部件之间(施工便梁与道岔钢轨)的连接问题,该结合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2)“可调扣板”、“不用在施工便梁上焊接、打孔”已经被对比文件2公开,扣板座具体为铁座以及定位支座通过支座、扣板铁座和螺杆焊接连接为一体是基于更快捷、更可靠的普遍技术需求采用的常规技术手段,“道岔平垫板下设25mm厚带1:40斜的橡胶垫板,其余垫板位置处垫板与施工便梁之间采用5mm厚的板下橡胶垫板与尼龙绝缘角”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具体参见公知常识证据《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养护维修》(李超雄等编著,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95、196、197、207、208页)。
综上所述,复审请求人的上述意见陈述不足以表明本申请具备创造性。
基于上述事实和理由,合议组做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0月24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