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个互补反馈机制的自动重发请求(ARQ)协议-无效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具有多个互补反馈机制的自动重发请求(ARQ)协议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40346
决定日:2019-05-17
委内编号:4W108093
优先权日:2005-05-23
申请(专利)号:200680017875.6
申请日:2006-05-17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11-09-07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奥普蒂斯无线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主审员:张巍
合议组组长:李卉
参审员:郭琼
国际分类号:H04L1/16,H04L1/18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第21条第2款,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在对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时,可以参照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理解权利要求的词语和技术方案,但是权利要求的作用在于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能在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相关特征的情况下,直接引入说明书或说明书附图中的内容对权利要求进行限定。
全文:
本无效宣告请求涉及专利号为200680017875.6、发明名称为“具有多个互补反馈机制的自动重发请求(ARQ)协议”的发明专利(下称本专利),优先权日为2005年05月23日,申请日为2006年05月17日,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09月07日,专利权人为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后变更为奥普蒂斯无线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专利权人)。本专利授权公告时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数据单元重发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接收机接收来自发射机的多个数据单元;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每个数据单元,在所述接收机尝试解码所述数据单元,并且: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从所述接收机发送正反馈至所述发射机,所述正反馈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从所述接收机发送负反馈至所述发射机,所述负反馈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并且
选择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来发送所述正反馈或负反馈,其中所述反馈机制至少在信道特性方面不同;并且
从所述接收机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标识一些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显式信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正反馈包括确认消息和所述负反馈包括不确认消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由单个的数据比特组成以作为同步反馈。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之一被无条件地发送。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反馈机制利用第一和第二无线电信道。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显式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显式定时基准。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显式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序列号。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并且所述状态消息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传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机制利用不可靠的传输方法。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机制利用可靠的传输方法。
11.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电信道使用公共载频。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预定数目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或在一个预定时间间隔后发送所述状态消息。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发射机的请求而发送所述状态消息。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发射机的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一个数据单元中的标记。
15.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单个的顺序位置标识符,用于指示顺次成功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最高计数。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已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未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值,所述发射机能根据该值验证所述状态消息被正确接收。
1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的确认消息时,不从它的发送缓存中移除发送的数据单元,但是响应于接收到指示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所述数据单元的状态消息时,从它的发送缓存中移除该发送的数据单元。
2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负反馈,而重发数据单元。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所述接收机检测所述负反馈传输中的错误。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是基于接收到数据单元,而不是期望重发的数据单元。
23.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是基于在接收到期望重发的数据单元之前定时器期满,其中所述负反馈是为该数据单元发送的。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定时器期满,使用所述第二反馈机制发送所述正或负反馈。
25. 一种操作接收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接收机操作用于控制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重发,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来自发射机的多个数据单元,每个所述数据单元都包括序列号;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尝试解码每个所述数据单元,并且: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发送不确认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不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
其中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发送所述确认或不确认到所述发射机;并且,
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由单个的比特组成。
27.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信道利用不可靠的传输方法。
28.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信道利用可靠的传输方法。
29.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预定数目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而自动发送所述状态消息。
30.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发射机的请求而发送所述状态消息。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发射机的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一个数据单元中的标记。
32.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单个的顺序位置标识符,用于指示顺次成功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最高计数。
33.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已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34.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未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35.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值,所述发射机能根据该值验证所述状态消息被正确接收。
36. 一种用于操作发射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发射机操作用于有选择地重发数据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在发送缓存中暂时存储要发送到接收机的多个数据单元;
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单元至所述接收机,每个所述数据单元都包括序列号;
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机的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其中所述接收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尝试在所述接收机解码所述数据单元,并且: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发送不确认消息,所述不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并且,
