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系统和方法-无效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系统和方法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40767
决定日:2019-06-24
委内编号:4W108427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0710080384.2
申请日:2007-03-08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10-05-26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班秀琴
主审员:程华
合议组组长:郑直
参审员:郭晓宇
国际分类号:H04N7/26,H04N7/32,H04L29/12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
决定要点:权利要求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之间的区别特征或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或被其他对比文件所公开,所起作用均与该区别特征在权利要求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中为解决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则认为现有技术整体上存在改进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从而获得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的技术启示。
全文:
本专利的专利号为200710080384.2,申请日为2007年03月08日,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05月26日。本专利授权公告时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 一种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包括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视频数据源中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所述用户终端包括:
I帧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获得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
数据解析单元,用于解析接收的所述视频数据源或所述I帧数据源,获得当前播放I帧序数,并发送给第三存储单元;
第三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当前播放的I帧序数;
其中,当用户终端收到快进或快退操作命令后,将所述操作命令和收到所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端;所述服务器端根据所述操作命令和收到所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获得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并发送给用户终端进行播放。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还包括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视频数据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端还包括第一网络接口单元、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命令解析单元和数据调度单元,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终端发来的用户操作命令和I帧序数并转发给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或者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发来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并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将收到的用户操作命令和I帧序数分别发送给所述命令解析单元和所述数据调度单元,所述数据调度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命令解析单元发来的用户操作命令和接收的I帧序数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获取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并转发给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还包括用户操作单元、第二网络接口单元、第二数据处理单元、和解码单元,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用户操作单元发来的操作命令和第三存储单元发来的当前播放的I帧序数并转发给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单元或者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单元发来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并转发给所述I帧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解析单元将对所述I帧数据源解析得到的当前播放I帧序数发送给第三存储单元的同时,还发送给所述解码单元,所述解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播放I帧序数进行解码输出。
