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启停信号采集功能的离合操作机构-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带启停信号采集功能的离合操作机构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201623
决定日:2020-01-17
委内编号:1F267996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797267.2
申请日:2015-11-18
复审请求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黄继嗣
合议组组长:屈威
参审员:陈飚
国际分类号:B60K23/02(2006.01);B60K26/02(2006.01)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如果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存在区别技术特征,但若其他现有技术给出了将区别技术特征应用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以解决相应技术问题的启示,则该权利要求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涉及申请号为201510797267.2,名称为“带启停信号采集功能的离合操作机构”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日为2015年11月18日,公开日为2016年02月10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10月08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3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申请日2015年11月18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35段(即第1-5页)、说明书附图图1-7(即第1-4页)、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2018年09月1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3项。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带启停信号采集功能的离合操作机构,包括离合踏板、踏板臂和安装骨架,离合踏板安装在踏板臂一端,踏板臂另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骨架上,其特征在于:在安装骨架上设有启停开关和离合开关,在踏板臂上设有与启停开关和离合开关对应的启停开关触碰块和离合开关触碰块;启停开关、离合开关、启停开关触碰块和离合开关触碰块的位置满足如下关系:当踩下离合踏板使离合结合时,启停开关触碰块触碰到启停开关使启停开关接通;当松开离合踏板使离合分离时,离合开关触碰块触碰到离合开关使离合开关接通;
所述离合踏板上设有踏板胶套,踏板胶套下表面设有卡槽,踏板胶套通过卡槽卡装在离合踏板上;在踏板胶套上表面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突起;在踏板胶套上表面安装有耐磨钣金,耐磨钣金上设有与突起对应的开孔,耐磨钣金的开孔套在突起上,突起略突出开孔;
所述安装骨架上设有两平行的钣金,转轴两端通过两钣金上的轴孔紧固安装于两钣金上;在两钣金之间设有支撑套管以防止两钣金在紧固转轴时变形,支撑套管套在转轴上并可绕转轴转动,所述踏板臂另一端与支撑套管固定以同步绕转轴转动;
还包括位于安装转轴的两平行的钣金之间的踏板助力扭簧,踏板助力扭簧两端安装在两钣金上的扭簧安装孔中,在钣金扭簧安装孔壁和踏板助力扭簧之间设有扭簧衬套;踏板助力扭簧通过扭簧支撑与支撑套管连接,以通过支撑套管转动带动踏板助力扭簧转动;
所述支撑套管和转轴之间设有转轴衬套,转轴衬套两端设有外翻的环状盘沿,该环状盘沿夹持于钣金和支撑套管端面之间;
所述启停开关触碰块和离合开关触碰块均为橡胶块并分别通过支耳安装在踏板臂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启停信号采集功能的离合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停开关通过下限位钣金安装在安装骨架上,离合开关通过上限位钣金安装在安装骨架上;在下限位钣金上设有限定启停开关触碰块对应支耳最大行程的下限位橡胶块,在上限位钣金上设有限定离合开关触碰块对应支耳最大行程的上限位橡胶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启停信号采集功能的离合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由一端带法兰盘的螺栓构成,转轴一端通过该法兰盘、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紧固于两钣金上。”
驳回决定中引用如下对比文件:
对比文件1:CN202806383U,公告日为2013年03月20日;
对比文件2:CN202242995U,公告日为2012年05月30日;
对比文件4:CN201280069Y,公告日为2009年07月29日。
