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钢砂生产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4066
决定日:2009-10-10
委内编号: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01127387.9
申请日:2001-09-06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郑妙典
授权公告日:2005-02-16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福建多棱钢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审员:关山松
合议组组长:张娅
参审员:王伟
国际分类号:B22F 9/04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中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
决定要点:请求人以两篇证据结合否定权利要求的创造性,然而该两篇证据所公开的产品的用途不同,生产产品的工艺也不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动机将这两篇证据结合得到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产品生产方法,而且即使结合也得不到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这两篇证据具备创造性。
全文:
一、案由
本无效宣告请求涉及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2月16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01127387.9,名称为“一种钢砂生产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的申请日为2001年9月6日,专利权人为龙海市多棱钢砂有限公司,后变更为福建多棱钢业集团有限公司。该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一种钢砂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轴承厂生产轴承时冲切下来的边角废料,进行淬火,淬火后分两级破碎,筛分得到不同粒度的钢砂,制得多棱形的钢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砂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破碎后的钢砂,再经过回火后筛分,得到不同粒度的钢砂。”
针对上述专利权(下称本专利),郑妙典(下称请求人)于2008年9月5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请求宣告本专利权利要求1-2全部无效,其理由是:本专利权利要求1-2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请求人提交了以下证据:
证据1: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出具的文献复制证明(证明编号:2007-kjzx-lwcz-094)和《武钢技术》1979年第1期的封面、第53-58页复印件,共8页;
证据2: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出具的文献复制证明(证明编号:2008-kjzx-lwcz-475)和《广西冶金》1993年第1期的封面、目次页、封底页以及第19-22页复印件,共9页;
证据3: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出具的文献复制证明(证明编号:2007-kjzx-lwcz-103)和《钢铁》1979年第2期的封面、目录页、封底页以及第118-119页复印件,共6页;
证据4:北京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的《简明热处理手册》封面、版权页、前言页、以及第40-43页复印件,共4页;
证据5:《石材》1994年第5期、总第63期的封面、目次页、以及第32-34页复印件,共6页。
请求人认为,证据1结合证据2或者证据5,证据3结合证据2或者证据5均能够否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在证据4和证据5中公开,并且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也不具备创造性。
专利复审委员会于2008年9月20日收到请求人补充提交的意见陈述书和证据6、7,请求人认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的“冲切”含义不清楚,因此权利要求1、2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并以证据6、7作为证据,其中证据6、7分别是:
证据6:由中国国家图书馆科技查新中心出具的文献复制证明(证明编号:2008-kjzx-lwcz-895)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的《轴承基本知识》封面、版权页以及第3、4、5页复印件,共6页;
证据7:学苑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第1次印刷的《机械加工工艺辞典》封面、版权页以及第21、22、273、278-282、323页复印件,共11页。
请求人又于2008年10月22日补充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和证据8,请求人认为,本专利权利要求中“轴承厂生产轴承时冲切下来的边角废料”含义不清,因此本专利不符合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并以证据8作为证据。其中证据8是:
