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蜂窝网络的终端中启动信号功率电平测量的方法和终端-无效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在蜂窝网络的终端中启动信号功率电平测量的方法和终端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40282
决定日:2019-05-09
委内编号:4W107768
优先权日:1999-05-26
申请(专利)号:00809377.6
申请日:2000-05-25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苹果电脑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05-05-25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主审员:严佳琳
合议组组长:刘鹏
参审员:邢文飞
国际分类号:H04Q7/38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22条第2款和第3款,专利法第26条第4款,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
决定要点:如果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与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的对比文件相比存在区别特征,且该对比文件所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身并不存在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动机为解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将该区别特征引入到该对比文件,则该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的结合是非显而易见的,该权利要求具备创造性。
全文:
本专利的专利号为00809377.6,优先权日为1999年05月26日,申请日为2000年05月25日,授权公告日为2005年05月25日。本专利授权公告时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终端中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终端接收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功率电平低于一个预定门限值时,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特定于基站的门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站列表连同特定于基站的门限值传送到所述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对于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传输功率的测量,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提供响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测量报告,传送所述终端在第一蜂窝无线电网络的位置估计作为响应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具有到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无线电连接时,执行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传输功率的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压缩传输模式来执行所述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向所述终端传送至少一个门限值,
-所述终端测量由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发送的信号强度,
-所述终端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
-如果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空闲测量时间,
-作为对所述请求的响应,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在传送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帧期间使用所述压缩传输模式,
-所述终端在所述压缩传输模式形成的至少一个空闲周期期间,测量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为WCDMA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为GSM900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为GSM1800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为UTRA TDD系统。
13.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用于接收由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传送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门限值的装置,
-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传送的信号强度的装置,
-用于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的装置(616),
-用于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一个空闲测量周期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在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该空闲测量周期,
-用于在至少一个空闲测量周期期间,测量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以压缩传输模式执行该测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一个移动台。”
请求人于2018年08月30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理由是:权利要求1-15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7和9-12缺少解决本专利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4、6-11和13-15不具有新颖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15不具有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请求宣告本专利权利要求1-15全部无效,同时提交了如下证据:
附件1:本专利授权公告文本;
附件2:(对比文件1)WO9806230A2及其全文中文译文;
附件3:(对比文件2)WO9741698A2及其全文中文译文;
附件4:(对比文件3)CN1051832A;
附件5:(对比文件4)标题为《WCDMA-The radio interface for future mobile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的外文文献及其全文中文译文,请求人声称公开时间为1998年11月;
附件6:(对比文件5)US5896368A及其全文中文译文;
附件7:(对比文件6)US5117502A及其全文中文译文;
附件8:(对比文件7)标题为《Compressed mode techniques for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in a wide-band DS-CDMA system》的外文文献及其全文中文译文,请求人声称公开时间为1997年。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8年09月07日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将无效宣告请求书及证据副本转给了专利权人,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请求人于2018年09月30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补充意见及如下附件(编号续前):
附件9:(对比文件8)CN1160472A;
附件10:(对比文件9)WO9638997A1及其全文中文译文。
请求人认为:对比文件8公开了权利要求2、3的附加技术特征,对比文件9公开了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对比文件4公开了权利要求12的附加技术特征。
专利权人针对上述无效宣告请求于2018年10月22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认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15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并对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对比文件4、对比文件5和对比文件7的中文译文提出译文异议,针对异议的内容提交了相应的中文译文:
反证1:针对对比文件1的译文异议;
反证2:针对对比文件2的译文异议;
反证3:针对对比文件4的译文异议;
反证4:针对对比文件5的译文异议;
反证5:针对对比文件7的译文异议。
合议组于2018年10月31日将请求人2018年09月30日提交的上述补充意见和附件转送给了专利权人,将专利权人2018年10月22日提交的上述意见陈述书和反证转送给了请求人。
请求人于2018年12月1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意见陈述,简要陈述了权利要求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理由,针对专利权人提交的反证,请求人仅对对比文件1及其中文译文的第53页第1段和对比文件2及其中文译文的68页第2段的译文异议提出异议,认可专利权人提出的除上述两处译文异议之外的译文异议。
专利权人针对上述补充意见于2018年12月14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同时修改了权利要求书,认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15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为:
“1.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终端中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当由所述终端接收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功率电平低于一个预定门限值时,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其中
-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向所述终端传送至少一个门限值,
-所述终端测量由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发送的信号强度,
-所述终端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