驳回决定中指出:(i)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为:(1)离合踏板上设有踏板胶套,踏板胶套下表面设有卡槽,踏板胶套通过卡槽卡装在离合踏板上;在踏板胶套上表面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突起;在踏板胶套上表面安装有耐磨钣金,耐磨钣金上设有与突起对应的开孔,耐磨钣金的开孔套在突起上,突起略突出开孔;(2)安装骨架上设有两平行的钣金,转轴两端通过两钣金上的轴孔紧固安装于两钣金上;在两钣金之间设有支撑套管以防止两钣金在紧固转轴时变形,支撑套管套在转轴上并可绕转轴转动,踏板臂另一端与支撑套管固定以同步绕转轴转动;还包括位于安装转轴的两平行的钣金之间的踏板助力扭簧,踏板助力扭簧两端安装在两钣金上的扭簧安装孔中,在钣金扭簧安装孔壁和踏板助力扭簧之间设有扭簧衬套;踏板助力扭簧通过扭簧支撑与支撑套管连接,以通过支撑套管转动带动踏板助力扭簧转动;支撑套管和转轴之间设有转轴衬套,转轴衬套两端设有外翻的环状盘沿,该环状盘沿夹持于钣金和支撑套管端面之间;启停开关触碰块和离合开关触碰块均为橡胶块并分别通过支耳安装在踏板臂上。区别技术特征(1)的一部分被对比文件4公开,另一部分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区别技术特征(2)的一部分被对比文件2公开,另一部分为本领域的常规选择或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4以及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ii)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基础上能做出的适应性调整;从属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已被对比文件2公开,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3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12月06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未提交经过修改的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陈述了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3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的理由:对比文件4中的金属板相当于本申请的离合踏板,而不是相当于本申请的耐磨钣金,本申请的三层由下往上依次是离合踏板、踏板胶套和耐磨钣金,而对比文件4三层由下往上依次为支撑件、橡胶垫和金属板(相当于本申请离合踏板)。本申请离合踏板在最下层,而对比文件4在最上层;对比文件4的结构必须设有支撑件,否则金属板无法与之铆合,橡胶垫就无法支撑;本申请无需支撑件,因为踏板胶套(橡胶垫)直接通过卡槽卡装在离合踏板上。本申请是在踏板胶套上表面安装有耐磨钣金,耐磨钣金上设有与突起对应的开孔,耐磨钣金的开孔套在突起上,突起略突出开孔。本申请既保留良好的踩踏感又避免磨损的问题。由此可见,即使对比文件4与对比文件1结合,也只能得到对比文件4三层由下往上依次为支撑件、橡胶垫和金属板的踏板结构,而不可能得到本申请的上述区别结构。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2月17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对比文件4给出了在汽车踏板安装具有凸起的橡胶垫及使用高强度耐腐蚀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板从而能起到汽车踏板防滑、提高耐磨性的作用的技术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该技术启示下,有动机将对比文件4结合到对比文件1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对比文件4与本申请的防滑耐磨结构本质的区别为:固定方式的不同,然而使踏板胶套通过卡槽固定于离合踏板或者通过金属板铆接于支撑件固定只是紧固安装方式的常规改变,并不能超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用常规技术能力的范畴,因而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 年09 月17 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
(i)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为:(1)离合踏板上设有踏板胶套,踏板胶套下表面设有卡槽,踏板胶套通过卡槽卡装在离合踏板上;在踏板胶套上表面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突起;在踏板胶套上表面安装有耐磨钣金,耐磨钣金上设有与突起对应的开孔,耐磨钣金的开孔套在突起上,突起略突出开孔;(2)安装骨架上设有两平行的钣金,转轴两端通过两钣金上的轴孔紧固安装于两钣金上;在两钣金之间设有支撑套管以防止两钣金在紧固转轴时变形,支撑套管套在转轴上并可绕转轴转动,踏板臂另一端与支撑套管固定以同步绕转轴转动;还包括位于安装转轴的两平行的钣金之间的踏板助力扭簧,踏板助力扭簧两端安装在两钣金上的扭簧安装孔中,在钣金扭簧安装孔壁和踏板助力扭簧之间设有扭簧衬套;踏板助力扭簧通过扭簧支撑与支撑套管连接,以通过支撑套管转动带动踏板助力扭簧转动;支撑套管和转轴之间设有转轴衬套,转轴衬套两端设有外翻的环状盘沿,该环状盘沿夹持于钣金和支撑套管端面之间;(3)启停开关触碰块和离合开关触碰块均为橡胶块并分别通过支耳安装在踏板臂上。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具体实现踏板的防滑耐磨及踏板的转动。区别技术特征(1)的一部分已被对比文件4公开,一部分是本领域能做出的常规设置;区别技术特征(2)已被对比文件2公开;区别技术特征(3)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基础上能做出的常规设置。