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从所述接收机接收状态消息,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一个或多个顺序位置标识符;
其中所述发射机仅响应于指示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所述数据单元的状态消息,而从所述发送缓存中移除发送的数据单元。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由单个的比特组成。
38.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不包括所述顺序位置标识符。
39.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信道利用不可靠的传输方法。
40.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信道利用可靠的传输方法。
41.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发射机的请求而接收所述状态消息。
42. 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发射机的所述请求包括所述 多个数据单元中的一个数据单元中的标记。
43.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单个的顺序位置标识符,用于指示顺次成功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最高计数。
44.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已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45.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未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46.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值,所述发射机能根据该值验证所述状态消息被正确接收。
4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未传送或未能解码数据单元的不确认消息或状态消息,而重发该数据单元。”
针对本专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请求人)于2018年11月0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理由是本专利权利要求1-47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以及第20条第1款的规定。请求人同时提交了本专利的授权公告文本作为证据。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11月21日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将无效宣告请求书及证据副本转给了专利权人,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请求人于2018年12月10日提交了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并提交了以下证据:
证据1:本专利授权公告文本;
证据2(下称对比文件1):CN1437807A,公开日为2003年08月20日;
证据3(下称对比文件2):US2004/0004954A1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4年01月08日;
证据4(下称对比文件3):US2005/OO809l7A1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5年04月14日;
证据5(下称对比文件4):CN1481626A,公开日为2004年03月10日;
证据6(下称对比文件5):US2OO4/0223507A1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4年11月11日;
证据7(下称对比文件6):3GPP TS25.32l V6.4.0及部分内容中文译文,请求人主张其公开日为2005年03月24日;
证据8(下称对比文件7):TSGR2#16(00)2007及其中文译文,请求人主张其公开日为2000年10月16日;
证据9(下称对比文件8):3GPP TS25.322 V5.9.0及其部分内容中文译文,请求人主张其公开日为2004年12月23日;
证据10(下称对比文件9):3GPP TS25.214 V6.5.0及其部分内容中文译文,请求人主张其公开日为2005年03月29日;
证据11(下称对比文件10):3GPP TS25.2ll V6.3.0及其部分内容中文译文,请求人主张其公开日为2005年01月05日;
证据12(下称对比文件11):CN1331877A,公开日为2002年01月16日;
证据13(下称对比文件12):R2-011151及其中文译文,请求人主张其公开日为2001年05月28日;
证据14(下称对比文件13):R2-041639及其中文译文,请求人主张其公开日为2004年08月20日。
请求人在意见陈述书中补充提出了以下无效理由:权利要求1-47的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47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24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5、7-10、12、17、20-28、34分别相对于对比文件1或对比文件2不具备新颖性,权利要求6相对于对比文件2不具备新颖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分别以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6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结合其他对比文件或公知常识使得权利要求1-47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请求人于2018年12月11日再次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和对比文件5,其中说明由于之前提交的对比文件5存在乱码,因此重新提交了该文件。
合议组于2018年12月20日发出转送文件通知书,将请求人于2018年12月10日和2018年12月11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及证据副本转送给专利权人。
专利权人针对上述无效宣告请求于2019年01月07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其中认为请求人提出的无效理由均不成立。合议组于2019年01月17日发出转送文件通知书,将专利权人提交的该意见陈述书转送给请求人。
专利权人针对请求人提交的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于2019年02月11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并提交了以下附件:
附件1: 3GPP TS25.32l V6.4.0(即请求人提交的对比文件6)及其部分内容中文译文。
同时,专利权人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全文修改文本,在该权利要求书中,专利权人将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2、8与权利要求1合并形成新的权利要求1,并适应性修改了其他权利要求的编号及引用关系。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为:
“1. 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数据单元重发的方法,包括步骤:
在接收机接收来自发射机的多个数据单元;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每个数据单元,在所述接收机尝试解码所述数据单元,并且: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从所述接收机发送正反馈至所述发射机,所述正反馈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从所述接收机发送负反馈至所述发射机,所述负反馈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并且
选择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来发送所述正反馈或负反馈,其中所述反馈机制至少在信道特性方面不同;并且
从所述接收机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标识一些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显式信息;
其中所述正反馈包括确认消息和所述负反馈包括不确认消息;并且
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并且所述状态消息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传输。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由单个的数据比特组成以作为同步反馈。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之一被无条件地发送。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反馈机制利用第一和第二无线电信道。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显式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显式定时基准。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显式信息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单元序列号。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反馈机制利用不可靠的传输方法。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反馈机制利用可靠的传输方法。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电信道使用公共载频。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预定数目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或在一个预定时间间隔后发送所述状态消息。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发射机的请求而发送所述状态消息。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发射机的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一个数据单元中的标记。
13.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单个的顺序位置标识符,用于指示顺次成功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最高计数。
1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已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未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1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值,所述发射机能根据该值验证所述状态消息被正确接收。