5. 一种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该服务器端包括第一存储单元;该用户终端包括I帧数据处理单元、数据解析单元和第三存储单元,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服务器端第一存储单元存储视频数据源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
B、当所述用户终端收到快进或快退操作命令后,将所述操作命令和收到所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端;
C、所述服务器端根据所述操作命令和所述收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从所述第一存储单元获得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并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D、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得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并进行播放;
其中,所述用户终端I帧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获得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所述数据解析单元解析接收的所述视频数据源或所述I帧数据源,获得当前播放I帧序数并存储到所述第三存储单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B1、所述用户终端中的用户操作单元将所述操作命令发送给第二数据处理单元;
B2、第三存储单元将所述收到所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单元;
B3、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单元将所述操作命令和所述收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通过第二网络接口单元发送给所述服务器端。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收到所述操作命令后,停止解码;
所述服务器端收到所述操作命令后,停止发送视频数据源。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服务器端中的第一网络接口单元收到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单元发来的所述操作命令和所述收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并通过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分别转发给命令解析单元和数据调度单元;
C2、所述命令解析单元将所述操作命令解析后发给所述数据调度单元,所述数据调度单元根据解析后的操作命令和所述收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从第一存储单元定位获取所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
C3、所述数据调度单元将所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通过所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和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单元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第二网络接口单元收到所述第一网络接口单元发来的所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通过所述第二数据处理单元发送给I帧数据处理单元;
D2、所述I帧数据处理单元对所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进行处理,得到所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
D3、数据解析单元对从所述I帧数据处理单元获得的所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进行解析,获得当前播放的I帧序数,发送给第三存储单元;
D4、所述数据解析单元对所述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解析后发给解码单元进行解码播放。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4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每一个I帧数据作相应的延迟后进行解码播放。
11.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E、当所述用户终端收到播放命令后,停止解码;
F、所述用户终端向所述服务器端发送播放命令和收到播放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
G、所述服务器端根据所述播放命令和所述收到播放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获得视频数据源,并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进行播放。”
