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道修复系统及地下管道修复方法-复审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地下管道修复系统及地下管道修复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86143
决定日:2019-08-07
委内编号:1F258562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510440160.2
申请日:2015-07-24
复审请求人: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无效请求人:
授权公告日: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
主审员:宋霄
合议组组长:黄军容
参审员:徐媛
国际分类号:F16L55/1645(2006.01);F16L55/32(2006.01)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6条第4款
决定要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如果根据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内容能够清楚理解其技术含义并准确确定其保护范围,则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是清楚的。
全文:
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涉及申请号为201510440160.2,名称为“地下管道修复系统及地下管道修复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下称“本申请”)。本申请的申请人为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申请日为2015年07月24日,公开日为2015年11月18日。
经实质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于2018年06月06日发出驳回决定,驳回了本申请,其理由是:本申请的权利要求1的主题类型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驳回决定所依据的文本为:2018年04月27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项、说明书第1-60段(即第1-14页),申请日2015年07月24日提交的说明书摘要、摘要附图、说明书附图1-4(即第1-2页)。驳回决定所针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地下管道修复系统及地下管道修复系统的地下管道修复方法,包括地下管道修复系统由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修复器驱动装置(20)、修复装置(21)和操作控制装置组成,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是由管道定位摄像头(1)、主支撑架(2)、定位仪(5)、操控器(18)和电池组(23)组成,主支撑架(2)整体呈圆筒框架,是整个设备的载体,主支撑架(2)的前端部安设管道定位摄像头(1),管道定位摄像头(1)探出主支撑架(2)的前端部,通过管道定位摄像头(1)观察需修复管道的内部情况,修复管道时精确定位修复部位的位置;
主支撑架(2)的中部安设定位仪(5)、电池组(23)和操控器(18),定位仪(5)在修复管道内测绘管道的三维空间坐标,快速定位缺陷所在位置,提高探伤效率;电池组(23)通过电缆与驱动器(9)、管道定位摄像头(1)、定位仪(5)和操控器(18)相连接,提供相应的电源;
操控器(18)通过线路与驱动器(9)、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相连接,定位仪(5)测绘修复管道内修复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快速定位修复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的位置,提高修复部位的探伤效率,操控器(18)收集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的数据信息,由操控器(18)的传输设施通过线路传输给操作控制装置的遥控控制器(13),在遥控控制器(13)的显示屏(24)上显示修复管道内的情况,以及主支撑架(2)在修复管道内的位置,操控器(18)接受遥控控制器(13)的指令,操控器(18)把遥控控制器(13)的指令传输给驱动器(9),驱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内移动;
主支撑架(2)上安设修复装置(21),修复装置(21)由管道修复气囊(3)、定位筒(4)、充气管(7)、卡孔(10)、胶体吸附层(11)和固定带(12) 组成,定位筒(4)整体呈筒状,定位筒(4)的圆周长度大于修复管道的内壁圆周长度,定位筒(4)边缘搭接卷成筒状,定位筒(4)卷成筒状的直径小于修复管道的直径,定位筒(4)的一端边缘上多排等距设置卡孔(10),至少设置3排,定位筒(4)的另一端边缘上设置与卡孔(10)相吻合的多排等距的卡钉,定位筒(4)的直径经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扩张后与修复管道的内径相吻合,待定位筒(4)扩张卡钉卡入卡孔内固定在修复管道的内壁上,修复需修复管道的破损处;
定位筒(4)内放置管道修复气囊(3),管道修复气囊(3)整体呈筒形封闭空囊状,管道修复气囊(3)一端部与充气管(7)固定相连接,通过充气管(7)给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扩张定位筒(4)、胶体吸附层(11)和固定带(12),将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扩张到与修复管道的内壁直径相吻合的直径修复管道,定位筒(4)外侧裹覆胶体吸附层(11),胶体吸附层(11)上涂覆胶体材料,固定带(12)把胶体吸附层(11)固定在定位筒(4)的外侧,管道修复气囊(3)修复管道充气时撑起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固定带(12)跟随扩张,直至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贴覆到修复管道上;
修复器驱动装置(20)是由驱动轮(6)、驱动器(9)、传动齿圈(14)、传动轴(15)、驱动齿轮(16)、万向节(17)和驱动轴组成,驱动器(9)分为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分别安设在主支撑架(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驱动器(9)的输出端与传动轴(15)的一端部相连接,驱动器(9)向传动轴(15)输出驱动力,传动轴(15)的另一端部上安设万向节(17)的一端部相连接,改变传动轴线的方向,万向节(17)的另一端部与驱动齿轮(16)相连接,驱动齿轮(16)与传动齿圈(14)相啮合,传动齿圈(14)与驱动轴固定相连接,驱动轴与驱动轮(6) 固定相连接,驱动器(9)通过万向节(17)、驱动齿轮(16)和传动齿圈(14)改变传动轴线的方向,将驱动器(9)输出驱动力传输到驱动轮(6)上,驱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内前后移动;