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4以及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ii)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的一部分已被对比文件1公开,另一部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缓冲开关结合时的冲击而根据踏板具体结构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从属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已被对比文件2公开,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3也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iii)针对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合议组指出:复审请求人将对比文件4中的踏板垫的金属板等同于本申请的离合踏板认定错误。本申请的对比文件4给出了技术启示“在离合器踏板上设置踏板垫,踏板垫通过开口突起配合结构在橡胶垫上设置一层耐磨钣金从而既保证了踩踏的防滑又避免了橡胶的磨损。在该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有动机在对比文件1公开的离合器踏板上面设置踏板垫,而在离合踏板上设置踏板垫时,必然要考虑到踏板垫和离合踏板的装配问题,也就是需要对对比文件4的橡胶垫和对比文件1中的离合踏板做适应性的改变,例如将对比文件4中的支撑件替换为对比文件1中的离合踏板,使得离合踏板起到支撑件的作用,同时使得离合踏板与踏板垫装配在一起,而利用橡胶垫通过卡槽卡在离合踏板上而不替代金属板1与支撑件铆接固定,都属于简单的适应性改变,这些简单改变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从通过开口突起配合结构在橡胶层上面装配有耐磨钣金这方面来说,对比文件4与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相同,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也相同,都是通过橡胶和耐磨钣金两种材料的相互配合从而得到兼顾踏感和磨损问题。因此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不具备说服力,合议组不予支持。
复审请求人于2019 年10 月14 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未修改申请文件。复审请求人认为:本申请踏板胶套与离合踏板的连接方式跟对比文件4橡胶垫夹持于金属板和支撑件之间的结构完全不同,对比文件4根本没有提到离合踏板与踏板垫的装配关系,为什么仅仅是离合踏板代替支撑件而不是离合踏板代替金属板呢,或者其它安装结构?对比文件4既然是一个踏板垫,显然就是一个独立的部件,自然无需各种替换就能够实现与离合踏板的装配。合议组意见中涉及两层替换,离合踏板替换支撑件,橡胶垫位于金属板和支撑件之间替换为橡胶垫直接套在离合踏板上,对比文件4没有这样的替换启示;要从对比文件4完成这两个替换,得对对比文件4进行很大突破,完全颠覆了对比文件4的发明本意。这样的替换非常牵强。由此可见,本申请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所述离合踏板上设有踏板胶套,踏板胶套下表面设有卡槽,踏板胶套通过卡槽卡装在离合踏板上;在踏板胶套上表面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突起;在踏板胶套上表面安装有耐磨饭金,耐磨饭金上设有与突起对应的开孔,耐磨饭金的开孔套在突起上,突起略突出开孔”。并不能简单通过对比文件4结合得到。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复审请求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复审阶段未对申请文件进行修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针对的文本为:申请日2015年11月18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5页、说明书附图第1-4页、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2018年09月18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3项。
2、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2.1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带启停信号采集功能的离合操作机构,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离合器踏板总成,其实质也公开了一种带启停信号采集功能的离合操作机构,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第[0005]-[0035]段,说明书附图1-4): 离合踏板安装在踏板臂1的一端(附图1),踏板臂1与踏板支架2(相当于本申请的安装骨架)枢轴连接(相当于本申请的踏板臂另一端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骨架上),顶置开关触片5(相当于本申请的离合开关触碰块)和底置开关触片6(相当于本申请的启停开关触碰块)安装在踏板臂2上,顶置开关3(相当于离合开关)和底置开关4(相当于启停开关)安装在所述踏板支架2上。当踏板臂1处于最高位置时,即在自然状态下,顶置开关触片5与顶置开关3接触,此时顶置开关3处于正常状态,例如闭合(相当于:当松开离合踏板使离合分离时,离合开关触碰块触碰到离合开关使离合开关接通)。踩下离合器踏板,踏板臂1下行至10%左右时,顶置开关3动作,例如由闭合转变为断开,向外部,例如ECU,发出第一个位置信号。当踏板臂1下行至总行程85%-95%时,底置开关触片6与底置开关4接触(相当于:当踩下离合踏板使离合结合时,启停开关触碰块触碰到启停开关使启停开关接通),底置开关4的第一通道动作,向外部发出第二个位置信号。当踏板臂1下行至底端时,底置开关4的第二通道动作,向外部发出第三个位置信号。