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响应于接收到相应的确认消息时,不从它的发送缓存中移除发送的数据单元,但是响应于接收到指示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所述数据单元的状态消息时,从它的发送缓存中移除该发送的数据单元。
1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负反馈,而重发数据单元。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所述接收机检测所述负反馈传输中的错误。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是基于接收到数据单元,而不是期望重发的数据单元。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是基于在接收到期望重发的数据单元之前定时器期满,其中所述负反馈是为该数据单元发送的。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所述定时器期满,使用所述第二反馈机制发送所述正或负反馈。
23. 一种操作接收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接收机操作用于控制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重发,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接收来自发射机的多个数据单元,每个所述数据单元都包括序列号;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尝试解码每个所述数据单元,并且: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发送不确认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不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
其中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发送所述确认或不确认到所述发射机;并且,
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由单个的比特组成。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信道利用不可靠的传输方法。
26.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信道利用可靠的传输方法。
27.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接收到预定数目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而自动发送所述状态消息。
28.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发射机的请求而发送所述状态消息。
29. 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发射机的所述请求包括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一个数据单元中的标记。
30.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单个的顺序位置标识符,用于指示顺次成功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最高计数。
31.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已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32.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未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33.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值,所述发射机能根据该值验证所述状态消息被正确接收。
34. 一种用于操作发射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所述发射机操作用于有选择地重发数据单元,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在发送缓存中暂时存储要发送到接收机的多个数据单元;
发送所述多个数据单元至所述接收机,每个所述数据单元都包括序列号;
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机的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其中所述接收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尝试在所述接收机解码所述数据单元,并且: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
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发送不确认消息,所述不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并且,
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从所述接收机接收状态消息,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一个或多个顺序位置标识符;
其中所述发射机仅响应于指示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所述数据单元的状态消息,而从所述发送缓存中移除发送的数据单元。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由单个的比特组成。
36.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不包括所述顺序位置标识符。
37.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信道利用不可靠的传输方法。
38.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信道利用可靠的传输方法。
39.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响应于来自所述发射机的请求而接收所述状态消息。
40.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发射机的所述请求包括所述 多个数据单元中的一个数据单元中的标记。
41.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单个的顺序位置标识符,用于指示顺次成功接收到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最高计数。
42.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已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43.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未被正确接收的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的顺序位置标识符。
44.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循环冗余校验值,所述发射机能根据该值验证所述状态消息被正确接收。
4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机响应于接收到指示未传送或未能解码数据单元的不确认消息或状态消息,而重发该数据单元。”
合议组于2019年02月19日发出转送文件通知书,将专利权人于2019年02月11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文本及证据副本转送给请求人。
请求人在指定期限内未针对合议组于2019年02月19日发出的转送文件通知书进行答复。
合议组于2019年02月25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 2019年04月26日举行口头审理。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出席了本次口头审理。在口头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对方出庭人员的身份和资格无异议,对合议组成员变更无异议,对合议组成员无回避请求。请求人当庭放弃对比文件13的使用,并提交了(2019)京方圆内经证字第01361号公证书之第一、二、三册的原件,用于证明对比文件6至对比文件10、对比文件13的真实性和公开时间。专利权人当庭表示对对比文件1至对比文件12的真实性及公开时间没有异议,并对其中除对比文件6外的外文证据的中文译文的准确性无异议。请求人对专利权人于2019年02月11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文本及对比文件6的中文译文的准确性无异议。合议组当庭告知双方当事人,本次口头审理以专利权人于2019年02月11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为审查基础。针对该权利要求书,请求人当庭放弃本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有关新颖性的规定的无效理由,放弃修改前的权利要求8、权利要求19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的无效理由,并明确其他无效理由以2018年12月10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为准;请求人明确本专利不符合专利法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的无效理由的具体评述方式为:
(1)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独立权利要求1、23、34相对于下述对比文件的组合方式不具备创造性:对比文件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2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3、4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4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5的结合,对比文件1、5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7的结合,对比文件1、7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8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8的结合,对比文件1、8、11的结合,对比文件1、8、1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
(2)以对比文件2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独立权利要求1、23、34相对于下述对比文件的组合方式不具备创造性:对比文件2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1的结合,对比文件2、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3的结合,对比文件2、3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2、3、4的结合,对比文件2、3、4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5的结合,对比文件2、5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7的结合,对比文件2、7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8的结合,对比文件2、8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2、8、9的结合,对比文件2、8、9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2、8、10的结合,对比文件2、8、10与公知常识的结合。
