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明创造名称:具有卡合固定结构的高架地板支架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17047
决定日:2011-07-15
委内编号:5W101181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01210867.7
申请日:2001-02-28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金华天开微电子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02-01-09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上海惠亚铝合金制品有限公司
主审员:
合议组组长:李德宝
参审员:张凯
国际分类号:E04F 15/00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原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原专利法第22条第2款;原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如果一项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某一技术特征未被申请日前公开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且也不属于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则该权利要求相对于该文件具备新颖性。进一步而言,现有技术中也没有给出将该技术特征引入该专利申请文件的任何启示,而且该特征为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方案带来了技术效果,则该项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
全文:
一、案由
本无效宣告请求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2年1月9日授权公告的、名称为“具有卡合固定结构的高架地板支架”的实用新型专利权(下称本专利),其专利号是01210867.7,申请日为2001年2月28日,专利权人是上海惠亚铝合金制品有限公司。本专利授权公告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一种具有卡合固定结构的高架地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支架本体,其上设有一螺孔;
一管盖,其设置在上述支架本体顶部,该管盖上环设有一卡合槽;以及
一固定螺栓,其螺接在上述支架本体的螺孔上,该固定螺栓前端配合在上述管盖的卡合槽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合固定结构的高架地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盖具有一大径部分及一小径部分,其中小径部分位于大径部分下方,小径部分的外径与支架本体内径相等,所述的卡合槽设在小径部分上,所述的管盖以小径部分配合在支架本体顶部内侧,使该管盖设置在支架本体顶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合固定结构的高架地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盖上设有一组装孔,支架本体上方设有一顶板,该顶板底部固设有一杆体,该杆体配合在组装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卡合固定结构的高架地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装孔为螺孔,杆体为螺杆,该杆体以螺接方式配合在组装孔中,杆体上螺接有锁固螺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卡合固定结构的高架地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螺栓上螺接有螺帽。”
针对本专利,金华天开微电子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下称请求人)于2010年11月15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请求人认为:本专利不具备创造性、不清楚、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并对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不清楚,缺乏必要技术特征,而且其功能性概括得不到说明书支持的无效理由进行了具体阐述;因权利要求1应予无效,其他从属权利要求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选择,也应予无效。
经形式审查合格,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法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于2010年11月15日向请求人和专利权人发出无效宣告请求受理通知书;同时将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书及其所附附件的副本转送给专利权人。
2010年12月13日请求人提交了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并提交了以下附件:
附件1:公告日为1974年8月20日的美国专利文献US3830468及其中文译文,共8页;
附件2:公告日为1999年11月16日的美国专利文献US5983582及其中文译文,共16页;
附件3:公告日为1999年9月7日的美国专利文献US5947424及其中文译文,共16页。
请求人认为:(1)权利要求1-3相对于附件1不具备原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的新颖性。(2)权利要求1-3相对于附件1或附件1和公知技术结合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4相对于附件1和2的结合以及附件1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5相对于附件1和3的结合以及附件1和公知技术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3)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专利复审委员会依法成立合议组对本无效宣告请求案进行审理。
本案合议组于2011年2月18日向专利权人发出转送文件通知书,将请求人于2010年12月13日提交的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及其所附附件的副本转送给专利权人。
针对无效宣告请求书及请求人于2010年12月13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专利权人于2011年4月6日提交了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并提交了以下证据:
证据1:附件1的部分中文译文,共1页;
证据2:报告日期为2011年2月10日的地震模拟振动台测试报告复印件,共25页;
证据3:核能研究所地震平台测试实验室出具的惠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2.4Mx2.4Mx2.1M钢构高架地板系统耐震测试报告STL-TR-04004复印件,共4页;
证据4:相关NKK技术资料复印件,共3页;
证据5:编号为GB50011-2001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