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为:(1)离合踏板上设有踏板胶套,踏板胶套下表面设有卡槽,踏板胶套通过卡槽卡装在离合踏板上;在踏板胶套上表面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突起;在踏板胶套上表面安装有耐磨钣金,耐磨钣金上设有与突起对应的开孔,耐磨钣金的开孔套在突起上,突起略突出开孔;(2)安装骨架上设有两平行的钣金,转轴两端通过两钣金上的轴孔紧固安装于两钣金上;在两钣金之间设有支撑套管以防止两钣金在紧固转轴时变形,支撑套管套在转轴上并可绕转轴转动,踏板臂另一端与支撑套管固定以同步绕转轴转动;还包括位于安装转轴的两平行的钣金之间的踏板助力扭簧,踏板助力扭簧两端安装在两钣金上的扭簧安装孔中,在钣金扭簧安装孔壁和踏板助力扭簧之间设有扭簧衬套;踏板助力扭簧通过扭簧支撑与支撑套管连接,以通过支撑套管转动带动踏板助力扭簧转动;支撑套管和转轴之间设有转轴衬套,转轴衬套两端设有外翻的环状盘沿,该环状盘沿夹持于钣金和支撑套管端面之间;(3)启停开关触碰块和离合开关触碰块均为橡胶块并分别通过支耳安装在踏板臂上。基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本申请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具体实现踏板的防滑耐磨及踏板的转动。
关于区别技术特征(1):对比文件4公开了一种汽车踏板垫,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3页,说明书附图1-2):包括金属板1与金属板1相铆合的支撑件2,及位于金属板1和支撑件2之间的橡胶垫3(对应本申请的踏板胶套);所述金属板1(对应本申请的耐磨钣金)上设有通孔10(对应本申请的开孔);所述橡胶垫3上设有与金属板1上的通孔10相对应的突起30(相应突起之间对应本申请的凹槽);所述金属板1为高强度耐腐蚀的金属材料,所述橡胶垫3采用耐磨橡胶材质,可提高该汽车踏板垫的使用寿命;所述金属板1设有朝向一致的伸出条11,该伸出条11与所述支撑件2铆接固定;所述突起30从金属板1 下面向上穿过对应的通孔10(对应本申请的耐磨钣金的开孔套在突起上),突出于金属板1的上表面(对应本申请的突起略突出开孔),可用于防滑。由此可见,对比文件4已经公开了除了“踏板胶套下表面设有卡槽,踏板胶套通过卡槽卡装在离合踏板上,若干个纵横交错凹槽”以外的其它区别技术特征(1),且这些技术特征在对比文件4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申请中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通过在离合器踏板上面设置橡胶踏板,通过开口突起配合结构在橡胶踏板上设置一层耐磨钣金从而既保证了踩踏的防滑又避免了橡胶的磨损。即对比文件4给出了利用这些技术特征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的启示,在该技术启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面对实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时,会有动机将对比文件4公开的内容即在离合器踏板上面设置橡胶踏板,通过开口突起配合结构在橡胶踏板上设置一层耐磨钣金应用到对比文件1的踏板上,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将对比文件4结合到对比文件1时,利用踏板胶套下表面的卡槽卡在离合器踏板上以及设置若干个纵横交错的凹槽是本领域能做出的常规设置,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关于区别技术特征(2):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越野车离合踏板总成,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0008]-[0019]段,说明书附图1-6):包括踏板臂1和U形的侧支架2(相当于本申请设有两平行的钣金的安装骨架),踏板臂1的上部焊接连接着套管3(相当于支撑套管),套管3内插设装螺栓,构成中心轴组件;踏板臂1的上部通过所述螺栓安装在侧支架2内,侧支架2的开口处装有安装板。侧支架2内设有助力弹簧机构4,助力弹簧41(相当于支撑套管)的两端分别通过衬套43(相当于扭簧衬套)连接着侧支架2的两侧,助力弹簧41的中部连接着执行臂42,执行臂42的另一端连接着踏板臂上的套管3。踏板臂1在绕中心轴组件转动的过程中,执行臂42旋转,带动助力弹簧41运动,实现助力,减小踏板力,减轻了驾驶者频繁换档时踩踏板的疲劳强度。由此可见,对比文件2已经公开了上述区别技术特征(2),且其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本申请中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用于实现踏板的转动,也就是说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上述技术特征(2)用于对比文件1以进一步解决技术问题的启示。
关于区别技术特征(3),在前述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基础上,具体将启停开关触碰块和离合开关触碰块分别通过支耳安装在踏板臂上是本领域人员能做出的常规设置;而为了缓冲启停开关和离合开关在结合时受到的冲击,将启停开关触碰块和离合开关触碰块的材质选择为具有弹性性能的橡胶块是本领域的常规设置。