操作控制装置由遥控控制器(13)、操控器(18)、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组成,遥控控制器(13)安设在修复管道外的地面上,操控修复管道内的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操控器(18)通过线路与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相连接,把修复管道内修复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和修复管道内视频传输给遥控控制器(13),
遥控控制器(13)上设置显示屏(24)、操控手柄(25)和功能键(26),显示屏(24)显示修复管道内修复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和修复管道内视频,操控手柄(25)分别操控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在修复管道内的行走,功能键(26)设置遥控控制器(13)的操作功能;
其特征在于地下管道修复系统的修复方法,是选择定位筒(4)的直径与修复管道的直径相宜的定位筒(4),定位筒(4)边缘搭接卷成筒状,定位筒(4)的圆周长度大于修复管道的内壁圆周长度,定位筒(4)上裹附胶体吸附层(11),胶体吸附层(11)上涂覆胶体材料,用固定带(12)把胶体吸附层(11)固定在定位筒(4)的外壁上;
打开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上电池组(23)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连通操控器(18)、驱动器(9)、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空压机通过管路与管道修复气囊(3)的充气管(7)固定相连接,并连通等待充气,把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一同固定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的主支撑架(2)上,从检查井把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放置到待修复管道内,主支撑架(2)两端的驱动轮(6)被压力弹簧(8)压迫支撑在修复管道的内壁上,把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支撑在待修复管道 内的中央部;
在修复管道外的地面上开启遥控控制器(13),遥控控制器(13)的显示屏(24)上显示管道定位摄像头(1)在修复管道内实时状况以及定位仪(5)测绘修复管道内的三维空间坐标,按动功能键(26)确定操作功能,根据遥控控制器(13)的显示屏(24)显示管道定位摄像头(1)在修复管道内实时状况,确定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内的位置,操控遥控控制器(13)上的操控手柄(25)向操控器(18)发出指令;
操控器(18)把操控遥控控制器(13)的指令发送给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分别通过传动轴(15)、万向节(17)、驱动齿轮(16)、传动齿圈(14)和驱动轴驱动主支撑架(2)两端部驱动轮(6),带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的内壁上向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移动;
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指令,操控器(18)按照指令操控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移动到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通过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确定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到达最佳位置,遥控控制器(13)发出指令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停留在修复管道的最佳位置,
启动空压机,空压机通过管路从充气管(7)向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管道修复气囊(3)开始扩张,随着管道修复气囊(3)的扩张带动定位筒(4)扩张,定位筒(4)的搭接处展开,定位筒(4)开始扩张的同时带动胶体吸附层(11)扩张,直至扩张到与修复管道的内径相吻合,胶体吸附层(11)和定位筒(4)贴覆到修复管道的内壁上,定位筒(4)上的卡钉嵌入卡孔(10),锁住定位筒(4),使定位筒(4)固定在修复部位上,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被封堵住;
关闭空压机,释放管道修复气囊(3)内的气压,直至放净管道修复气囊(3)内的空气,管道修复气囊(3)恢复原状,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回收指令,操控器(18)按照指令发送给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分别通过传动轴(15)、万向节(17)、驱动齿轮(16)、传动齿圈(14)和驱动轴驱动主支撑架(2)两端部驱动轮(6),带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从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向检查井移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移动到检查井处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停止指令,从修复管道内取出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离开检查井。”
驳回决定认为:权利要求1的主题名称“一种地下管道修复系统及地下管道修复系统的地下管道修复方法”,其包括地下管道修复系统和地下管道修复系统的地下管道修复方法,既包括产品主题名称又包括方法主题名称,使得权利要求的主题类型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申请人(下称“复审请求人”)对上述驳回决定不服,于2018年08月16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复审请求,同时修改了申请文件,将原始申请文件的权利要求2中的“显示器(24)”修改为“显示屏(24)”,将说明书中“操作控制装置(22)”修改为“操作控制装置”,删除原权利要求1,将权利要求2的标号修改成1。复审请求人认为:经过修改后,已经克服了驳回决定中指出的缺陷,原权利要求2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说明书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8条第2款的规定,并且经过删除原权利要求1,使其与已经授权专利ZL201520542381.6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同,不属于同样的发明创造。复审请求时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地下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是选择定位筒(4)的直径与修复管道的直径相宜的定位筒(4),定位筒(4)边缘搭接卷成筒状,定位筒(4)的圆周长度大于修复管道的内壁圆周长度,定位筒(4)上裹附胶体吸附层(11),胶体吸附层(11)上涂覆胶体材料,用固定带(12)把胶体吸附层(11)固定在定位筒(4)的外壁上;