请求人于2019年01月28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理由是本专利权利要求1-11均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四款,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以及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权利要求1和5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宣告本专利权利要求1-11全部无效,同时提交了如下证据:
附件1-1:本专利授权公告文本;
附件2-1:公开号为US2OO60093318A1的美国专利说明书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6年05月04日。
请求人认为:(一)权利要求1、10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在说明书中未充分公开。基于与权利要求1相同的理由,权利要求2-4、5-11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的规定。(二)“拖动进度条来实现”、“快进快退播放”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对于权利要求1-11的每个技术特征,本专利说明书均未记载任何的具体实现方式。权利要求1-11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的规定。(三)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不清楚,基于相同的理由,引用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2-4以及方法权利要求5-11也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四)权利要求1、5缺少必要技术特征,不符合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五)相对于附件2-1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权利要求1-11不具备创造性。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2月15日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将无效宣告请求书及证据副本转给了专利权人,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请求人于2019年02月26日补充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及如下证据:(编号续前)
附件2:公开号为US2OO60093318A1的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6年05月04日(具体内容与附件2-1一致);
附件3:专利号为US7155109B2的美国专利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6年12月26日;
附件4:公开号为US6848117B1的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5年01月25日;
附件5:公开号为CN128074l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1年01月17日;
附件6:公开号为US6O65O5OA的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0年05月16日;
附件7:公开号为US2OO40033O53A1的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及其中文译文,公开日为2004年02月19日;
附件8:公开号为CN155664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公开日为2004年12月22日。
关于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的无效理由,请求人提出的证据组合方式为:针对权利要求1、5,附件2结合公知常识,附件2结合附件3,附件2结合附件3、公知常识,附件2结合附件4,附件2结合附件4、公知常识,附件3结合公知常识,附件3结合附件2,附件3结合附件2、公知常识,附件3结合附件5、公知常识,附件3结合附件2、附件5,附件3结合附件2、附件5、公知常识,附件4结合公知常识,附件4结合附件2,附件4结合附件2、公知常识,附件4结合附件5、公知常识,附件4结合附件2、附件5,附件4结合附件2、附件5、公知常识,附件5结合公知常识,附件5结合附件2、公知常识,附件5结合附件3、公知常识,附件5结合附件2、附件3,附件5结合附件4、公知常识,附件5结合附件2、附件4,附件5结合附件2、附件3、公知常识,附件5结合附件2、附件4、公知常识。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或分别被附件2-5公开。权利要求3、4、6的附加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或分别被附件2-4公开。权利要求7、11的附加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或部分被附件6公开,部分被附件7公开。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或部分被附件2公开,部分被附件3公开,或被附件4公开。权利要求9的附加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或部分被附件2公开,部分被附件3公开,部分被附件4公开。权利要求10的附加技术特征为公知常识,或被附件8公开。
国家知识产权局本案合议组于2019年03月08日发出转送文件通知书,将2019年02月26日请求人提交的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及其所附附件转送给专利权人。