证据8: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08)苏民三终字第0134号民事判决书复印件,共15页。
经形式审查合格后,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法受理了该无效宣告请求,于2008年11月14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并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书及其证据副本转送给专利权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进行意见陈述,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专利复审委员会于2009年2月1日收到专利权人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专利权人认为,本专利得到的产品是适于做石材切割用的多棱形钢砂,证据1的产品是无定形钢粒,用作对冷轧辊进行表面喷丸处理,且其效果不佳;本专利的两级破碎与证据1中的两级破碎工艺不同;本专利选材为轴承厂生产轴承时冲切下来的边角废料,证据1选材为轴承厂购得的滚铬15车屑;证据2中的“冲片”含义不确定,冲片的边角废料不等同于本专利的冲切下来的边角废料;证据2产品工艺与本专利不同,其轴承钢边角废料经过热锻压成薄片,然后淬火、磨机碾碎,其工艺复杂,效率低;证据1、2公开的工艺方法与本专利相比过程复杂、成本低,而且本专利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证据5的磨料其薄片条状磨料存在致命缺陷,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会将证据1与证据5结合;请求人提交的证据无法组合,即使组合也不能得到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在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从属权利要求2也具备创造性;结合本专利说明书,可以理解本专利的“冲切”的含义,是指“冲压裁切”。另外,请求人于2008年10月22日提交的补充证据超过了补充证据的提交期限,因此应不予考虑。
专利复审委员会本案合议组于2009年7月23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2009年9月23日举行口头审理,同时将专利复审委员会于2009年2月1日收到的专利权人提交的意见陈述书转送给请求人。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参加了口头审理。合议组当庭告知双方当事人,请求人于2008年10月22日补充提交的证据8和相关无效理由超过了《审查指南》规定的补充证据提交期限,因此合议组不予考虑。在口审过程中,请求人当庭明确本专利的无效理由、范围以及证据的使用情况为:使用证据1或证据3公开的钢粒制造方法,结合证据2或证据5公开的制造钢粒的原料,证明本专利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在证据4或证据5中公开,并且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和公知常识,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不具备创造性;证据6、7可以证明本专利权利要求1、2中的“冲切”含义不清楚,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2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因此请求宣告本专利权利要求1、2全部无效。专利权人对证据1-7的真实性无异议。
双方当事人对涉及本专利无效请求的上述事实和理由充分阐述了意见。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关于证据
证据1-7均为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出版物,专利权人对这些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合议组对其真实性予以认可,且这些证据的公开日均早于本专利的申请日,因此这些证据公开的技术内容构成本专利的现有技术。
2、关于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
请求人认为:证据6、7可以证明本专利权利要求1、2中的“冲切”含义不清楚,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2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
合议组认为,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权利要求书中的某个技术术语的含义不清楚或有两种以上理解时,应该结合说明书所给出的技术内容对该技术术语进行合理的解释。就本案而言,仅根据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来解释术语“冲切”,存在不同的理解,其一是冲压和/或切削,其二是冲压裁切。根据本专利说明书第2页第11行-12行的如下记载“本发明不是采用传统的优质钢冶炼的方式获取轴承钢。而是收集轴承厂的冲切废料和铁屑,剔除……”,以及说明书第2页第19行-20行的如下记载“对于粗大的冲切料本发明采取先用颚式破碎机将其轧碎成小块,而后进行细碎,破碎成钢砂”。合议组认为,本专利在说明书中对选料的描述中使用“冲切废料和铁屑”,从说明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本专利将冲切废料与铁屑分开,分成不同废料,而且本专利说明书中也公开了包括冲切废料、铁屑、废轧辊等多种生产钢砂的原料,而权利要求1仅要求保护一种特定的“冲切废料”,且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采用了对边角废料进行两级破碎的技术手段,可见,铁屑是指通过切削加工生产的薄片状切屑,而冲切废料是指较为粗大的冲压裁切废料。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的术语“冲切”就是指冲压裁切(即获得较为粗大的边角废料),不应理解为冲压和/或切削,其含义是清楚的,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2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