-如果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空闲测量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定义特定于基站的门限值。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站列表连同特定于基站的门限值传送到所述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对于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传输功率的测量,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提供响应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测量报告,传送所述终端在第一蜂窝无线电网络的位置估计作为响应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具有到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无线电连接时,执行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传输功率的测量。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压缩传输模式来执行所述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作为对所述请求的响应,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在传送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帧期间使用所述压缩传输模式,
-所述终端在所述压缩传输模式形成的至少一个空闲周期期间,测量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为WCDMA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为GSM900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为GSM1800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为UTRA TDD系统。
13.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用于接收由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传送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门限值的装置,
-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传送的信号强度的装置,
-用于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的装置(616),
-用于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一个空闲测量周期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在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该空闲测量周期,
-用于在至少一个空闲测量周期期间,测量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的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以压缩传输模式执行该测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为一个移动台。”
合议组于2018年12月20日将专利权人2018年12月14日提交的意见陈述和修改的权利要求书转送给了请求人。
请求人于2019年02月01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意见陈述,针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提出权利要求1-15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7和9-12缺少解决本专利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6-11和13-15相对于对比文件4不具备新颖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15不具备创造性,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其中创造性的证据组合方式为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4不具备创造性;并且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4、5、6、7中的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4、5、6、7中的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5与对比文件1、2、4中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1、2、4中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7与对比文件1、2、4中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3与对比文件1、2、4中任一个以及对比文件4、5、6、7中任一个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8公开,或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权利要求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3或对比文件6公开,或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9公开或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权利要求6的附加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权利要求7和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5或对比文件7公开;权利要求9-11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7公开或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权利要求12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4公开或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权利要求13相对于对比文件4不具备创造性;并且权利要求13相对于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4、5、6、7中的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2与对比文件4、5、6、7中的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5与对比文件1、2、4中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6与对比文件1、2、4中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7与对比文件1、2、4中任一个的结合,相对于对比文件3与对比文件1、2、4中任一个以及对比文件4、5、6、7中任一个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权利要求1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5或对比文件7公开;权利要求15的附加技术特征被对比文件1、2、3和5-7任一公开。
合议组于2019年02月01日将请求人2018年12月14日提交的意见陈述转送给了专利权人。
合议组于2019年02月02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2019年03月12日举行口头审理。
合议组于2019年02月21日将请求人2019年02月01日提交的意见陈述转送给了专利权人。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出席了本次口头审理。在口头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合议组成员以及书记员无回避请求,对对方出庭人员身份和资格无异议。口头审理过程中,确定如下事项:
1、请求人对专利权人于2018年12月1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的修改无异议;并当庭明确无效理由的范围以2019年02月01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为准。其中,请求人认为由于权利要求1的修改导致其存在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的缺陷,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专利权人无异议,并且对此进行了意见陈述。
2、请求人当庭出示对比文件4和对比文件7带有图书馆馆藏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请求人明确对比文件4的公开时间为1998年11月30日,对比文件7的公开时间为1997年12月31日。专利权人对对比文件1-9的真实性和公开时间没有异议。专利权人对对比文件6和9的中文译文准确性无异议,专利权人对对比文件1、2、4、5和7的译文提出异议,请求人接受了专利权人的相关译文异议并认可专利权人所提交的部分译文的准确性,合议组当庭明确对比文件1、2、4、5和7的中文译文的专利权人异议部分,使用专利权人提交的中文译文,其余部分使用请求人提交的中文译文。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审查基础
专利权人于2018年12月14日提交了权利要求书全文替换页,请求人对此无异议,经合议组审查,上述文本的修改时机和修改方式均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
合议组确定以专利权人于2018年12月1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书作为本案的审查基础。
2.证据认定
专利权人对对比文件1-9的真实性、公开日期均无异议,合议组亦予以认可,对比文件1-9的公开日期均早于本专利申请日,可以作为评价本专利新颖性或创造性的现有技术使用。专利权人对对比文件6和9的中文译文准确性无异议。对于对比文件1、2、4、5和7的中文译文的专利权人异议部分,使用专利权人提交的中文译文,其余部分使用请求人提交的中文译文。下文中提及对比文件1、2、4-7和9的相关部分均为其中文译文相关部分。
3.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清楚、简要地表述请求保护的范围。