(3)以对比文件6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独立权利要求1、23、34相对于下述对比文件的组合方式不具备创造性:对比文件6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1的结合,对比文件6、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2的结合,对比文件6、2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3的结合,对比文件6、3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3、4的结合,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5的结合,对比文件6、对比文件5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7的结合,对比文件6、7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8的结合,对比文件6、对比文件8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8、9的结合,对比文件6、8、9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8、10的结合,对比文件6、8、10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12的结合,对比文件6、12与公知常识的结合。
(4)从属权利要求2-22、24-33、35-45以2018年12月10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中记载的评述过程结合前述独立权利要求的评述方式为准。
针对本专利的各无效理由,双方当事人均充分发表了意见。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基础及法律适用
专利权人于2019年02月11日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全文修改文本,请求人对其中的权利要求的修改方式为无异议。合议组经核实,认为专利权人对权利要求的修改符合《专利审查指南》第四部分第三章第4.6节的相关规定,因此本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基础为专利权人于2019年02月11日提交的权利要求第1-45项。
本无效宣告请求适用2000年修正的《专利法》和2001年施行的《专利法实施细则》。
2、证据认定
专利权人对对比文件1至对比文件12的真实性及公开时间没有异议,合议组对这些对比文件予以认可。
对比文件1至对比文件12的公开时间均早于本专利的优先权日,可以作为本专利的现有技术使用。
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3、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7至对比文件10、对比文件13公开的内容以请求人提交的中文译文为准,对比文件6公开的内容以专利权人提交的中文译文为准。
2、关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
2.1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1中存在以下不清楚之处:a、权利要求1中首先记载了步骤“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从所述接收机发送正反馈至所述发射机,所述正反馈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从所述接收机发送负反馈至所述发射机,所述负反馈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下称步骤1),在该步骤后记载了“选择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来发送所述正反馈或负反馈,其中所述反馈机制至少在信道特性方面不同”(下称步骤2),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在步骤1中已经发送了正反馈或负反馈的基础上,为何还要执行步骤2再发送一次正反馈或负反馈,且无法确定“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的含义以及其与“第一反馈机制”、“第二反馈机制”之间的关系。b、权利要求1中还记载了“从所述接收机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标识一些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显式信息”(下称步骤3),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为何在发送了“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后还要发送“状态消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不清楚“状态消息”和“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之间的关系。c、权利要求1中的“反馈机制至少在信道特性方面不同”的含义不清楚,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其是指在可靠性方面不同,还是使用了不同的无线电信道传输。
专利权人则认为:权利要求1中已经限定了正反馈包括确认消息,负反馈包括不确认消息,状态消息是接收机接收到数据单元的显示信息,也属于一种反馈消息,本专利说明书第10段限定了正负反馈进一步包括状态消息,选择其中一部分要用第一反馈机制发送,另外一部分要用第二反馈机制发送,两种机制对应于本专利说明书第25段的确认(ACK)/不确认(NACK)自动重发(ARQ)机制104和状态消息机制105,其中“反馈机制至少在信道特性方面不同”对应于“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并且所述状态信息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基于本专利说明书的记载,正反馈和负反馈消息包含状态消息,第一反馈机制和第二反馈机制即对应于权利要求1中的“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并且所述状态消息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即对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的选择是基于发送确认和不确认消息,还是发送状态消息。
对此,合议组认为:
在对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时,可以参照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理解权利要求的词语和技术方案,但是权利要求的作用在于界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不能在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相关特征的情况下,直接引入说明书或说明书附图中的内容对权利要求进行限定。
本案中,权利要求1保护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数据单元重发的方法,其中限定了前述步骤1、2、3,在步骤1中,限定了基于数据单元是否被成功解码,从接收机发送正反馈或负反馈至发射机,步骤2中选择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来发送正反馈或负反馈,步骤3中从接收机发送状态消息至发射机。根据这三个步骤,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步骤2中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所发送的正反馈或负反馈与步骤1中的正反馈、负反馈以及步骤3中的状态消息的关系;其次,在这三个步骤后,权利要求1中进一步限定了“正反馈包括确认消息”、“负反馈包括不确认消息”,“所述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即正反馈所包括的确认消息和负反馈所包括的不确认消息使用的是第一无线电信道传输,即仅一种反馈机制,不存在其他选择,其与步骤2中记载的选择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来发送正反馈或负反馈发生矛盾;第三,权利要求1中进一步限定了“状态消息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传输”,其属于一种反馈机制,但是在步骤2中仅记载了“选择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来发送所述正反馈或负反馈”,没有记载对状态消息的反馈机制的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状态消息”和“第一或第二反馈机制”之间的关系。
专利权人的上述解释超出了权利要求1的文字记载范围。根据权利要求1的文字记载,步骤2和步骤3属于不同的步骤,文字上既不能体现出正反馈或负反馈和状态消息有任何关系,亦无法体现出反馈机制的选择和状态消息有任何关系,专利权人使用说明书的内容限制权利要求1的解释方式合议组不能支持。
综上所述,权利要求1中存在的上述不清楚之处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清楚地确定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
在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不清楚的前提下,其从属权利要求2-22的任一权利要求均未克服权利要求1中的上述不清楚的缺陷,因此,权利要求2-22的保护范围也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
由于针对权利要求1-22的该无效理由成立,合议组对针对权利要求1-22的其他无效理由不再评述。
2.2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23存在以下不清楚之处:权利要求23中记载了当数据单元被接收机成功解码就发送正反馈,当数据单元未被接收机成功解码就发送负反馈,在该步骤中已经发送了确认消息或不确认消息,之后又记载了“其中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发送所述确认或不确认到所述发射机;并且,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这两个步骤的关系,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确定“状态消息”与“确认消息”和“不确认消息”之间的关系,也无法确定“第一无线电信道”和“第二无线电信道”是什么样的无线电信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此,合议组认为:首先,权利要求23中不存在正反馈或负反馈的用语;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权利要求23中“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发送所述确认或不确认到所述发射机”是进一步限定前述步骤中确认消息或不确认消息的发送方式;第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状态消息是不同于确认消息和不确认消息的消息,且发送状态消息的第二无线电信道是不同于第一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信道。因此,请求人提出的该无效理由不能成立。