打开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上电池组(23)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连通操控器(18)、驱动器(9)、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空压机通过管路与管道修复气囊(3)的充气管(7)固定相连接,并连通等待充气,把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一同固定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的主支撑架(2)上,从检查井把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放置到待修复管道内,主支撑架(2)两端的驱动轮(6)被压力弹簧(8)压迫支撑在修复管道的内壁上,把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支撑在待修复管道内的中央部;
在修复管道外的地面上开启遥控控制器(13),遥控控制器(13)的显示屏(24)上显示管道定位摄像头(1)在修复管道内实时状况以及定位仪(5)测绘修复管道内的三维空间坐标,按动功能键(26)确定操作功能,根据遥控控制器(13)的显示屏(24)显示管道定位摄像头(1)在修复管道内实时状况,确定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内的位置,操控遥控控制器(13)上的操控手柄(25)向操控器(18)发出指令;
操控器(18)把操控遥控控制器(13)的指令发送给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分别通过传动轴(15)、万向节(17)、驱动齿轮(16)、传动齿圈(14)和驱动轴(22)驱动主支撑架(2)两端部驱动轮(6),带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的内壁上向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移动;
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指令,操控器(18)按照指令操控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移动到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通过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确定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到达最佳位置,遥控控制器(13)发出指令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停留在修复管道的最佳位置,
启动空压机,空压机通过管路从充气管(7)向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管道修复气囊(3)开始扩张,随着管道修复气囊(3)的扩张带动定位筒(4)扩张,定位筒(4)的搭接处展开,定位筒(4)开始扩张的同时带动胶体吸附层(11)扩张,直至扩张到与修复管道的内径相吻合,胶体吸附层(11)和定位筒(4)贴覆到修复管道的内壁上,定位筒(4)上的卡钉嵌入卡孔(10),锁住定位筒(4),使定位筒(4)固定在修复部位上,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被封堵住;
关闭空压机,释放管道修复气囊(3)内的气压,直至放净管道修复气囊(3)内的空气,管道修复气囊(3)恢复原状,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回收指令,操控器(18)按照指令发送给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分别通过传动轴(15)、万向节(17)、驱动齿轮(16)、传动齿圈(14)和驱动轴(22)驱动主支撑架(2)两端部驱动轮(6),带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从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向检查井移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移动到检查井处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停止指令,从修复管道内取出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离开检查井。”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8月29日依法受理了该复审请求,并将其转送至原审查部门进行前置审查。
原审查部门在前置审查意见书中认为,修改后的申请文件中,权利要求1涉及一种地下管道修复方法,其中,各个部件(包括定位筒、驱动器、修复气囊等,但不仅限于此)之间的位置连接等关系不清楚,进一步使得地下管道修复方法不清楚,使得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因而坚持驳回决定。
随后,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4月26日向复审请求人发出复审通知书,指出: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地下管道修复方法,但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确定方法中所涉及的各个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定位筒、驱动器、修复气囊等)的具体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如何设置的,如定位筒的边缘如何搭接卷成筒状、定位筒上的卡钉卡孔如何设置,何种组件连通操控器、驱动器、管道定位摄像头和定位仪,修复气囊与定位筒为何种位置关系才能使得随着修复气囊的扩张带动定位筒扩张。从而导致该方法不清楚,进而导致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复审请求人于2019年04月29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和经过修改的申请文件,将提交复审请求时提交的权利要求书中的原权利要求1的内容记载到原权利要求2中,构成了新的权利要求1。复审请求人认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记载了各个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定位筒、驱动器、修复气囊等)的具体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如何设置的,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地下管道修复方法的保护范围清楚。