3.1 请求人提出:权利要求1和13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理由为:(1)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3中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和“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关系不清楚;(2)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新加入的方法步骤与原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之间的关系不清楚,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新加入的方法步骤是原方法步骤的子步骤,还是原方法步骤之外额外执行的方法步骤;(3)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的“空闲测量时间”的保护范围不清楚,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该特征“空闲测量时间”在权利要求1中起到的具体作用;(4)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一个预定门限值”、“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门限值”之间的关系不清楚;(5)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的特征“信号功率电平”和“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合议组认为:(1)“蜂窝无线电系统”在本领域中具有通用含义,根据权利要求1和13的上下文,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确定“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和“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是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基站的不同的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清楚的;(2)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中新加入的方法步骤是对原方法步骤“当由所述终端接收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功率电平低于一个预定门限值时,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进一步限定,限定了如何启动测量的具体步骤,在本专利说明书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参见说明书第5页最后一段至第6页第一段。因此权利要求1的方法步骤之间是清楚的;(3)权利要求1限定了“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空闲测量时间”的作用是用于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4)根据权利要求1上下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一个预定门限值”、“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门限值”中“预定门限值”和“门限值”具有相同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清楚的;(5)根据权利要求1上下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信号功率电平”和“信号强度”具有相同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清楚的。
3.2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2中的“门限值”与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中的“一个预定门限值”、“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门限值”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合议组认为:根据权利要求上下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权利要求2中的“门限值”与权利要求1的 “一个预定门限值”、“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门限值”中的“预定门限值”和“门限值”具有相同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清楚的。
3.3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4中的“传输功率”与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中的“信号功率电平”和“信号强度”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合议组认为:根据权利要求上下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权利要求4中的“传输功率”与权利要求1的“信号功率电平”和“信号强度”具有相同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清楚的。
3.4 请求人认为修改后的权利要求8中的“空闲周期期间”与权利要求1中的“空闲测量时间”之间的关系不清楚。
合议组认为:根据权利要求上下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权利要求8记载的“空闲周期期间”与权利要求1的“空闲测量时间”具有相同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清楚的。
综上,合议组对于无效请求人的上述无效理由不予支持,权利要求1-15的保护范围是清楚的,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0条第1款的规定。
4.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
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规定:独立权利要求应当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记载为达到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目的的必要技术特征。
请求人认为:基于本专利的发明目的,必须测量来自第一蜂窝系统的信号的信号强度,并且为了断开与终端的连接从而切换到第二蜂窝系统,必须使得第一蜂窝系统获得根据来自第二蜂窝系统的信号功率电平的测量的响应信息,因此权利要求1缺乏必要技术特征“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提供响应信息”以及“在空闲周期期间,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
合议组认为:本专利说明书记载了所针对的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参见说明书第2页15-20行)“第二种现有技术解决方案在其他方面都可接受,但不适于用于所有的网络系统,例如用于W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这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切换时在TDMA系统进行的测量将干扰WCDMA系统的操作并减小所述系统的容量”,还记载了本专利的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面提供的现有技术问题,以及提供一种如何能够基于测量作出涉及有关切换的决定,以便同时使用于做出有关切换决定的容量最小的较佳解决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安排该终端测量第二网络的传输功率实现的。该终端最好安排用于仅在要求所述动作时才测量第二系统的传输功率”。由上述记载可知,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在避免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情况下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在权利要求1中已经记载了“当由所述终端接收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功率电平低于一个预定门限值时,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其中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向所述终端传送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终端测量由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发送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如果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空闲测量时间”,已经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而具体的测量步骤是启动测量之后的操作,提供响应信息更是测量之后的操作,不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手段。因此权利要求1不缺少必要技术特征,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21条第2款的规定。从属权利要求2-7、9-12也不存在上述缺陷。合议组对于无效请求人的上述无效理由不予支持。
5.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请求人认为:本专利的实施例仅仅记载了以压缩模式获得空闲周期的实施例,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概括的方案过宽,涵盖了实施例之外的技术内容,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
合议组认为:针对专利权人以进一步限定的方式修改的权利要求,请求人在指定期限内针对修改内容增加无效宣告请求理由并做出具体说明,符合审查指南关于无效宣告理由的增加的相关规定。
本专利说明书中记载了多种获得空闲时隙的方式(参见说明书第5页第2段),包括提高传输功率、压缩传输数据,虽然在说明书中将上述多种传输数据的情形称为压缩传输模式,但都是为了获得空闲时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内容得到或概括得出获得空闲周期的多种方式。权利要求1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合议组对于无效请求人的上述无效理由不予支持。
6. 专利法第22条第2款
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新颖性,是指在申请日以前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在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也没有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由他人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6.1 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终端中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方法。对比文件4公开了WCDMA中的切换方法,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对比文件4中文译文第1112页左栏至第1113页左栏,第1115页的左栏和右栏):
WCDMA中的正常切换是同频软切换,UE在同一频率上同时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小区。UE使用上述小区搜索技术不断搜索新小区,但搜索仅限于网络中相邻小区广播列表。WCDMA中的软切换和更软切换均使用相对切换阈值。这样与使用绝对阈值相比,处于软切换或更软切换下的UE更少,正如当前窄带CDMA系统即IS-95-A的情况一样。此外,活动集小区的增加和删除与IS-95-A的负载有关,而WCDMA中的活动集合更新与负载无关。该流程图解见图13。WCDMA中的正常切换是同频软切换。但同样支持频间切换。系统间频间切换至关重要,它支持:热点场景,其中一个小区使用的载波比周围小区多;分层的小区结构,其中宏、微和微微层在不同的频率上;在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切换;切换到GSM等其它系统。为了支持频间无缝切换,必须能够在不干扰正常数据流的情况下对其他频率进行测量。由于UE正在连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因此没有时间使用普通接收机对其他频率进行测量。第二个接收机可以用来测量其他频率。但是,为了允许单接收机终端进行频间测量,已经为WCDMA指定了分时隙下行链路模式。当处于下行链路时隙模式时,基站通过删截或把扩频因子减少2来降低连接处理增益。然后可以在不到10ms的时间内发送一个10ms的数据帧,如图14所示。为了补偿降低后的处理增益,以比正常功率更高的功率完成传输。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创建一个最长5ms的空闲时段,在此期间UE不会接收数据。然后这段时间可以用于将接收机调谐到其他频率上,并对其测量信号强度。