专利权人针对上述无效宣告请求于2019年04月23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并认为本专利符合专利法以及专利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专利权人对请求人提交的附件3的附图3的“SELECTING CERTAIN KEY FRAMES TO SEND TO RENDERING DEVICE(S)300”和322“SKIP OVER THE INCREMENTAL DURAT10N OF CONTENT”的中文译文有异议,准确的译文分别如下:“选择某些关键帧,以发送到渲染装置300”;“跳过内容的持续增量时间”。
国家知识产权局本案合议组于2019年04月28日发出转送文件通知书,将2019年04月23日专利权人提交的无效宣告程序意见陈述书及其所附附件转送给请求人。
国家知识产权局本案合议组于2019年04月29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2019年05月28日举行口头审理。
针对本案合议组于2019年04月28日发出的转送文件通知书,请求人于2019年05月23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出席了本次口头审理。在口头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对对方出庭人员的身份和资格无异议,对合议组成员和书记员无回避请求。本案合议组将无效宣告请求人于2019年05月23日提交的意见陈述书当庭转送给专利权人。专利权人对请求人提交证据的真实性、公开时间均无异议。关于附件3附图3中两处中文译文,专利权人认为其翻译与请求人提交的译文内容并无实质性差别,对请求人提交的所有外文证据的中文译文均予以认可。双方当事人结合提交的书面意见充分陈述了各自的观点,其中创造性无效理由的证据组合方式与意见陈述书中的一致。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一)审查基础
专利权人在此次无效宣告请求案中并未对权利要求做出修改,此次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以本专利授权公告的文本为审查基础。
(二)证据认定
附件2、3、8均为专利文献,专利权人对其真实性和公开时间均无异议,对请求人提交的附件2、3的中文译文也无异议。附件2、3、8的公开时间均早于本专利的申请日,可以作为现有技术用于评价本专利的权利要求是否具有创造性。附件2、3的中文译文以请求人提交的为准。
具体理由的阐述
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定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定和进步。”
1、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一种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系统,附件3公开了一种具有灵活特技播放的可编程录像机,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内容(参见附件3中文译文说明书第2页第1-7行,第4页第13-14行,第8页第10-15行,第9页第4-27行,第10页第18-26行,第11页第7-9行、第11页第21行-第12页第3行,第12页第28行—第13页第4行,第13页第6-10行,第15页第5-18行,附图2、3、4、5):
PVR和其他数字播放装置提供特技播放功能,这是改变记录数据的播放速度的能力,从而可以以不同于广播的速率回放记录节目。特技播放功能还使记录的节目能够以慢动作、快动作、反向等方式播放。……特技播放功能的一个问题是,播放速度仅限于内置于FVR装置中的一组有限的播放速度,观众不能以观众可能希望的其他播放速度播放记录的节目。由现有PVR装置启用的播放速度也可以受到其他约束的限制,例如,PVR和渲染装置之间的通信链路的带宽容量。
本发明扩展到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使得数据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渲染装置以期望播放速度渲染。
图2示出了用于实践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合适的环境。如图所示,诸如PVR等计算系统220连接到存储介质240和多个渲染装置260。在使用期间,计算系统220处理存储在存储介质240上的多媒体数据,并将该数据传输到渲染装置260,从而可以渲染该数据。每个渲染装置260可以包括电视、监视器、音频系统和能够显示视频数据和/或播放音频数据的其他装置。
写入模块242被配置为通过连接230从数据源210接收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写入存储介质240,以便可以在以后访问数据。必要时,写入模块242还用于将数据解压缩、解复用和分割成适当的数据样本,例如,音频和视频样本,这些数据样本可以在存储介质240中存储并索引。写入模块242还可以被配置为在接收数据时为该数据分配时间戳,除非适当的时间戳己经分配给数据。分配给数据的时间戳对应于最终显示数据时渲染数据的预期播放速度。
读取模块244被配置为响应于在连接到计算系统220的一个或多个渲染装置260上渲染数据的适当用户请求,来读取存储在存储介质240上的数据。
时间戳缩放模块246被配置为在适当的渲染装置260渲染数据之前缩放分配给数据的时间戳。根据一个实施例,时间戳缩放模块246响应于以与预期播放速度不同的速度播放数据的用户请求,改变分配给数据的时间戳。时间戳缩放模块246自动缩放将传输到渲染装置的数据中选择的帧,尽管时间戳缩放模块246被示为包括在计算系统220内,时间戳缩放模块246也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渲染装置260内。尤其地,一旦从计算系统220接收到选定帧,渲染装置可以在解码选定帧时缩放分配给选定帧的时间戳。
由计算系统220处理(例如,由读取模块244读取,由时间戳缩放模块246缩放)的数据最终通过适当的通信链路(例如,连接270)传输到适当的渲染装置260。连接270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通信链路,包括电缆和光学连接、地面天线系统、卫星系统以及能够向渲染装置260传输数据的其他装置和系统。