复审请求人修改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地下管道修复方法,其特征是地下管道修复系统由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修复器驱动装置(20)、修复装置(21)和操作控制装置组成,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是由管道定位摄像头(1)、主支撑架(2)、定位仪(5)、操控器(18)和电池组(23)组成,主支撑架(2)整体呈圆筒框架,是整个设备的载体,主支撑架(2)的前端部安设管道定位摄像头(1),管道定位摄像头(1)探出主支撑架(2)的前端部,通过管道定位摄像头(1)观察需修复管道的内部情况,修复管道时精确定位修复部位的位置;
主支撑架(2)的中部安设定位仪(5)、电池组(23)和操控器(18),定位仪(5)在修复管道内测绘管道的三维空间坐标,快速定位缺陷所在位置,提高探伤效率;电池组(23)通过电缆与驱动器(9)、管道定位摄像头(1)、定位仪(5)和操控器(18)相连接,提供相应的电源;
操控器(18)通过线路与驱动器(9)、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相连接,定位仪(5)测绘修复管道内修复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快速定位修复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的位置,提高修复部位的探伤效率,操控器(18)收集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的数据信息,由操控器(18)的传输设施传输给操作控制装置的遥控控制器(13),在遥控控制器(13)的显示屏(24)上显示修复管道内的情况,以及主支撑架(2)在修复管道内的位置,操控器(18)接受遥控控制器(13)的指令,操控器(18)把遥控控制器(13)的指令传输给驱动器(9),驱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内移动;
主支撑架(2)上安设修复装置(21),修复装置(21)由管道修复气囊(3)、定位筒(4)、充气管(7)、卡孔(10)、胶体吸附层(11)和固定带(12)组成,定位筒(4)整体呈筒状,定位筒(4)的圆周长度大于修复管道的内壁圆周长度,定位筒(4)边缘搭接卷成筒状,定位筒(4)卷成筒状的直径小于修复管道的直径,定位筒(4)的一端边缘上多排等距设置卡孔(10),至少设置3排,定位筒(4)的另一端边缘上设置与卡孔(10)相吻合的多排等距的卡钉,定位筒(4)的直径经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扩张后与修复管道的内径相吻合,待定位筒(4)扩张卡钉卡入卡孔内固定在修复管道的内壁上,修复需修复管道的破损处;
定位筒(4)内放置管道修复气囊(3),管道修复气囊(3)整体呈筒形封闭空囊状,管道修复气囊(3)一端部与充气管(7)固定相连接,通过充气管(7)给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扩张定位筒(4)、胶体吸附层(11)和固定带(12),将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扩张到与修复管道的内壁直径相吻合的直径修复管道,定位筒(4)外侧裹覆胶体吸附层(11),胶体吸附层(11)上涂覆胶体材料,固定带(12)把胶体吸附层(11)固定 在定位筒(4)的外侧,管道修复气囊(3)修复管道充气时撑起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固定带(12)跟随扩张,直至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贴覆到修复管道上;
修复器驱动装置(20)是由驱动轮(6)、驱动器(9)、传动齿圈(14)、传动轴(15)、驱动齿轮(16)、万向节(17)和驱动轴(22)组成,驱动器(9)分为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分别安设在主支撑架(2)的前端部和后端部,驱动器(9)的输出端与传动轴(15)的一端部相连接,驱动器(9)向传动轴(15)输出驱动力,传动轴(15)的另一端部上安设万向节(17)的一端部相连接,改变传动轴线的方向,万向节(17)的另一端部与驱动齿轮(16)相连接,驱动齿轮(16)与传动齿圈(14)相啮合,传动齿圈(14)与驱动轴(22)固定相连接,驱动轴(22)与驱动轮(6)固定相连接,驱动器(9)通过万向节(17)、驱动齿轮(16)和传动齿圈(14)改变传动轴线的方向,将驱动器(9)输出驱动力传输到驱动轮(6)上,驱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内前后移动;
操作控制装置由遥控控制器(13)、操控器(18)、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组成,遥控控制器(13)安设在修复管道外的地面上,操控修复管道内的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操控器(18)通过线路与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相连接,把修复管道内修复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和修复管道内视频传输给遥控控制器(13),
遥控控制器(13)上设置显示屏(24)、操控手柄(25)和功能键(26),显示屏(24)显示修复管道内修复部位的三维空间坐标和修复管道内视频,操控手柄(25)分别操控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在修复管道内的行走,功能键(26)设置遥控控制器(13)的操作功能;
选择定位筒(4)的直径与修复管道的直径相宜的定位筒(4),定位筒(4)边缘搭接卷成筒状,定位筒(4)的圆周长度大于修复管道的内壁圆周长度,定位筒(4)上裹附胶体吸附层(11),胶体吸附层(11)上涂覆胶体材料,用固定带(12)把胶体吸附层(11)固定在定位筒(4)的外壁上;
打开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上电池组(23)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连通操控器(18)、驱动器(9)、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空压机通过管路与管道修复气囊(3)的充气管(7)固定相连接,并连通等待充气,把定位筒(4)和胶体吸附层(11)一同固定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的主支撑架(2)上,从检查井把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放置到待修复管道内,主支撑架(2)两端的驱动轮(6)被压力弹簧(8)压迫支撑在修复管道的内壁上,把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支撑在待修复管道内的中央部;