由于系统能够提供不同的业务,因此两个链路都需要准入控制。此外,不同的业务需要不同的容量以及不同的质量。因此,将采用业务依赖型准入控制阈值。这些业务依赖型阈值最好优先取决于负载估算,例如基站处接收功率电平作为上行链路负载估算,以及来自基站的总传输功率作为下行链路负载估算。一旦超过拥塞阈值,拥塞控制就会被激活。因此,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阈值都对应一定的负载。这意味着使用与准入控制相同的测量值。但是由于过载发生时所考虑的值变化非常快,为了检测过载,这些测量值必须不断更新。
请求人提出:WCDM同频软切换和更软切换与系统间频间切换属于一个方案,同频软切换使用的绝对切换阈值公开了权利要求1中的预定门限值,图13左侧两个示意图所示窄带CDMA系统即IS-95-A中将候选小区A和小区B加入或者剔除候选小区的过程隐含公开了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测量时机。
合议组认为:对比文件4公开了WCDMA同频软切换和WCDMA系统到GSM系统的系统间切换。对于WCDMA同频软切换,UE能够基于相邻小区广播列表不断搜索新小区,如图13所示的候选小区A和候选小区B的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变化,可见UE已经同时测量候选小区A和候选小区B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在WCDMA同频软切换中测量其他候选小区的信号强度并不会存在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技术问题,同频软切换或更软切换使用的绝对切换阈值和相对切换阈值用于活动集小区的增加和删除,与UE如何启动测量其他蜂窝无线电系统中的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无关。
对于WCDMA系统到GSM系统的系统间切换,为了支持系统间频间的无缝切换,提供了下行链路时隙模式,能够在不干扰正常数据流的情况下,UE利用基站创建的空闲时段测量其他频率的信号强度。尽管对比文件4公开了系统间切换中使用下行链路时隙模式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但是不涉及何时启动采用下行链路时隙模式创建空闲时段用于UE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也就是说,对比文件4仅公开了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终端中使用空闲测量时间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没有公开涉及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的时机的具体步骤。
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4存在区别特征:当由所述终端接收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功率电平低于一个预定门限值时,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其中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向所述终端传送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终端测量由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发送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如果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空闲测量时间。
由此可见,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4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同,因此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4具备新颖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
在权利要求1具备新颖性的基础上,其从属权利要求6-11也具备新颖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
6.2 权利要求13要求保护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对比文件4公开了WCDMA中的UE,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对比文件4中文译文第1112页左栏至第1113页左栏,第1115页的左栏和右栏):具体参见6.1节对权利要求1评述中引用的内容。
基于与上文评述权利要求1类似的理由,对比文件4公开的是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以及在至少一个空闲测量周期期间,测量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隐含公开了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但是对比文件4没有公开涉及UE请求空闲测量周期的时机的装置,即,权利要求13相对于对比文件4的区别特征在于:用于接收由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传送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门限值的装置,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传送的信号强度的装置,用于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的装置(616),用于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一个空闲测量周期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在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该空闲测量周期。
由此可见,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4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同,因此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相对于对比文件4具备新颖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
在权利要求13具备新颖性的基础上,其从属权利要求14和15也具备新颖性,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2款的规定。
7.专利法第22条第3款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7.1以对比文件4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3
7.1.1权利要求1
根据上文6.1节,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4的区别特征在于:当由所述终端接收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功率电平低于一个预定门限值时,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其中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向所述终端传送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终端测量由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发送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如果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空闲测量时间。
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能够确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请求人认为: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4不具备创造性。
合议组认为:如上文评述,对比文件4仅公开了系统间切换中使用下行链路时隙模式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不涉及何时采用下行链路时隙模式创建空闲时段用于终端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比文件4公开的内容不能容易地想到何时或何种情况下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具体步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4不是显而易见的。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避免网络之间额外测量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1.2权利要求13
根据上文6.2节,权利要求13相对于对比文件4的区别特征在于:用于接收由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传送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门限值的装置,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传送的信号强度的装置,用于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的装置(616),用于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一个空闲测量周期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在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该空闲测量周期。
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能够确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3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周期以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基于与上文评述权利要求1的创造性相同的理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比文件4公开的内容不会容易地想到上述用于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装置,权利要求13相对于对比文件4不是显而易见的。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避免网络之间额外测量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3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2以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分别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3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在CDMA系统中进行可靠的系统间切换的方法和设备,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对比文件1中文译文权利要求10-12,说明书第2页第3行至第16页倒数第4行和第19页第3-10行,附图1-4):