图3示出了一种用于选择数据和缩放分配给数据的时间戳的方法,从而最小化必需处理和传输给渲染装置的数据量。
首先,计算系统220接收由一个或多个渲染装置以期望播放速度渲染所存储的数据的用户请求(动作310)。
接收到以期望播放速度的用户对数据的请求时,只有选定数据帧应该传输到渲染装置,用于随后渲染(动作312)。可以基于各种因素确定仅将选定数据帧传输到渲染装置(动作312)。
如图3所示,本方法包括用于选择要发送到适当的渲染装置的某些关键帧的步骤(步骤300),这将根据相应的动作来描述(动作314、316、318、320和322)。尤其地,用于选择要发送的关键帧的步骤(步骤300)包括读取数据帧(动作314)、计算要在选定关键帧之间跳过的多媒体数据的增量持续时间(动作316)、识别第一个遇到的关键帧(动作318)、选择所识别的关键帧(动作320)以及跳过多媒体数据的增量持续时间(动作332)的相应动作。
读取数据帧的动作(动作314)应该广义地解释为包括检查多媒体数据足以识别帧何时是关键帧的任何动作。关键帧是可以独立于其他帧被读取、处理(例如,解码)和渲染的帧。例如,在MPEG中,“I帧”是关键帧,因为可以在不参考MPEG流中的任何其他帧的情况下读取和渲染这些帧。
增量帧是依赖于其他帧并且不能独立渲染的帧。因此,在MPEG流中,如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I帧被认为是关键帧,因为可以独立于其他帧读取和渲染这些帧,而B和P帧被认为是增量帧,因为这些帧依赖于其他帧。
如图4所示,一些帧己经分配了时间戳,由t=(n)表示,其中,t是时间,n是以秒为单位分配给相应帧的时间戳。例如给关键帧I1分配0秒的时间戳,给增量帧P1分配0.1秒的时间戳,给增量帧P2分配0.2秒的时间戳,给增量帧P3分配0.3秒的时间戳,给关键帧I2分配0.4秒的时间戳,依此类推。
在关键帧模式下,只有关键帧传输到适当的渲染装置。例如,图5示出了将由渲染装置以1x(正常)、5x和10x的速度渲染的从图4的数据样本400中选择的关键帧。
图5还示出了如何缩放分配给关键帧的时间戳,使得将在对应于期望播放速度的适当持续时间内渲染关键帧。例如,以5x的播放速度(如果播放了每个帧,则相当于每秒150帧的速度),分配给每个关键帧的时间戳将缩小5倍,使得每个帧显示的时间为先前分配给帧的时间的1/5。同样,以10x的播放速度,分配给每个关键帧的时间戳缩小了10倍,因此,每个帧显示的时间为先前为正常回放分配的时间的1/10。
由此可知,附件3同样涉及视频的快进快退系统,计算机系统220和渲染装置通过网络链路相连接。视频数据在系统存储并索引。计算系统接收由渲染装置以期望播放速度渲染所存储的数据的用户请求。接收到以期望播放速度的用户对数据的请求时,只有选定数据帧应该传输到渲染装置。在关键帧模式下,只有关键帧即I帧传输到适当的渲染装置。写入模块在接收数据时为数据分配时间戳,即视频数据与时间戳对应存储,分配给数据的时间戳对应于最终显示数据时渲染数据的预期播放速度。读取模块响应于在渲染装置上渲染数据的适当用户请求,来读取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所谓的响应用户的快退快进请求,系统需要获取快退快进命令以及当前播放的视频帧的信息。也就是说服务器获得用户发出的快进快退操作命令,确定所针对的视频数据起始位置,获得并发送快进快退期间的视频数据流给用户终端。时间戳缩放模块也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渲染装置内,一旦从计算系统接收到选定帧,在解码选定帧时缩放分配给选定帧的时间戳。即根据服务器发送的I帧数据,其中包含有时间戳信息,用户终端针对不同的播放速度改变分配给I帧的时间戳从而获得快进快退播放期间的数据源并播放。渲染装置播放视频数据时,必然需要解析视频数据或I帧数据,按照时间(或顺序)播放。
附件3的技术方案与本专利的技术方案整体思路相同,快进快退期间只有相关的I帧数据传输到用户终端,均是通过调整I帧的播放间隔来实现快进快退。本专利是调整I帧数据的时间间隔值,附件3是对时间戳进行缩放,即分别通过记录间隔时间、绝对时间进行播放间隔的调整。
经过对比分析可知,权利要求1与附件3的区别在于:1)与I帧数据对应存储的是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I帧数据处理单元也是依据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获得快进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2)在服务器端专门设置存储单元,存储视频数据源中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3)用户终端包括数据解析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别用于获取或存储当前播放I帧序数,用户终端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数据包括I帧序数,服务器端基于I帧序数获取相应的视频数据。基于上述区别特征,权利要求1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具体采用何种控制参数获取、调整快进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如何加快数据获取的响应速度;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确定快进快退播放的起始或结束的位置。
针对区别特征1),存储视频数据流时,不仅要存储视频帧,通常还有相关的控制信息相对应一并存储,如帧的大小,存储位置,序列号或时间戳,周期或时间间隔等等。调用视频数据流时,通过序列号或时间戳,亦或存储位置来定位调用。视频帧的时间戳表明从视频流起始时刻至该帧播放的一段时间,时间戳的缩放实质是时间段的缩放。通过解析时间戳可以获得帧的排序信息,由视频帧的时间戳信息也可以计算获得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论是采用帧序数结合时间间隔的方式,还是采用时间戳的方式,均是视频播放领域帧的识别与处理的公知常识。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启示能够想到存储并调整I帧数据时间间隔从而获得快进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