在修复管道外的地面上开启遥控控制器(13),遥控控制器(13)的显示屏(24)上显示管道定位摄像头(1)在修复管道内实时状况以及定位仪(5)测绘修复管道内的三维空间坐标,按动功能键(26)确定操作功能,根据遥控控制器(13)的显示屏(24)显示管道定位摄像头(1)在修复管道内实时状况,确定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内的位置,操控遥控控制器(13)上的操控手柄(25)向操控器(18)发出指令;
操控器(18)把操控遥控控制器(13)的指令发送给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分别通过传动轴(15)、万向节(17)、驱动齿轮(16)、传动齿圈(14)和驱动轴(22)驱动主支撑架(2)两端部驱动轮(6),带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在修复管道的内壁上向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移动;
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指令,操控器(18)按照指令操控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移动到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通过管道定位摄像头(1)和定位仪(5)确定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到达最佳位置,遥控控制器(13)发出指令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停留在修复管道的最佳位置,
启动空压机,空压机通过管路从充气管(7)向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管道修复气囊(3)开始扩张,随着管道修复气囊(3)的扩张带动定位筒(4)扩张,定位筒(4)的搭接处展开,定位筒(4)开始扩张的同时带动胶体吸附层(11)扩张,直至扩张到与修复管道的内径相吻合,胶体吸附层(11)和定位筒(4)贴覆到修复管道的内壁上,定位筒(4)上的卡钉嵌入卡孔(10),锁住定位筒(4),使定位筒(4)固定在修复部位上,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被封堵住;
关闭空压机,释放管道修复气囊(3)内的气压,直至放净管道修复气囊(3)内的空气,管道修复气囊(3)恢复原状,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回收指令,操控器(18)按照指令发送给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前驱动器(9-1)和后驱动器(9-2)分别通过传动轴(15)、万向节(17)、驱动齿轮(16)、传动齿圈(14)和驱动轴(22)驱动主支撑架(2)两端部驱动轮(6),带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从修复管道的修复部位向检查井移动,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移动到检查井处遥控控制器(13)向操控器(18)发出停止指令,从修复管道内取出管道修复支撑框架主体(19),离开检查井。”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审查文本的认定
复审请求人在2019年04月29日答复复审通知书时提交了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经查,该修改符合专利法第33条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第61条第1款的规定。故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针对的文本为:2019年04月29日提交的权利要求1项,2018年08月16日提交的说明书第1-15页、说明书摘要,申请日2015年07月24日提交的说明书附图第1-2页、摘要附图。
具体理由的阐述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独立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地下管道修复方法。
经查,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主题为一种地下管道修复方法,主题名称明确为方法权利要求,权利要求的主题类型清楚;权利要求1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记载了“地下管道修复”所采用的“地下管道修复系统”,在该系统中记载了各个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定位筒、驱动器、修复气囊等)的具体结构、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设置方式,如定位筒的边缘通过卡钉、卡孔搭接卷成筒状、定位筒上的卡钉卡孔的设置方式为定位筒(4)的一端边缘上多排等距设置卡孔(10),至少设置3排,定位筒(4)的另一端边缘上设置与卡孔(10)相吻合的多排等距的卡钉;电池组(23)通过电缆与驱动器(9)、管道定位摄像头(1)、定位仪(5)和操控器(18)相连接,提供相应的电源;主支撑架(2)上安设修复装置(21),修复装置(21)包括管道修复气囊(3),定位筒(4)的直径经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扩张后与修复管道的内径相吻合,定位筒(4)内放置管道修复气囊(3),管道修复气囊(3)整体呈筒形封闭空囊状,管道修复气囊(3)一端部与充气管(7)固定相连接,通过充气管(7)给管道修复气囊(3)充气扩张定位筒(4)、胶体吸附层(11)和固定带(12),通过这种方式修复气囊与定位筒使得修复气囊的扩张带动定位筒扩张;后一部分记载了利用该“地下管道修复系统”进行“地下管道修复”的步骤,在该步骤中所记载的地下管道修复方法步骤也是清楚的;且权利要求中相同的部件也采用了一致的、本领域通用的技术术语进行表达,不存在含义不确定的用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根据该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内容既能够清楚理解其技术含义又可以准确确定其保护范围,因此,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清楚,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综上所述,本案合议组作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6月06日对本申请作出的驳回决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审查部门在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所针对文本的基础上对本申请继续进行审查。
如对本复审请求审查决定不服,根据专利法第41条第2款的规定,复审请求人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