在使用CDMA通信时,多个单元可使用同一频谱来传递多个不同的通信信号。在远程单元为空闲时,即在没有正在进行中的呼叫时,远程单元不断地监测来自每个邻近基站的导频信号发射。图2示出一蜂窝式通信网络30,它包括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控制器100和112控制下的第一和第二蜂窝式系统。控制器100和112通过诸如专用电话线、光纤链路等各种装置或通过微波通信链路分别藕合到第一和第二蜂窝式系统的基站。在图2中,有提供第一系统的覆盖区104A-104E的五个示例基站102A-102E以及分别提供第二蜂窝式系统的覆盖区110A-110E的五个基站108A-108E。图2的快速检查表明,控制器112没有与基站102A-102E进行通信的直接通路,而控制器100没有与基站108A-108E进行通信的直接通路。如图2所示,控制器100和112可相互通信。例如,名为“蜂窝式无线电电信系统间操作”的EIA、TIA/IS-41及其随后的修订本定义了在如图2中的系统间数据链路34所示的不同操作区域的交换机之间直接进行通信的标准。为了在基站102A-102E之一和基站108A-108E之一之间提供软切换,呼叫信号和功率控制信息必须在控制器100和112之间传递。控制器到控制器连接的性质可能不支持这些数据的传输。此外,由控制器100所控制的系统和由控制器112所控制的系统的构造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本发明涉及在软切换不可行的两个系统之间提供硬切换的机构。
对远程单元进行编程来监测来自一组相邻基站的导频信号发射。考虑远程单元位于覆盖区104D中但靠近覆盖区110D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如果远程单元开始接收到来自基站108D的可用信号电平,则把此事件报告给基站102D和当前与此远程单元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基站。可通过测量诸如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强度、信噪比、帧差错速率、帧擦除速率、位差错速率和/或相对时间延迟等一个或多个可量化的参数来确定远程单元接收到可用信号电平。在较佳实施例中,测量是基于远程单元接收到的导频信号强度。当在远程单元处检测到可用接收信号电平并使用信号强度报文把该事件报告给基站102D后,可如下进行从基站102D到基站108D的同一频率的远程单元协助的硬切换。
参考图4,其中示出一蜂窝式通信网络40,在该网络中包括在控制器120和140控制下的第一和第二蜂窝式系统。在图4中,第一系统的基站122C-122E和第二系统的基站132C-132E分别共同位于边界覆盖区126、128和130内。网络40还包括由控制器120所控制并分别提供覆盖区124A和124B的基站122A-122B以及由控制器140所控制并分别提供覆盖区134A和134B的基站132C-132E。由于覆盖区126、128和13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在控制器120和140这两者控制下的基站,所以网络40提供的信号强度足以在覆盖区126、128和130内的任何地方进行系统间硬切换。如果两个基站不并置,则基站122C-122E和基站132C-132E中的每一个使用偏移预定量的导频信号按原样地在公共频率上发射。当远程单元位于基站132A的覆盖区内并进入区域212时,它进入了基站132A和基站132D之间的软切换。注意,远程单元还可检测到来自基站122D的导频信号。在较佳实施例中,当远程单元在与基站132A进行通信时,基站122D不是远程单元的相邻组的成员,这是因为基站122D不能成为现行组中的一员。如果基站122D是相邻或剩余组中的成员,则远程单元、基站或这两者可能简单地忽略相应于基站122D的导频信号强度信息。随着远程单元进一步移入基站132D的覆盖区,来自基站132A的信号电平将落到低于T-DROP,且基站132A不再是现行组的成员。当这个情况发生时,通道提供基站132A向远程单元发送命令以进行到基站122D的硬切换。为了进行此切换,只需简单地调整控制器120和控制器140之间的资源。T-DROP是存储在远程单元内并有基站来设定的参数。
权利要求10. 一种用于在远程单元和至少一个基站之间提供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基站可以被控制通过第一组基站的通信的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所控制或被控制通过第二组基站的通信的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所控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由服务提供基站从一天线发射第一导频信号,其中所述服务提供基站由所述第一移动交换中心所控制;由通道提供基站从所述天线发射第二导频信号,其中所述通道提供基站由所述第二移动交换中心所控制;所述远程单元同时与所述第二组基站中的一个基站和所述通道提供基站进行通信;以及当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基站的信号质量测量值落到低于预定电平时,由所述通道提供基站向所述远程单元发射把通信硬切换到所述服务提供基站的命令。权利要求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电平为T-DROP电平,该电平启动所述远程单元和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基站之间通信的终止。权利要求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硬切换后由所述远程单元与所述服务提供基站进行通信;由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基站发射第三导频信号;由所述远程单元测量所述第三导频信号的信号质量;以及当所述第三导频信号的信号质量测量值超过第二预定电平时,由所述服务提供基站发射对通信进行第二硬切换到所述通道提供基站的命令。
对比文件2公开了一种支持系统间软切换的系统间呼叫方法,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中文译文权利要求36,说明书第4页第18行至第20页第25行,附图1-6):如图1所示,两个CDMA蜂窝系统中,相邻基站使用了相同的频率。本发明是一种新型的和经改进的在CDMA蜂窝电话系统中处理无线电话呼叫或其它通信的方法和装置,该CDMA蜂窝电话系统支持进行CDMA蜂窝系统间的软切换。根据本发明,用户单元从第一CDMA蜂窝系统进入到第二CDMA蜂窝系统时,基站控制器确定是否有足够的网络资源可用来进行系统内软切换。如上所述,CDMA蜂窝系统或“CDMA蜂窝陆地网络”(CCLN)被定义成BSC20和与它联接的一组基站22。在图2中,用户单元28被图示也在两个CDMA蜂窝系统的边界上。双箭头实线指示用户单元28已与第一基站22建立了RF接口,因此,与相关的CDMA蜂窝系统建立了RF接口。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用于建立该接口的RF信号根据CDMA技术进行处理。为了本申请的目的,图示的用户单元28目前正与之接口的CDMA蜂窝系统是与其首先建立了无线电通信的CDMA蜂窝系统,被称为地锚CDMA蜂窝系统。此外,与地锚CDMA蜂窝系统相关的任何子系统可以例如利用“地锚”这一字首和系统名字来表示,例如“地锚BSC”和“地锚基站”。同样,包括在系统间软切换中的其他CDMA蜂窝系统可以称为目标CDMA蜂窝系统,与目标CDMA蜂窝系统相关的任何子系统可以例如利用“目标”这一字首和系统名来表示、例如“目标BSC”和“目标基站”。
根据本发明, 当用户单元28移动到位于地锚CDMA蜂窝系统右下的目标CDMA蜂窝系统时,地锚BSC20就开始系统软切换,产生一组信令消息,传送给与第一目标CDMA蜂窝系统有关联的目标BSC20。再参照图2,如果有足够的网络资源可用,则地锚BSC20产生一组附加信令消息,在地描CDMA蜂窝系统与目标CDMA蜂窝系统之间通过两CDMA蜂窝系统之间的连接建立呼叫信道,并利用该呼叫信道建立系统间软切换,以把用户单元转移到第一目标CDMA蜂窝系统。在图5中示出了系统间软切换设置期间进行交换的消息组。当用户单元(SU)29产生导频强度测试报告60,指示用户单元28从与第二CDMA蜂窝系统相关的基站接收到的导频信道的信号强度高于预定电平时,进行系统间软切换。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把该信号以导频强度测量组和相应的导频偏移组的形式提供。选择子系统40内的选择器资源(A-55)接收导频强度测量报告60。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进行的软切换拆却过程期间交换信令消息的时序图。当用户单元28向选择子系统40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报告200,指示正在接收的基站22的导频信道低于预定电平时,开始拆卸。选择子系统40中的选择器资源通过向该呼叫中仍涉及的基站22组发送TCERLM-RLM业务链路计数指示命令202,作为响应,以调整功率控制参数。
权利要求36、一种在地锚蜂窝系统与目标蜂窝系统之间进行系统间呼叫拆卸的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检测到用户单元在第一阂值之上没有检测到所述目标蜂窝系统的导频信道;b)结束所述目标蜂窝系统与所述用户单元之间的链路;以及c)减少所述地描蜂窝系统与所述目标蜂窝系统之间进行的呼叫的数量。
对比文件3公开了一种码分多路通信蜂窝电话系统中的软切换,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说明书第6页第7行至第8页第4段和第13页第3-5段,附图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蜂窝电话系统中在基地台之间进行通话切换的改进,在CDMA蜂窝电话系统中,在所有的单元中使用相同的频带。当通话开始时,确定在该通话期间使用的伪噪声(PN)码地址,码地址可以或由基地台确定或根据移动台的标志预先确定。通话开始以后,移动台继续检查位于邻近单元的基地台发射的导频信号.继续进行导频信号检查是为了确定邻近基地台发射的导频信号中是否有比移动台正与之通信的基地台发射的导频信号强。 当在邻近单元内的基地台发射的导频信号变得比当前单元内的基地台发射的导频信号强时,这表示移动单元已经进入新的单元,应当开始切换。如果移动合18移出了原来的基地台即基地台16的有效区域,通过确定经过另一基地台的通话路线使通话继续。在切换过程中,有两种进行通话切换即确定通过另一基地台路线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叫做基地台起动切换,与用于目前使用的原始第一代模拟量蜂窝电话系统中的切换方法类似。在基地台起动切换的方法中,原始基地台即基地台16注意到移动台18发射的信号下降到低于某一阀值。然后,基地台16向系统控制器10发出切换请求。控制器10把这个请求转发到基地台16附近的所有基地台14、12。控制器发射的请求包括与信道有关的含移动台18使用的PN码顺序的信息。基地台12和14调整接收机的频率到移动台使用的信道,并测量信号强度,通常采用数字技术。如果基地台12和14的接收机有一个报告的信号强度大于原来的基地台报告的信号强度,那么就切换到该基地台。
起动切换的第二种方法叫做移动起动切换。移动台装配有搜索接收机,用于扫描邻近基地台12和14发射的导颇信号和完成其它功能.如果发现基地台12和14导频信号的强度大于基地合16的导频信号的强度,移动台18就发射一个控制信息到当前基地台即基地台16。该控制信号包含有确定信号较强的基地台的信息和请求切换到该基地合的信息。基地台16把该控制信息转送到控制器10。
7. 2.1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终端中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方法。