针对区别特征2)、3),附件2公开了一种视频流中的特技模式生成,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内容(参见附件2中文译文说明书第8页第13-14、26-27行,第9页第4-5、13-15、22-28行,第10页第8-15行,第11页第27行—第12页第9行,第12页第17-24行,第13页第1-26行,第16页第24—28行,第18页第11-16行):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生成特技重放视频流的配置10的示意图。
内容提供商系统12包括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光盘组成的稳定存储介质14,从该存储介质14中提供内容,作为根据MPEG格式传输的视频流。……接收机以与标准重放速率不同的增强感知速率,通常以快进或快退速率,呈现接收到的特技重放编码模式视频流。
通常,接收机21包括位于诸如观看者23的家30等位置的电视机24和机顶盒解码器22。解码器接收、解码并在必要时解密视频流,并将解码的视频流提供给电视。
系统12将要形成为一个或多个文件中的视频流的视频内容存储在介质14上,这些文件在本文中通过示例假设为单个文件15。文件15通常包括音频和视频数据系统,视频数据包括根据MPEG格式与P帧和/或B帧交织的I帧。通常,包括文件15的1帧副本的文件17也存储在介质14上。……PU28生成文件17中的I帧的索引表16,该表列出了I帧及其在文件中的相应位置。
在识别步骤43中,PU28识别文件15的I帧,并在单独的文件17中生成和存储I帧副本。
在索引步骤44中,PU28为确定每个I帧的序列号以及文件17中的位置,用于开始存储在文件中的每个I帧。通常,PU28还确定每个相应I帧的大小。
在最后的步骤46中,PU28存储表16,包括每个I帧的序列号、其开始的对应位置以及I帧的大小(如果处理单元在步骤44中己经确定了这些)。流程图40随后终止。应当理解,表16对文件17的I帧进行索引。
通常,存储在文件17中的I帧间隔大约1秒钟。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针对40ms周期的帧生成大约8的缩放系数,组合器88通常在连续的I帧之间注入两个ZP帧。组合器88通常被配置为将注入的ZP帧的实际数量从零向上改变,使得MPEG标准强加的缓冲模型既不下溢也不上溢。
在初始步骤102中,响应于观看者23按下快进或快退按钮27、29,PU28接收特技重放请求,在本文中假定来自解码器22。具有缩放播放命令的形式的请求是针对要在接收机21以增强的感知速率观看的帧序列。PU28然后触发开关78,使得特技重放路径82可操作。
在第二步骤104中,PU28确定特技重放请求所需的初始I帧。通常,从路径80传输的最后一个I帧中确定初始1帧。如果在缩放播放命令中接收到的缩放系数为正,则初始I帧是最后一个I帧之后的I帧。如果在缩放播放命令中接收到的缩放系数为负,则初始I帧是最后一个I帧之前的I帧。
或者,缩放播放命令也可以包括I帧序列号,或者正在观看的电影的时间,以便从文件17中开始检索。例如,如果观看者23使用滚动条请求快进或快退序列,而不是按下快进按钮27或快退按钮29,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定位步骤106中,PU28使用表16来定位初始I帧,并从文件17中检索从初始I帧开始的I帧序列。
在输出步骤114中,组合器88将与其一起操作的I1帧连同构建的ZP帧一起转发到多路复用器74。如步骤106开始的虚线箭头所示,组合器88然后开始根据步骤106、108和112处理缓冲器86中的后续I帧。多路复用器74处理其接收到的帧,并经由模块75将处理后的帧作为电影流传输到接收机21,如上面参考图3所述。
在使用生成器218,而非生成和索引单独的文件17时,如上面参考图2所述,PU28索引文件15,使得表16包括文件15的每个I帧的序列号及其在文件中的开始和结束的相应位置。
由此可知,附件2同样涉及一种快退快进播放系统。内容提供商系统即服务器端包括存储介质14,I帧副本的文件17也存储在存储介质14上。在特技播放中,内容提供商系统根据用户终端接收机传输的“快进或快退操作命令”,在第二步骤104中,由PU28确定特技重放请求所需的初始I帧。缩放播放命令也可以包括I帧序列号,以便从文件17中开始检索。在定位步骤106中,PU28使用表16来定位初始I帧,并从文件17中检索从初始I帧开始的I帧序列。即确定将要进行快进或快退播放的I帧数据源,并传输至用户终端接收机进行播放。
经过对比分析可知,附件2中的文件17专门存储了I帧数据,利用缩放命令中的I帧序列号来查找定位初始I帧并从文件17中检索从初始I帧开始的I帧序列。其与上述区别特征2)所起的作用相同,均是将I帧数据单独存储,从而加快快进快退期间数据获取的响应速度。存储文件17的存储单元就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存储I帧数据的存储单元。结合对区别特征1)的论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启示能够想到与I帧数据一起存储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附件2服务器端基于用户终端发送来的缩放播放命令中包含的当前播放I帧序列号来定位将要获取的视频数据的起始位置,也就是说,用户终端需通过解析数据源来获得当前播放I帧的序列号并存储,将I帧序列号发送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基于I帧序列号来获取快进快退期间的视频数据。其与上述区别特征3)所起的作用相同,均是用于通过当前播放的I帧序数来确定快进快退播放的起始位置。即附件2公开了上述区别特征3)。