2.3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34存在以下不清楚之处:权利要求34中记载了“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机的确认和不确认消息”(下称步骤1),之后还记载了“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发送不确认消息,所述不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并且,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从所述接收机接收状态消息,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一个或多个顺序位置标识符”(下称步骤2),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步骤1和步骤2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步骤1中已经接收了确认消息或不确认消息的基础上,为何要再执行步骤2;此外,无法确定“状态消息”与“确认消息”和“不确认消息”之间的关系,也无法确定“第一无线电信道”和“第二无线电信道”是什么样的无线电信道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对此,合议组认为:首先,权利要求34中步骤1是用于限定确认消息和不确认消息的接收方式,即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接收,步骤2是用于说明何种情况下发送确认消息或不确认消息;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状态消息是不同于确认消息和不确认消息的消息,且发送状态消息的第二无线电信道是不同于第一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信道。因此,请求人提出的该无效理由不能成立。
2.4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39引用权利要求34,权利要求34保护一种用于操作发射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并且权利要求39记载了响应于来自所述发射机的请求而接收所述状态消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发射机本身如何响应于来自其自身的请求而接收状态消息,因此权利要求39的保护范围不清楚。
对此,合议组认为:虽然权利要求34保护的是用于操作发射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但是其中该方法中限定了“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从所述接收机接收状态消息”的步骤,对于该状态消息的接收,可以是响应于来自发射机的请求而接收,本领域可以理解权利要求39的附加技术特征是对前述步骤的进一步限定,其不会导致权利要求39的保护范围不清楚。因此,请求人的该无效理由不能成立。
2.5请求人认为,基于引用关系,从属权利要求24-33、35-45均未克服其所引用的权利要求所存在的缺陷,因此保护范围也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
基于前述评述可知,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23、34、39不清楚的无效理由不能成立,从属权利要求24-33、35-45基于引用关系而导致保护范围不清楚的无效理由也不能成立。
3、关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规定: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请求人认为:“确认消息和不确认消息是不可靠的反馈”以及“状态消息包括高可靠性地指示多个数据单元是否被正确接收的信息”是解决本专利所要提出的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权利要求23、34中均未记载上述技术特征,因此缺少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的规定。从属权利要求24-33、35-45均未记载前述必要技术特征,因此也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的规定。
对此,合议组认为:根据本专利说明书第0005-0006段的记载,在克服用于执行失败发送的重发的现有技术协议存在的问题是要么不可靠要么较慢,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这些缺陷,根据本专利说明书第7段的记载,本专利提供了一种“既达到传统ACK/NACK协议的效率,又同时实现了显示反馈消息的可靠性”的集成重发协议。
权利要求23中限定了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基于解码是否成功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确认/不确认消息至所述发射机,并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顺序位置标识符。基于权利要求23记载的这些特征,可以实现兼具效率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因此其不缺少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权利要求34中亦相应限定了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接收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接收状态消息,其中接收机响应于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单元的每个数据单元,基于解码是否成功发送确认/不确认消息和状态消息,所述状态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顺序位置标识符,且发射机仅响应于该转台消息从发送缓存中移除发送的数据单元。基于权利要求34记载的这些特征,可以实现兼具效率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因此其不缺少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综上,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23、34缺少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的无效理由不能成立。基于同样的理由,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24-33、35-45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规定的无效理由亦不成立。
4、关于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4.1以对比文件1作为最接近的对比文件
4.1.1权利要求23保护一种操作接收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操作接收机来通过无线链路接收来自无线发送机的数据的方法,其中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2页第1-3行,第3页第3-5行,第4页第9行-第12页第25行,图3A至图10):
为了保证在传输中丢失的分组被重发,操作标准有时候采用自动重发请求(ARQ)操作,一般而言,ARQ操作被采用来自动请求已经被发送但是未被成功接收的数据分组(例如丢失的数据分组、错误的数据分组等)的重发。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组操作,一个或多个分组数据单元被从例如基站或移动台的发送机的链路层传送到物理层,如果接收的物理层无错误地接收到物理层帧,则接受的物理层通过无线链路发送一个肯定的确认到发送的物理层,不过,如果接收的物理层没有无错误地接收到物理层帧,则接收的物理层通过无线链路发送一个否定确认到发送的物理层。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接收侧物理层操作的逻辑图,接收侧物理层操作等待物理层帧从发送侧到达,当接收侧物理层接收到自来发送侧物理层的一个物理层帧时(相当于在接收机接收来自发射机的多个数据单元),它就确定所接收的物理层帧是否是一个好的物理层帧,这个确定是基于由物理层利用校验和操作或者由发送侧和接收侧物理层采用的另一个错误检查算法而支持的前向纠错操作;如果在步骤506,接收侧物理层确定物理层帧不是好的物理层帧,则接收侧物理层将一个否认确认发送到发送侧物理层;如果在步骤506确定物理层帧是一个好的物理层帧,则接收的物理层将一个肯定确认发送到发送侧物理层,然后,接收侧网络层从物理层帧中提取链路层分组数据单元(相当于权利要求23中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的每个数据单元,尝试解码每个所述数据单元,如果所述数据单元被成功解码,发送确认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或者如果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成功解码,发送不确认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不确认向所述发射机指示所述数据单元未被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
图4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发送侧物理层操作的逻辑图,操作开始,其中物理层接收到来自链路层的至少一个分组数据单元,一旦接收到来自链路层的分组数据单元,物理层就将分组数据单元打包到物理层帧中,然后物理层将物理层帧通过无线链路发送到接收机;图3B是说明无线链路协议分组数据单元被打包到物理层帧中的方法的框图,物理层帧包括用于RLP层的两个独立实例的RLP分组数据单元,RLP分组数据单元的每一个包括一个RLP头和一个RLP有效负载,RLP分组数据单元的每一个被唯一标识,具有分组数据单元序号(由上述内容可直接、毫无疑义地确定接收侧接收来自发射机的多个数据单元,每个数据单元包括序列号)。
物理层的ARQ操作依赖于从接收侧到发送侧的快速反馈。在一个实施例中,肯定或否定确认信号被一个快速反向反馈信令信道上发送,ACK信令的一个特定实现是使用一个比特来指示好或坏的接收;例如,反向导频信道可以被使用,另一可能的实现是使用反向专用控制信道来携带这个一比特ACK信息。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操作中,发送侧链路层接收来自其相应物理层的一个否定确认(NAK),这个NAK被创建并且由接收侧链路层发送,根据这个NAK的内容,发送侧链路层将标识一个或多个分组数据单元用于重发;在一个实施例中,NAK包括在接收侧丢失的以及物理层数据纠正操作对其失败的链路层分组数据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序号,发送侧链路层将丢失的或者错误的分组数据单元传送到物理层用于重发。接收侧链路层接收来自其相应物理层的分组数据单元,一旦接收到一个分组数据单元,接收侧链路层就确定任何分组数据单元是否被丢失,因为接收侧链路层保留它接收的分组数据单元序号的历史记录,所以它利用它从物理层接收的分组数据单元的序号中的间隙或者中断来检测分组数据单元的丢失(相当于权利要求23中接收机操作用于控制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重发);如果在步骤706检测到丢失,则接收侧链路层设置一个定时器用于它检测到的每个丢失的分组数据单元;一个定时器被设置来延迟NAK的产生知道一个允许物理层恢复丢失的物理层帧的时间周期已经过去,当为丢失的数据分组单元设置的任何定时器期满时,接收侧链路层发送一个NAK到物理层用于通过无线链路传输;在一个特定实例中,发送侧物理层将物理层帧2发送到接收侧物理层,不过物理层帧2在被接收时是坏的物理层帧,对于该帧的一个否定确认被接收侧物理层发送;当接收到分组数据单元3时,接收侧链路层检测到一个丢失,因为它期望接收到分组数据单元2,因此,RLP启动对应于分组数据单元2的定时器;在一个时间周期之后,为分组数据单元2设置的定时器期满,在分组数据单元2的成功接收之前,该期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接收侧RLP层发送一个NAK,其中它利用分组数据单元2的序号来识分组数据单元2;NAK被通过接收侧物理层传送到发送侧物理层,然后发送到发送侧链路层,响应于标识分组数据单元2的NAK,发送侧链路层将分组数据单元2的一个拷贝传送到发送侧物理层。