请求人提出:对比文件1公开了两个蜂窝式系统之间的切换,还公开了阈值T-DROP是由基站设定的公开了权利要求1的“预定门限值”,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仅在于“请求空闲测量时间”,而该区别被对比文件4-7分别公开了;与对比文件1公开内容类似,对比文件2的“预定电平”公开了权利要求1的“预定门限值”,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2的区别仅在于“请求空闲测量时间”,而该区别被对比文件4-7分别公开了;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3的区别在于两个不同蜂窝系统和“请求空闲测量时间”,而对比文件1、2、4分别公开了两个不同蜂窝系统,对比文件4-7分别公开了“请求空闲测量时间”。
合议组认为: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均涉及CDMA系统的同频切换,其中对比文件1涉及不同CDMA系统间硬切换,对比文件2涉及不同CDMA系统间软切换,对比文件3涉及CDMA系统内软切换。基于对比文件1公开的内容,首先,对比文件1涉及如何执行第一蜂窝式系统和第二蜂窝式系统之间的远程单元协助的硬切换,图4和图5示出远程单元从第二蜂窝式系统硬切换到第一蜂窝式系统,其中当与远程单元通信的第二蜂窝式系统中基站132A的信号电平低于T-DROP时,执行到第一蜂窝式系统中基站122D的硬切换,在这个过程中,远程单元可以检测来自第一蜂窝式系统的基站122D的导频信号,即,远程单元已经在同时测量两个不同系统中的基站的信号强度,这是由于第一蜂窝式系统和第二蜂窝式系统均为CDMA系统,不同系统中的多个基站使用同一频谱传递通信信号,在切换过程中,远程单元测量其他系统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并不会存在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技术问题,因此不需要请求空闲测量时间;其次,上述T-DROP是用于基站是否发送硬切换命令的阈值,与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便启动测量其他系统的信号功率电平无关。对比文件2公开的内容与对比文件1类似。对比文件3没有公开系统之间的方案,并且其中基地台启动切换的方案中,不涉及移动台辅助测量,而移动台启动切换的方案中,也不涉及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便启动测量其他系统的信号功率电平。
因此,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整体构成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或对比文件3的区别特征。基于该区别特征,本专利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在避免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情况下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对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而言,对比文件1涉及不同CDMA系统间硬切换,对比文件2涉及不同CDMA系统间软切换,对比文件3涉及CDMA系统内软切换,不论是不同CDMA系统间的多个基站还是同一CDMA系统内的多个基站均使用同一频谱传递通信信号,远程单元在系统间切换中测量其他系统的小区的信号强度并不会存在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技术问题,远程单元不需要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也就是说,基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和对比文件3,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动机去结合使用空闲测量时间测量第二系统的技术方案。
对比文件4公开内容参见上文6.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4仅公开了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终端中使用空闲测量时间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没有公开涉及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的时机的具体步骤,也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对比文件5公开了一种多重码压缩模式DS-CDMA系统和方法,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中文译文权利要求6和8,说明书第1-10栏,附图1-4):关于FDMA或TDMA系统(或混合FDMA/TDMA系统),一个目标是确保两个潜在干扰信号不会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频带。相比之下,码分多址(CDMA)是使用扩展频谱调制来允许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都重叠的接入技术。存在与CDMA通信技术相关联的许多潜在优点。基于CDMA的蜂窝式系统的容量限制预期高于现有模拟技术的容量限制,原因在于宽带CDMA系统的性质,例如改善的干扰分集和语音活动选通(参见第1栏56-66行)。
存在若干常规技术用于确定在多个切换候选者当中应当选择哪种新频率和小区。举例来说,移动台可以帮助确定通信将传送到的最佳切换候选者(和相关联新基站)。通常称为移动辅助切换(MAHO)的此过程涉及移动台周期性地(或按需求)对若干候选频率中的每一个进行测量,以帮助基于某个预定选择准则(例如,最强接收RSSI、最佳BER等)而确定最佳切换候选者。在例如TDMA系统中,可以指示移动台在空闲时隙期间扫描候选频率的列表,使得系统可以在其当前链路上的信号质量降级到低于预定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靠的切换候选者。(参见第2栏46-61行)
不同于TDMA,CDMA不存在空闲时隙可用于切换到其他载波频率。由于移动台无法对网络或移动台中操作的切换评估算法提供任何频率间测量,因此切换决策将在完全不知道移动台所经历的干扰情形的情况下做出,且因此可能是不可靠的。(参见第3栏1-8行)
替代地,多个码的提供可在短码调制器内发生。模式控制装置可例如确定是根据正常传输模式还是压缩传输模式来处理从调制器输出的帧。如果根据压缩模式进行处理,那么将已调制帧输出划分为两个或更多个部分。每一部分使用不同的码进行扩展。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额外码用于数据帧,传输所述帧所花费的时间减少,从而留下空闲周期,在此期间移动台的接收器可调谐到一个或多个不同频率以进行测量。这些测量接着可用于根据已知技术实施切换。(参见第4栏12-26行)
如上所述,本发明将不连续传输引入到CDMA系统中,以用于例如可靠的切换候选评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这是通过使用额外扩展码传输数据帧来实现。这导致被压缩到帧的一部分中的译码信息,从而留下其中不传输功率的残余空闲间隔,如图3B所示。这在本文称为“压缩模式传输”。(参见第7栏58-66行)
正常或压缩模式传输的选择是基于移动台对候选切换信道进行测量所需的频率而做出。此频率是基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各种因数而确定,包括例如在系统内实施的特定切换算法(参见第8栏25-29行)
为移动台的接收器产生空闲时间后,可以将此空闲时间投入于若干有利的用途。首先,接收器可使用此时间来扫描其它频率。除了移动台当前被分配用于作为切换决策的基础的载波频率之外的载波频率的评估是通过在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中使用压缩传输模式基于常规预定基础来执行。移动台在压缩模式帧的空闲部分期间对其它载波频率执行测量(例如.载波信号强度、导频信道信号强度或位错误率),因为在此时间期间不需要监听移动台当前链接到的基站。在切换到另一频率之后.可以任何合适方式实行对所述频率的评估。(参见第9栏1-10行)
压缩模式在此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是以由移动台或网络确定的速率间歇性地使用,然而,网络可能优选地控制压缩模式传输对于下行链路的使用。移动台或网络可以基于多种因数确定压缩模式的使用频率,例如无线电传播条件、移动台的速度和其它干扰因数、相对呼叫密度以及对较可能需要切换的小区边界的接近度。此信息与在系统中使用的测量和切换算法的细节结合可以由模式控制装置400使用以确定将选择正常传输模式还是压缩传输模式。(参见第9栏15-27行)
对比文件5涉及CDMA系统内频率之间的小区切换,对于为小区切换提供频率间的测量,公开了终端使用压缩模式传输时的空闲时间测量其他频率上的小区。基于对比文件5公开的内容,首先,对比文件5背景技术中公开的有关TDMA通信技术内容,在“系统可以在其当前链路上的信号质量降级到低于预定质量阈值的情况下确定可靠的切换候选者”之前,已经“指示移动台在空闲时隙期间扫描候选频率列表”,也就是说,在使用预定质量阈值之前,移动台已经开始测量候选频率列表中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使用该预定质量阈值与移动台如何启动测量无关。而且对于TDMA而言,下行信道存在空闲时隙,移动台在除了分配给该移动台的时隙之外的时隙期间不接收任何信息,移动台具有空闲的非使用时隙,移动台利用该非使用时隙测量其他频率基站的信号的场强,不会对当前的连接造成干扰,也不会影响系统容量,因此移动台不需要请求空闲测量时间即可测量其他频率。其次,对比文件5发明内容公开的是在CDMA系统内频率之间的小区切换,移动台在压缩模式帧的空闲部分期间对其他载波频率执行测量,还公开了移动台或网络确定压缩模式使用频率的因数,包括无线电传播条件、移动台的速度和其它干扰因数、相对呼叫密度以及对较可能需要切换的小区边界的接近度。然而,对比文件5不涉及系统间切换中的测量,对于由移动台控制压缩模式的使用频率,仅仅列举了多种因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并不能因此得到确定压缩模式的使用频率的具体技术方案。因此,对比文件5没有公开如何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具体步骤,也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对比文件6公开了一种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中文译文说明书第4-8栏,附图1-8):本发明的另一个更具体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相对于控制区域设置的控制站,所述控制区域由多个无线电区域组成;相对于每个所述无线电区域设置的基站;和能在所述控制区域内移动的移动台,其中所述移动台包括:第一装置,用于不断地监视所述移动台与所述移动台当前与之通信的第一基站之间的无线电线路的质量,所述第一基站是相对于第一无线电区域设置的;第二装置,其耦合到所述第一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无线电线路的质量在容许范围之外的劣化;第三装置,其耦合到所述第二装置,用于使用未被所述移动台用于通信的空闲时隙连续检测从与所述第一基站相邻的基站接收的信号的场强,并用于确定最大场强;第四装置,其耦合到所述第三装置,用于向所述第一基站提供与从其接收到具有最大场强的信号的第二基站相关的预定信息以做出切换请求;和第五装置,用于响应于切换消息结束与所述第一基站的通信,所述第二基站是相对于与所述第一无线电区域不同的第二无线电区域设置的。所述第一基站包括用于响应于来自所述移动台的切换请求向所述控制站提供切换请求消息的装置。所述控制站包括用于响应于所述切换请求消息执行切换过程的装置。(参见第4栏第16-45行)
本发明采用时分复用接入(TDMA)系统,如图6所示,为每个无线电区域RZ分配一个控制信道C-CH,并且移动台MR的接收系统可以通过在除了移动台MR所使用的时隙之外的时隙期间扫描相邻基站BS的控制信号的频率来在任意时间测量来自每个基站BS的信号的场强。被扫描的控制信号的频率对应于例如分配给每个无线电区域RZ的控制信号的频率组f1至f7。(参见第6栏第1-9行)