由此可知,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4以及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得出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该权利要求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2 权利要求2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对比文件1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1的说明书第[0005]-[0035]段,说明书附图1-4):底置开关4通过下限位支架7安装在踏板支架2上,结合说明书附图1及离合器踏板臂限位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无疑义的确定顶置开关3通过上限位支架安装在踏板支架2上,而将限位支架具体使用为钣金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常规技术手段。对比文件1还公开了在踏板臂1与下限位支架7接触的位置安装有缓冲垫9,在底置开关触片6与底置开关4 的触头接触的位置安装有缓冲垫8,以保护底置开关4,在此基础上,在下限位位架7上设有限定底置开关触片6对应支耳最大行程的下限位橡胶块,在上限位钣金上设有限定离合开关触碰块对应支耳最大行程的上限位橡胶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为了缓冲开关结合时的冲击而根据踏板具体结构而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因此,当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时,该权利要求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2.3 权利要求3是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对比文件2公开了以下技术特征(参见对比文件2的说明书第[0005]-[0035]段,说明书附图1-4):转轴由一端带法兰盘的螺栓构成,转轴一端通过该法兰盘、另一端通过锁紧螺母紧固于两钣金上(参见说明书附图2)。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该权利要求也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因而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关于复审请求人的意见陈述
复审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认为:本申请踏板胶套与离合踏板的连接方式跟对比文件4橡胶垫夹持于金属板和支撑件之间的结构完全不同,对比文件4根本没有提到离合踏板与踏板垫的装配关系,为什么仅仅是离合踏板代替支撑件而不是离合踏板代替金属板呢,或者其它安装结构?对比文件4既然是一个踏板垫,显然就是一个独立的部件,自然无需各种替换就能够实现与离合踏板的装配。合议组意见中涉及两层替换,离合踏板替换支撑件,橡胶垫位于金属板和支撑件之间替换为橡胶垫直接套在离合踏板上,对比文件4没有这样的替换启示;要从对比文件4完成这两个替换,得对对比文件4进行很大突破,完全颠覆了对比文件4的发明本意。这样的替换非常牵强。由此可见,本申请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所述离合踏板上设有踏板胶套,踏板胶套下表面设有卡槽,踏板胶套通过卡槽卡装在离合踏板上;在踏板胶套上表面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凹槽之间形成突起;在踏板胶套上表面安装有耐磨饭金,耐磨饭金上设有与突起对应的开孔,耐磨饭金的开孔套在突起上,突起略突出开孔。”并不能简单通过对比文件4结合得到。
对此合议组认为:虽然对比文件4确实是踏板垫,橡胶垫和耐磨钣金层装配到支撑件上从而构成一个整体的踏板垫,本申请是踏板,踏板上装配有踏板胶套和耐磨钣金层,虽然本申请踏板胶套与离合踏板的连接方式跟对比文件4橡胶垫夹持于金属板和支撑件之间的结构完全不同,但这样的不同并不能使得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理由如下:将对比文件4与对比文件1结合,不是将对比文件4的踏板垫直接叠放应用到对比文件1中的踏板上,而是利用对比文件4给出的技术启示,结合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对对比文件1中的踏板作进一步的改进。针对踏板部分,本申请相对对比文件1的改进在于在踏板上装配有耐磨钣金和踏板胶套的配合结构,从而取得了技术效果“保留踏板胶套的踩踏感又通过耐磨板金避免了胶套的磨损”(参见本申请的说明书第[0011]、[0033]段),而这一点已被对比文件4公开:装配在一起的耐磨金属板1和橡胶垫3既防滑又使用寿命长,即对比文件4已经给出的耐磨钣金层和橡胶垫配合的结构既保证了踩踏感又避免了橡胶的磨损的技术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该技术启示下,会有动机在对比文件1的踏板上设置耐磨钣金层和橡胶垫配合从而起到防滑又避免磨损的效果(不会如复审请求人提出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想到把能起到避免磨损的耐磨钣金层替换成踏板,因为耐磨钣金层是能避免磨损的关键),要想在踏板上设置耐磨钣金层和橡胶垫,必然要考虑三者之间如何装配,其中,耐磨钣金和橡胶垫之间的凹槽和突起装配结构已被对比文件4公开,而利用踏板胶套形成的卡槽将耐磨钣金曾和橡胶垫整体卡装到踏板上以及设置若干个纵横交错的凹槽是本领域的常规装配技术手段,这样的常规技术手段的使用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也没有取得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根据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在评判发明专利申请是否具备创造性时,需要考虑的是其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相比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而不在于改进点的多少。因此,对复审请求人的主张不予支持。
综上所述,本案合议组作出如下复审请求审查决定。
三、决定
维持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 年10 月08 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