由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可知,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操作接收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该接收机操作用于控制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重发,操作在接收机上的物理层通过无线链路接收来自发送机的物理层帧,确定所述物理层帧是否是无错误的,当物理层帧无错误时,向发送机确认一个成功的接收,从物理层帧中提取分组数据单元,并将分组数据单元传送到操作在接收机上的链路层,当物理层帧不是无错误的时,向发送机发送否定确认;接收机确定是否一个分组数据单元被丢失,如果一个周期内未接收到该分组数据单元,则发送一个包含丢失的分组数据单元序号的NAK消息,即该NAK消息是针对丢失的分组数据单元进行发送的,且该消息中包含的是所述丢失的分组数据单元的一个或多个序号;其中,可以在快速反向反馈信令信道,例如反向导频信道或反向专用控制信道来发送肯定或否定确认信号。
将权利要求23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方案相比,其区别特征是:权利要求23中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发送所述确认或不确认到所述发射机;并且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顺序位置标识符,而对比文件1中未表明在何种信道上发送NAK,且该NAK消息是针对丢失的分组数据单元进行发送的,其中仅包含丢失的分组数据单元的序号。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权利要求23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反馈消息的可靠性。
对比文件3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第0007、0037段):在RLP控制帧中,帧可以负责RLP初始设置或重置中的RLP同步过程,这些帧可以包括Sync帧、Syncack帧和ACK帧,以及在NAK传输中使用的NAK控制帧;下文中,该RLP控制帧可称为序列更新控制帧;如果扩展信道指示是“1”或“2”,则序列更新控制帧可以在反向上通过基本信道(FCH)或专用控制信道(DCH)传送,或者在正向上通过分组数据信道(PDCH)传送。可见,对比文件3公开的内容是NAK控制帧可以在反向基本信道或专用控制信道传送,未公开前述区别特征。
对比文件4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说明书第21页第30行至第22页第7行、图17A):现在参见附图17A,反向链路具有下列信道:反向导频信道(R-PICH)272;反向MAC信道,由R-CHESS信道(反向信道估计和扇区选择)信道270、RRI(反向速率指示符)信道282、反向数据ARQ(R-DARQ)信道276、反向语音ARQ(R-VARQ)信道274构成;反向业务信道,包括反向基本信道(R-FCH)278(用于语音业务)和反向辅助信道(R-SCH)280(用于数据业务);反向高级接入信道(R-AACH)288;反向专用控制信道(R-DCCH)284;和反向公用控制信道(RCCCH)286。可见,对比文件4公开了反向导频信道、反向基本信道、反向专用控制信道是不同的反向链路信道,未公开前述区别特征。
即使结合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4,本领域技术人员仍然无法从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4中得到上述区别特征,且由于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4并不涉及本专利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没有动机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4的内容来获得本专利权利要求23的技术方案,退一步而言,即使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对比文件3和对比文件4,亦无法得到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发送状态信息的技术手段。
对比文件2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第0002、0004、0016-0026、0045、0052、0053段):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控指配给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序列号的系统和方法,以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H-ARQ进程一个缺点是,通常由接收器生成的ACK和NACK消息经常会被错误解读;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的系统和方法,接收多个数据块,并将其临时存储在队列中,每个数据块包含一个唯一的传输序列号,当确定没有接收到具有预期TSN的数据块时,生成TSN状态报告消息,指示没有接收到预期TSN,然后,重传包含预期TSN的数据块,以响应TSN状态报告信息,重传的数据块被放置在TSN状态报告信息指定的队列中的特定位置;TSN状态报告信息可以通过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传输。例如,以第一对通信的H-ARQ处理器P1B和P1UE为例,H-ARQ处理器P1B处理并转发一个数据块,例如B11,以在空口进行复用和传输;当第一个H-ARQ处理器P1UE接收到此数据块B11时,处理器P1UE确定是否正确接收该数据块,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块B11没有出现错误,第一个H-ARQ处理器P1UE发送一个ACK,向发送H-ARQ处理器P1B指示该数据块已被成功接收;相反,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块B11出现错误,接收H-ARQ处理器P1UE向发送H-ARQ处理器P1B发送NACK;TSN状态报告消息反馈也可以基于一个计时器,该计时器指示一个超时时间,在超时时间之前丢失的TSN将被反馈给NodeB。可见,对比文件2中TSN状态报告信息是在确定没有接收到具有预期TSN的数据块时生成的,且对比文件2中仅公开了通过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传输TSN状态报告消息。因此,对比文件2没有公开前述区别特征。
对比文件8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全文,尤其参见第4.2.1.2.1节、第4.2.1.3.1节、第4.2.1.3.2节、第9.2.1.5节、第9.2.2.11节):AM RLC实体的发送侧通过一个或两个DCCH或DTCH逻辑信道向下层提交AMD PDU;根据对等AM RLC实体发送的状态PDU或捎带的状态PDU内发现的状态报告,删除或重传所述重传缓冲区中缓存的AMD PDU,该状态报告可能包含对对等AM RLC实体收到的单个AMD PDU的肯定或否定应答;AM-RLC实体的接收侧通过配置的逻辑信道从下层接收AMD和控制PDU……将AMD PDU放置在接收缓冲区中,直到接收到完整的RLC SDU,接收器利用其发送侧通过向AM RLC对等实体发送一个或多个状态PDU的方式确认已正确接收或请求重传丢失的AMD PDU;如果在AMD PDU中发现捎带的状态PDU,则将捎带的状态PDU传送到AM RLC实体发送侧的重发缓冲和管理单元中,以便清除肯定确认的AMD PDU的缓冲区,并指示需要重传的AMD PDU;状态PDU用于在两个RLC AM实体之间交互状态信息;使用哪些SUFI字段因具体而异;不应提供“序列号”小于VR(R)的AMD PDU的信息,除非为了使用位图SUFI而必须提供该信息;FSN,位图中第一个比特的“序列号”。可见,对比文件8中仅公开了可以通过两个逻辑信道向下层提交AMD PDU,以及向对等AM RLC实体发送状态报告,该状态报告中包括一些数据单元的序列号。但是,对比文件8中并未公开响应于接收到的每个数据单元,在与反馈ACK/NACK不同的信道上发送该状态报告,即并未公开上述区别特征。
对比文件11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说明书第3页第20-23行):在GPRS网络中,借助于由两个协议(RLP和RLC)造成的RLC协议实现相同的功能,RLP和RLC类似于ISO标准HDLCISO87,因此具有类似的结构,两个协议之间的差别在于帧的产生。可见,对比文件11未公开上述区别特征,即使将其结合于对比文件8中,亦无法获得前述区别特征。
对比文件5公开了一种通信设备的ACK/NACK判定可靠性的方法,其中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第0055、0059、0062、0066段):本发明要求移动台从BTS接收到ACK/NACK指示时,不会立即清除其缓冲区,本发明还在经由另一个编码信道发送的调度指派消息中添加了一个比特,即“新数据预期”指示,并且要求移动台读取该比特以判定BTS是否在等待新信息或为先前传输的重传,如果移动台在调度指派消息中接收到“新数据预期”指示,则其可以可靠地判定BTS实际上已经成功接收前一个包,然后其能够从其缓冲区中清除该包。NDE(新数据预期指示)不同于发送两次ACK/NACK比特,即,一次是在ACK/NACK信道上,而后一次是在SAM信道上,同时拥有NDE和ACK/NACK两者还有额外的可靠性益处;辅助指示为新数据预期指示,该指示在BTS的后续调度指派信息(SAM)中发送。可见,对比文件5虽然公开了在两个不同信道上分别传送ACK/NACK信息和NDE信息,但是对比文件5中的“新数据预期”指示是一比特,该比特用于帮助BTS判断否在等待新信数或为先前数据的重传,可见其明显不同于本专利中的状态信息,亦不同于对比文件1中的NAK消息,本领域技术人员亦无法从对比文件5中获得技术启示,将其应用于对比文件1中的技术方案中。
对比文件7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全文):选项1旨在对RLC和L1进行绝对最小的增加……因为重传是基于重传的RLC机制触发的,该重发是通过接收器被轮询而对丢失的PDU进行声明或者接收器在方便的情况下,显示地要求重传;选项2(仅适用于DSCH)[2]使用停止等待协议改善了延迟特性……该文档描述了第三种选择,其也适用于ACK或NACK的快速L1反向信道,但是避免了停止等待传输方案以及在发送侧存储编码TB的要求;如果接收到的编码TB不能被正确解码,则将NACK发送到发送侧L1,该NACK可以包含短SN,或者可以通过反向信道中一个无线帧内携带的ACK/NACK列表中的该ACK的位置来隐式地指示,L1接收NACK,使用映射表识别对应的RLC SN,并构建携带该RLC SN的PHY-Date-IND原语,在接收到相应的MAC-Data-IND原语时,RLC对RLC SN进行检索,因此知道必须立即重传该RLC-PDU;如果最终正确解码接收到的编码TB,例如通过使用增量冗余,则将ACK发送给发送方。可见,对比文件7仅公开了可以使用三种反馈机制,但是并未公开上述区别特征。