在图8所示的步骤S1中,移动台MR基于从基站BS1接收的信号的场强和解调信号的误码率,不断地监视无线电线路的质量。例如,当移动台MR从无线电区域RZ1移动到无线电区域RZ2时,在步骤S2中,移动台MR检测到场强或误码率已经劣化并且现在在容许范围之外。移动台MR使用除了移动台MR用于与基站BS1通信的时隙之外的空闲时隙,并且在步骤S3中连续检测来自每个相邻基站BS2至BS7的语音信号或控制信号的场强,其中控制信号具有与由相应基站BS2至BS7覆盖的无线电区域RZ2至RZ7相对应的频率。在步骤S4中,移动台MR确定检测到的场强中的最高场强,以便确定将接替基站BS1的通信的基站。(参见第6栏第46-66行)
在图10中,接收器1具有与图4所示的接收器10相同的结构。错误率检测器2不断地检测用于移动台MR和基站BS之间的通信的语音信道V-CH的解调信号的误码率,以便检测无线电线路的质量。电路3将错误率检测器2检测到的误码率与阈值进行比较,并将场强检测器18检测到的场强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当误码率和场强小于相应阈值超过预定时间时检测到通信质量的劣化。(参见第7栏第31-42行)
为了方便起见,假设移动台MR在使用语音信道V-CH的时隙“a”与基站BS1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当分别由场强检测器18和错误率检测器2检测到的场强和误码率(步骤S1)劣化到在相应定时器32和31中设置的预定时间内持续小于相应阈值的值(步骤S2)时,控制器4基于OR电路33的输出控制合成器11,以便连续检测来自相邻基站BS2至BS7的信号的场强(步骤S3)。换句话说,合成器11使用时隙“b”和“c”连续扫描分别分配给基站BS2至BS7的控制信号的频率f2至f7。”(参见第8栏第49-62行)
基于对比文件6公开的内容,尽管对比文件6的移动台在基于阈值判断其与当前基站的通信质量劣化时,使用不接收信息的时隙连续扫描临近基站的信号的场强。但是,对比文件6公开的是移动台在TDMA系统内的基站之间的切换,不涉及系统之间的切换,不涉及如何启动对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测量的技术问题。而且,对于TDMA通信技术而言,下行信道存在空闲时隙,移动台在除了分配给该移动台的时隙之外的时隙期间不接收任何信息,移动台具有空闲的非使用时隙,移动台利用该非使用时隙测量其他频率基站的信号的场强,不会对当前的连接造成干扰,也不会影响系统容量,因此对比文件6的技术方案中的移动台不需要请求空闲测量时间,没有公开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对比文件7公开了一种用于宽带DS-CDMA系统中的频间测量的压缩模式技术,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参见中文译文第231-232页):宽带DS-CDMA(WCDMA)主要由于其有效地支持混合的服务和多媒体应用的潜力而被视为第三代系统的有前景的多址方案候选者。为了完全利用WCDMA系统的容量,应在每个小区中再用载波频率。这继而导致需要在小区边界附近使用所谓的软切换(SOHO)以避免对相邻小区的过度干扰。SOHO中的移动站(MS)连接到多个基站(BS),从而出现宏分集效应。假设在整个系统中的所有小区中仅使用一个载波频率,那么可以相对容易地使用用于所有第二代系统中的提高的HO性能的移动辅助切换(MAHO)技术;MS连续地扫描到周围小区的链路质量,并且向网络(NW)报告测量,所述网络使用所述报告作为(SO)HO决策的基础。因为可以在HO执行之前确定到目标BS的至少某一水平的同步,所以这使得实际的HO是快速的(低概率的数据损失),并且因为促进了良好的目标BS决策,所以使得实际的HO是可靠的(低概率的呼叫损失)。在系统中具有一个以上载波频率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应对频间HO(IFHO)的问题。存在其中需要IFHO的若干情形:多载波小区仅位于高业务量区域中的系统:在高业务量区域的边界处切换。分层小区结构(HCS)[2][3]:小区层之间的切换。系统间HO:切换到其他第三代系统或第二代系统,例如GSM。需要基于DS-CDMA的第三代蜂窝系统中的频间切换IFHO的若干情形包括系统间切换HO,切换到其他第三代系统或第二代系统,例如GSM。在[1]中引入压缩模式(CM)的概念以作为在不必添加任何额外硬件的情况下促进MA-IFHO的方法。在CM中,BS将发送到MS的信息“压缩”成比正常模式更短的时间帧,从而产生让MS接收器切换到其他频率并且执行链路测量的空闲时间。因为在CM中将一直存在一定的性能损失,所以连接将仅偶尔进入CM(例如,通过控制网络)。CM原则上可以用于以下功能:在其他频率上对BS的链路质量测量(MAHO测量)。
对比文件7公开了宽带DS-CDMA(WCDMA)系统向第二代系统(例如GSM)的频间切换,公开了压缩模式。对比文件7公开内容与对比文件4类似,还公开了“在压缩模式CM中将一直存在一定的性能损失,所以连接将仅偶尔进入CM(例如,通过控制网络)”,提出了需要控制压缩模式使用频率的问题,但仍然没有公开如何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便启动测量其他系统的信号功率电平的具体步骤,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对比文件1或对比文件2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4-7中的任一个,或在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1、2或4中的任一个,对比文件4-7中的任一个和本领域公知常识以得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避免网络之间额外测量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2.2 权利要求13
权利要求13要求保护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
基于和权利要求1类似的理由,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整体构成与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或对比文件3的区别特征。基于该区别特征,本专利权利要求13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在避免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情况下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对比文件4公开内容参见上文6.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4公开的是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以及在至少一个空闲测量周期期间,测量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隐含公开了实现该功能的装置。没有公开涉及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的时机的具体步骤,也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对比文件5公开内容参见上文7.2.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5公开了终端使用压缩模式传输时的空闲时间测量其他频率上的小区,但是,对比文件5没有公开如何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具体步骤,也没有给出足够的启示。
对比文件6公开内容参见上文7.2.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6的技术方案中的移动台不需要请求空闲测量时间,没有公开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对比文件7公开内容参见上文7.2.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7公开内容与对比文件4类似,但仍然没有公开如何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便启动测量其他系统的信号功率电平的具体步骤,没有给出足够的技术启示。
也没有证据表明上述区别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对比文件1或对比文件2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4-7中的任一个,或在对比文件3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1、2或4中的任一个,对比文件4-7中的任一个和本领域公知常识以得到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避免网络之间额外测量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3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3 以对比文件5和对比文件7分别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3
对比文件5公开了一种多重码压缩模式DS-CDMA系统和方法,具体公开的内容参见上文7.2.1节。对比文件7公开了一种用于宽带DS-CDMA系统中的频间测量的压缩模式技术,具体公开的内容参见上文7.2.1节。
7.3.1权利要求1
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终端中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方法。
请求人认为:对比文件5公开了压缩传输模式的使用频率基于多种因数,包括移动台的速度、干扰负载、相对呼叫密度以及对小区边界的接近度,与权利要求1的区别仅在于“两个不同蜂窝系统之间的切换”;对比文件7与权利要求1的区别仅在于“两个不同蜂窝系统之间的切换”。上述区别被对比文件1、对比文件2或对比文件4公开。
合议组认为:参见上文7.2.1节对对比文件5和对比文件7公开内容的评述。由此确定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5的区别特征在于: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和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之间;当由所述终端接收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功率电平低于一个预定门限值时,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其中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向所述终端传送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终端测量由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发送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如果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空闲测量时间。
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能够确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系统间切换中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启动对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测量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由此确定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7的区别特征在于:当由所述终端接收的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基站的信号功率电平低于一个预定门限值时,启动测量由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其中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向所述终端传送至少一个门限值,所述终端测量由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所发送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如果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则所述终端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空闲测量时间。