虽然请求人提交的证据6、7中没有采用“冲切”这个术语,合议组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说明书的描述,完全可以理解本专利权利要求1中的“冲切”的含义,因此该术语的使用不会造成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不清楚,故合议组对请求人的观点不予支持。
3、关于本专利的创造性。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请求人认为:使用证据1或证据3公开的钢粒制造方法,结合证据2或证据5公开的制造钢粒的原料,否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在证据4或证据5中公开,并且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和公知常识,因此从属权利要求2不具备创造性。
经审查,证据1或者证据3均公开了一种新型喷辊材料-无定性钢粒,该钢粒的制作方法为:(1)以滚铬15轴承钢的车屑为原料,以一定规格打包;(2)加热、淬火;(3)粗碎然后细碎;(4)经过筛分,得到无定形钢粒。这种方法制得的无定形钢粒的硬度在64-68Rc,颗粒大部分为无定形,有少量片条状颗粒。可见,本专利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证据1或证据3公开的技术内容相比,存在以下区别技术特征:(1)本专利采用冲切下来的边角废料作为原料,而证据1或证据3采用的是轴承钢的车屑作为原料,且需将车屑以一定规格打包;(2)本专利经筛分得到的为多棱形钢砂,适于切割石材,并可提高石材的切割效率和切割质量,证据1或证据3中经筛分得到的钢粒是含有少量条片状的无定形钢粒,用于喷辊材料,使钢板表面具有麻面。
对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合议组认为,本专利说明书中对钢砂的原料选取以及所获得的钢砂的技术效果有很详细的描述,本专利采用轴承厂生产轴承时冲切下来的较为粗大的边角废料所制得的钢砂不含有薄片状颗粒,并具有锋利的棱角,能够提高石板材的切割质量、速度,减少钢砂的消耗,切割后的石材切面品质高,不会产生划痕。证据1或证据3制取钢砂选取的原料为轴承钢车屑,为薄片状或带状切屑,且需将车屑以一定规格打包,采用该原料制得的钢粒含有少量条片状颗粒,适于喷辊,若将该钢粒用于锯切石材,则虽然该钢粒也具有较高的综合机械性能,但其由于含有条片状颗粒,锯切时多数只有滑动,无法滚动,从而极易划伤石材侧面,使侧面出现较深划痕,增加后期抛光工时,易产生废品(参见证据5第2页)。由此可见,证据1与证据3公开的钢粒与本专利的钢砂其作用不同,所选取的原料不同,所生产的工艺不同,所制得的产品不同,其技术效果也不同。
证据2公开了一种锯切石材用钢砂,其采用轴承钢冲片的边角废料,经过热锻压成薄片,然后淬火使其呈硬脆状态,即可进入磨机碾碎。专利权人认为,证据2公开的轴承钢冲片不等同于本专利的轴承钢冲切的边角废料,对此合议组认为,虽然冲片不是本领域的规范技术术语,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谓冲片即是将板料进行冲压,冲掉的物料即可称为冲片,请求人在口审过程中也认为,冲片就是将一个圆片中间冲个孔下来,掉下来的物料就是冲片,因此合议组认为证据2的冲片包含在本专利的“冲切(冲压裁切)下来的边角废料”的范围内。从表面上看,证据2公开了采用轴承冲片的边角废料制备锯切用钢砂的技术方案,但该技术方案是需要将轴承切片的边角废料热锻压成薄片,然后淬火,再用磨机碾碎,因此该方法实际上仍然需要将轴承钢冲片的边角废料经热处理再锻压成与证据1相似的薄片或切屑,其给出的启示仍然是以薄片状轴承钢废料作原料是优选的方案。该方法制得的钢砂必然含有条片状颗粒,而且用磨机研磨后应以球形钢砂为主,锯切石材时也会产生同证据1或证据3公开的钢砂相同的缺陷。也就是说,尽管证据2公开的制备钢砂的原料从表面上看是轴承钢冲片,但实质上是轴承钢冲片热处理并锻压后形成的薄片状废料,因此实质上与本专利在钢砂原料的选取上仍有不同,而且其制备工艺不同,所制得的产品不同,其技术效果也不同。
由于证据2所公开的钢粒或钢砂与证据1或证据3的钢砂所生产的工艺不同,所制得的产品用途不同,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没有动机将证据2公开的制备钢砂的原料同证据1或证据3公开的钢粒的制备工艺相结合,而且即使结合也得不到与本专利相同的钢砂生产方法,因此证据1、3同证据2不能否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证据5公开了一种石材用磨料,采用轴承厂的机加工切屑经热处理淬火、回火、破碎、筛选等工艺制成磨料。该磨料选用的原料与证据1和证据3选用的原料相同,都是轴承厂生产轴承的车屑或切削,因此所制得的钢砂具有相同的缺陷。由于证据5所公开的磨料与本专利的钢砂原料不同,所生产的工艺不同,所制得的产品不同,其技术效果也不同,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即使将证据1或证据3同证据5结合也得不到与本专利相同的钢砂生产方法,因此证据1、3同证据5不能否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
在本专利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其从属权利要求2也具备创造性。
三.决定
维持01127387.9号发明专利权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应当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