同时,没有证据显示上述区别特征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且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23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反馈信息的可靠性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23相对于对比文件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2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3、4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4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5的结合,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5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7的结合,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7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8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8的结合,对比文件1、8、11的结合,对比文件1、8、1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均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1.2除了上述对比文件,请求人还使用了对比文件6、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10、对比文件12评述从属权利要求。
对比文件6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全文,尤其参见第11.6.2.1节、第11.6.2.2节、第9.1.4节):在UE中存在一个HARQ实体,其处理与在HS-DSCH上接收到的MAC-hs PDU相关联的HS-SCCH传送上接收的HARQ进程标识符;UE中使用多个并行HARQ进程来支持HARQ实体;HARQ进程为每个接收到的MAC-hs PDU处理由低层指示的新数据指示符;UE应当:如果新数据指示符与该HARQ进程中的前一接收到的传送中的值相比递增了,或者如果这是在该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接收到的传送,那么用接收到的数据替换当前在用于该HARQ进程中的软缓冲器中的数据;如果传输块尺寸的指标值等于111111(仅FDD),那么在该HARQ进程中生成对数据的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假定已成功解码数据;如果该新数据指示符与该HARQ进程中的前一接收到的传送中使用的值相同,那么如果传输块尺寸的指标值等于111111(仅FDD),那么假定传输块尺寸与该HARQ进程中发信号通知的最后一个有效传输块尺寸相同;如果尚未成功解码数据,那么将接收到的数据与当前在用于该HARQ进程的软缓冲器中的数据进行合并……;如果已经成功解码了软缓冲器中的数据并且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将解码后的MAC-hs PDU传递给重排序实体,在该HARQ进程中生成对该数据的肯定应答(ACK),否则在该HARQ进程中生成对该数据的否定应答(NAK),调度所生成的肯定或否定应答用于传输,并且由上层配置相对于HARQ进程中的数据接收的传输时间。在HS-DSCH的情况下,MAC PDU由一个MAC-hs报头和一个或多个MAC-hs SDU组成,其中每个MAC-hs SDU等于一个MAC-d PDU;在每个UE的TTI中可以传送最多一个MAC-hs PDU;MAC-hs 报头的尺寸可变,一个TTI中的MAC-hs SDU属于同一个重排序队列;由图9.1.4.1可知,每个MAC-hs PDU包含一个TSN号。可见,对比文件6公开了根据新数据指示符的指示下,基于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成功解码生成ACK/NACK,但是对比文件6中并未公开前述区别特征。
对比文件9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第6A.1.1节)若UE检测到子帧n中的一个监测的HS-SCCH携带用于该UE的符合的控制信息,UE开始接收此控制信息指示的HS-PDSCH,并且,若HARQ_preamble_mode=1,UE应:在HS-DPCCH子帧n-1中分配给HARQ-ACK的时隙中发送HARQ前缀,除非由于HS-DSCH传输早于HS-PDSCH上的子帧n,要在子帧n-1中发送ACK或NACK;以及,若N_acknack_transmit>1,UE在HS-DPCCH子帧n-2中分配给HARQ-ACK的时隙中发送HARQ前导,除非由于HS-DSCH传输早于HS-PDSCH上的子帧n,要在子帧n-2中发送ACK或NACK。可见,对比文件9中未公开前述区别特征。
对比文件10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第4.1.2.7):高速下行共享信道是若干UE共享的下行传输信道,HS-DSCH与一个下行DPCH以及一个或若干个共享控制信道相关联,HS-DSCH使用例如波束赋形天线在整个小区或小区的一部分进行发送。可见,对比文件10中未公开前述区别特征。
对比文件12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全文,尤其参见第2.1节、第2.2节):在所提议方案中,每个传输的数据块都与一个序号SNHARQ相关联,确认应答以状态消息的形式从接收端传输,其中序号用于标识该数据块;状态消息由ACK/CACK字段和序号字段组成;序号字段(N)由序号组成;ACK/CACK字段(A/C)指示状态消息是确认(ACK)还是累积确认(CACK);当A/C字段设置为0(ACK)时,该SN字段表示已确认的数据块的序号;当A/C字段设置为1(CACK)时,该SN字段表示已正确接收到的最高位的顺序数据块的序号。可见,对比文件12中未公开前述区别特征。
因此,对比文件6、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10、对比文件12中均未公开前述区别特征,因而即使在前述结合方式上再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6、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10、对比文件12,权利要求23仍然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1.3权利要求34保护一种用于操作发射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参见第4.1.1节的评述,此外对比文件1中还公开了(参见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8页第2-4段):图6是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发送侧链路层操作的逻辑图,在第一操作中,发送侧链路层接收来自高层的数据,一旦接收到来自高层的数据,发送侧链路层就创建含有更高层数据的分组数据单元,所创建的分组数据单元被缓存在发送缓存器中,在创建这些分组数据单元中,发送侧唯一地用一个序号来标识每个分组数据单元(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的在发送缓存中暂时存储要发送到接收机的多个数据单元,每个所述数据单元都包括序列号),发送侧链路层与发送侧物理层交互来将分组数据单元传送到物理层。
将权利要求34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特征在于: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机的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其中所述接收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从所述接收机接收状态消息,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一个或多个顺序位置标识符,其中所述发射机仅响应于指示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所述数据单元的状态消息,而从所述发送缓存中移除发送的数据单元。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权利要求34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反馈消息的可靠性。
根据第4.1.1节的评述可知,对比文件3至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7、对比文件8、对比文件11均没有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也没有证据显示上述区别特征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34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反馈信息的可靠性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34相对于对比文件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2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3、4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4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5的结合,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5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7的结合,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7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8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8的结合,对比文件1、8、11的结合,对比文件1、8、11与公知常识的结合均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1.5根据第4.1.2节的评述可知,对比文件6、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10、对比文件12中也未公开前述区别特征,因此即使在前述结合方式上再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6、对比文件9、对比文件10、对比文件12,权利要求34仍然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1.6在权利要求23、34相对于前述对比文件的组合具备创造性的前提下,权利要求24-33、35-45也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2以对比文件2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4.2.1权利要求23保护一种操作接收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对比文件2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第0002、0004、0016-0026、0045、0052、0053段):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监控指配给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序列号的系统和方法,以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H-ARQ进程一个缺点是,通常由接收器生成的ACK和NACK消息经常会被错误解读(相当于所述接收机操作用于控制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重发);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的系统和方法,接收多个数据块,并将其临时存储在队列中,每个数据块包含一个唯一的传输序列号(相当于权利要求23中的接收来自发射机的多个数据单元,每个所述数据单元都包括序列号);当确定没有接收到具有预期TSN的数据块时,生成TSN状态报告消息,指示没有接收到预期TSN,然后,重传包含预期TSN的数据块,以响应TSN状态报告信息,重传的数据块被放置在TSN状态报告信息指定的队列中的特定位置;TSN状态报告信息可以通过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传输。例如,以第一对通信的H-ARQ处理器P1B和P1UE为例,H-ARQ处理器P1B处理并转发一个数据块,例如B11,以在空口进行复用和传输;当第一个H-ARQ处理器P1UE接收到此数据块B11时,处理器P1UE确定是否正确接收该数据块,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块B11没有出现错误,第一个H-ARQ处理器P1UE发送一个ACK,向发送H-ARQ处理器P1B指示该数据块已被成功接收;相反,如果接收到的数据块B11出现错误,接收H-ARQ处理器P1UE向发送H-ARQ处理器P1B发送NACK;TSN状态报告消息反馈也可以基于一个计时器,该计时器指示一个超时时间,在超时时间之前丢失的TSN将被反馈给NodeB。可见,对比文件2中TSN状态报告信息是在确定没有接收到具有预期TSN的数据块时生成的,且对比文件2中仅公开了通过上行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传输TSN状态报告消息。