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能够确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启动对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测量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对比文件1和2公开内容参见上文7.2节和7.2.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4公开内容参见上文6.1节的引用和评述,未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也没有给出相应技术启示。在对比文件5或对比文件7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1、2和4中的任一个以得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避免网络之间额外测量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3.2 权利要求13
权利要求13要求保护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
基于和权利要求1类似的理由,权利要求13与对比文件5之间的区别特征在于: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和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之间;用于接收由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传送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门限值的装置,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传送的信号强度的装置,用于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的装置(616),用于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一个空闲测量周期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在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该空闲测量周期,用于在至少一个空闲测量周期期间,测量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的装置。
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能够确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3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系统间切换中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启动对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测量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权利要求13与对比文件7之间的区别特征在于:用于接收由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传送给所述终端的至少一个门限值的装置,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传送的信号强度的装置,用于比较所测量的信号强度与所述门限值的装置(616),用于向所述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请求一个空闲测量周期的装置,所述装置用于在所述测量的信号强度低于所述门限值时,请求该空闲测量周期。
基于上述区别特征能够确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3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触发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以启动对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测量以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对比文件1和2公开内容参见上文7.2节和7.2.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4公开内容参见上文6.1节的引用和评述,未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也没有给出相应技术启示。在对比文件5或对比文件7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1、2和4中的任一个以得到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避免网络之间额外测量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3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4 以对比文件6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评述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13
对比文件6公开了一种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具体公开的内容参见上文7.2.1节中对比文件6的引用。
请求人认为:对比文件6公开了移动台启动测量的时机和具体步骤,如图8中的步骤S2和S3,结合对比文件4公开的系统间切换以及利用下行链路时隙模式测量其他系统的信号强度,公开了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
合议组认为:参见上文7.2.1节对对比文件6公开内容的评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整体构成与对比文件6的区别特征。基于该区别特征,本专利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在避免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情况下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如前所述,对比文件6公开的技术方案,不涉及系统间切换如何启动对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测量的技术问题。并且,由于下行链路本身存在空闲的非使用时隙,移动台测量其他频率小区时不存在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技术问题,不需要请求空闲测量时间,也就是说,基于对比文件6,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动机去结合在系统间切换中使用空闲测量时间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技术方案。
对比文件1和2公开内容参见上文7.2节和7.2.1节引用和评述,未公开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也没有给出技术启示。对比文件4公开内容参见上文6.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4仅公开了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的终端中使用空闲测量时间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没有公开涉及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的时机的具体步骤,也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在对比文件6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1、2和4中的任一个以得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避免网络之间额外测量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4.2 权利要求13
权利要求13要求保护一种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启动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的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
基于和权利要求1类似的理由,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整体构成与对比文件6的区别特征。基于该区别特征,本专利权利要求13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系统间切换中如何在避免干扰系统操作、减少系统容量的情况下启动测量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从而避免系统之间的额外测量。
对比文件1和2公开内容参见上文7.2节和7.2.1节引用和评述,未公开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也没有给出技术启示。对比文件4公开内容参见上文6.1节的引用和评述,对比文件4公开的是蜂窝无线电系统终端在使用第一蜂窝无线电系统时能够测量由至少一个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所传送的信号功率电平,以及在至少一个空闲测量周期期间,测量所述第二蜂窝无线电系统的至少一个基站的信号强度,隐含公开了实现该功能的装置。没有公开涉及UE请求空闲测量时间的时机的具体步骤,也没有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
在对比文件6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对比文件1、2和4中的任一个以得到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
包含上述区别特征的权利要求13的技术方案,能够获得避免网络之间额外测量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3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5 从属权利要求2-12和从属权利要求14-15
请求人在评述从属权利要求时进一步引用了对比文件8和对比文件9,然而没有公开上述区别特征,也没有给出技术启示。当引用的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12也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当引用的权利要求13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14-15也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综上所述,请求人关于权利要求1-15的所有无效理由均不成立。
三、决定
宣告00809377.6号发明专利权部分无效,在专利权人2018年12月14日提交的权利要求1-15的基础上维持本专利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