将权利要求23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2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特征在于:权利要求23中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发送所述确认或不确认到所述发射机;并且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顺序位置标识符。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权利要求23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反馈消息的可靠性。
对于该区别特征,基于第4.1.1节和第4.1.2节的评述可知,请求人提出的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3至对比文件5至对比文件12均没有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也没有证据显示上述区别特征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23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反馈信息的可靠性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23相对于请求人提出的这些对比文件和/或公知常识的组合方式均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2.2权利要求34保护一种操作接收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对比文件2公开的内容参见第4.2.1节的评述。将权利要求34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2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特征在于: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机的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其中所述接收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从所述接收机接收状态消息,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一个或多个顺序位置标识符,其中所述发射机仅响应于指示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所述数据单元的状态消息,而从所述发送缓存中移除发送的数据单元。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权利要求34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反馈消息的可靠性。
对于该区别特征,基于第4.1.1节和第4.1.2节的评述可知,请求人提出的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3至对比文件5至对比文件12均没有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也没有证据显示上述区别特征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34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反馈信息的可靠性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34相对于请求人提出的这些对比文件和/或公知常识的组合方式均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2.3在权利要求23、34相对于前述对比文件的组合具备创造性的前提下,权利要求24-33、35-45也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3以对比文件6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4.3.1权利要求23保护一种操作接收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对比文件6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其译文全文,尤其参见第11.6.2.1节、第11.6.2.2节、第9.1.4节):在UE中存在一个HARQ实体,其处理与在HS-DSCH上接收到的MAC-hs PDU相关联的HS-SCCH传送上接收的HARQ进程标识符(相当于所述接收机操作用于控制接收到的数据单元的重发);UE中使用多个并行HARQ进程来支持HARQ实体;HARQ进程为每个接收到的MAC-hs PDU处理由低层指示的新数据指示符;UE应当:如果新数据指示符与该HARQ进程中的前一接收到的传送中的值相比递增了,或者如果这是在该HARQ进程中的第一个接收到的传送,那么用接收到的数据替换当前在用于该HARQ进程中的软缓冲器中的数据;如果传输块尺寸的指标值等于111111(仅FDD),那么在该HARQ进程中生成对数据的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丢弃接收到的数据,假定已成功解码数据;如果该新数据指示符与该HARQ进程中的前一接收到的传送中使用的值相同,那么如果传输块尺寸的指标值等于111111(仅FDD),那么假定传输块尺寸与该HARQ进程中发信号通知的最后一个有效传输块尺寸相同;如果尚未成功解码数据,那么将接收到的数据与当前在用于该HARQ进程的软缓冲器中的数据进行合并……;如果已经成功解码了软缓冲器中的数据并且没有检测到错误,那么将解码后的MAC-hs PDU传递给重排序实体,在该HARQ进程中生成对该数据的肯定应答(ACK),否则在该HARQ进程中生成对该数据的否定应答(NAK),调度所生成的肯定或否定应答用于传输,并且由上层配置相对于HARQ进程中的数据接收的传输时间。在HS-DSCH的情况下,MAC PDU由一个MAC-hs报头和一个或多个MAC-hs SDU组成,其中每个MAC-hs SDU等于一个MAC-d PDU;在每个UE的TTI中可以传送最多一个MAC-hs PDU;MAC-hs 报头的尺寸可变,一个TTI中的MAC-hs SDU属于同一个重排序队列;由图9.1.4.1可知,每个MAC-hs PDU包含一个TSN号(相当于权利要求23中的每个所述数据单元都包括序列号)。可见,对比文件6公开了根据新数据指示符的指示下,基于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成功解码生成ACK/NACK。
将权利要求23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6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特征至少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发送所述确认或不确认到所述发射机;并且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发送状态消息至所述发射机,所述状态消息包括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对应的顺序位置标识符。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权利要求23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反馈消息的可靠性。
对于该区别特征,基于第4.1.1节和第4.1.2节的评述可知,请求人提出的对比文件1至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7至对比文件12均没有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也没有证据显示上述区别特征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23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反馈信息的可靠性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23相对于请求人提出的这些对比文件和/或公知常识的组合方式均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3.2权利要求34保护一种操作接收机以供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对比文件6公开的内容参见第4.2.1节的评述。将权利要求34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6公开的内容相比,其区别特征在于:在第一无线电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接收机的确认和不确认消息,其中所述接收机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多个数据单元中的每个数据单元,在第二无线电信道上从所述接收机接收状态消息,所述状态消息包括对应于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单元的一个或多个顺序位置标识符,其中所述发射机仅响应于指示所述接收机成功解码所述数据单元的状态消息,而从所述发送缓存中移除发送的数据单元。基于上述区别特征可以确定,权利要求34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反馈消息的可靠性。
对于该区别特征,基于第4.1.1节和第4.1.2节的评述可知,请求人提出的的对比文件1至对比文件5、对比文件7至对比文件12均没有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也没有证据显示上述区别特征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34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进一步提高反馈信息的可靠性的有益效果。因此,权利要求34相对于请求人提出的这些对比文件和/或公知常识的组合方式均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4.2.3在权利要求23、34相对于前述对比文件的组合具备创造性的前提下,权利要求24-33、35-45也具备创造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综上所述,请求人提出的权利要求1-22的保护范围不清楚的无效理由成立,针对权利要求23-45的无效理由均不能成立。
三、决定
宣告200680017875.6号发明在专利权人于2019年02月11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的基础上的权利要求1-22无效,在专利权人于2019年02月11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的权利要求23-45的基础上继续维持该专利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