综上,在附件3的基础上结合附件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况且上述区别特征的运用也未能给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带来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2、权利要求2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作了进一步的限定。附件3位于计算系统220的存储介质240存储有接收到的视频数据。附件2系统中的单个文件15存储有完整的视频数据。存储介质240、存储文件15均相当于权利要求2中位于服务器端用于存储视频数据源的存储单元,即附件3、附件2均公开了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3、权利要求3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或2作了进一步的限定。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数据处理单元、命令解析单元以及数据调度单元均是系统服务器为实现网络视频播放所包括的公知构件,功能模块的拆分与合并也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附件2中明确记载了PU28接收特技重放请求,缩放命令中包含I帧序列号,定位初始I帧,检索从初始I帧开始的I帧序列,由模块75将处理后的帧作为电影流传输到接收机21,根据附件2公开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毫无疑义地确定出内容供应商系统包含网络接口单元,用于从用户终端接收机接收操作命令和I帧序列号并将其发送给相应处理单元,以及将获取的视频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接收机;实现了解析操作命令,根据操作命令和I帧序列号进行数据调度从而获取视频数据的功能,数据调度包括将获取的视频数据通过处理后经由网络接口单元发送给用户终端接收机。即附件2公开了权利要求3的其余附加技术特征。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3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4、权利要求4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1作了进一步的限定。用户操作单元、网络接口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数据解析单元、存储单元以及解码单元均是用户终端为实现网络视频播放所包括的公知构件,功能模块的拆分与合并也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附件2中的遥控器26上包含的快进按钮27和快退按钮29就相当于权利要求4的用户操作单元。PU28接收特技重放请求,缩放命令中包含I帧序列号,接收机包含解码器接收解码视频流。根据附件2公开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毫无疑义地确定出用户终端接收机包括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操作命令和I帧序列号;网络接口单元用于向内容供应商系统发送操作命令和I帧序列号,并从内容供应商系统接收视频数据;具有获取和存储I帧序列号的数据解析、存储功能或单元实体;解码单元,用于根据当前I帧序列号对视频数据进行解码输出。即附件2公开了权利要求4的其余附加技术特征。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4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5、权利要求5要求保护一种网络视频快进快退播放方法,附件3、附件2公开的具体技术内容参见第1条审查意见。
附件3同样涉及视频的快进快退系统方法,计算机系统220和渲染装置通过网络链路相连接。视频数据在系统存储并索引。计算系统接收由渲染装置以期望播放速度渲染所存储的数据的用户请求。接收到以期望播放速度的用户对数据的请求时,只有选定数据帧应该传输到渲染装置。在关键帧模式下,只有关键帧即I帧传输到适当的渲染装置。写入模块在接收数据时为数据分配时间戳,即视频数据与时间戳对应存储,分配给数据的时间戳对应于最终显示数据时渲染数据的预期播放速度。读取模块响应于在渲染装置上渲染数据的适当用户请求,来读取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所谓的响应用户的快退快进请求,系统需要获取快退快进命令以及当前播放的视频帧的信息。也就是说服务器获得用户发出的快进快退操作命令,确定所针对的视频数据起始位置,获得并发送快进快退期间的视频数据流给用户终端。时间戳缩放模块也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渲染装置内,一旦从计算系统接收到选定帧,在解码选定帧时缩放分配给选定帧的时间戳。即根据服务器发送的I帧数据,其中包含有时间戳信息,用户终端针对不同的播放速度改变分配给I帧的时间戳从而获得快进快退播放期间的数据源并进行播放。渲染装置播放视频数据时,必然需要解析视频数据或I帧数据,依照时间(或顺序)播放。
经过对比分析可知,权利要求5与附件3的区别在于:1)与I帧数据对应存储的是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I帧数据处理单元也是依据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获得快进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2)在服务器端专门设置存储单元,存储视频数据源中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3)用户终端包括数据解析单元和存储单元,分别用于获取或存储当前播放1帧序数,用户终端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数据包括1帧序数,服务器端基于1帧序数获取视频数据。基于上述区别特征,权利要求5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具体采用何种控制参数获取、调整快进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如何加快数据获取的响应速度;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确定快进快退播放的起始或结束的位置。
针对区别特征1),存储视频数据流时,不仅要存储视频帧,通常还有相关的控制信息相对应一并存储,如帧的大小,存储位置,序列号或时间戳,周期或时间间隔等等。调用视频数据流时,通过序列号或时间戳,亦或存储位置来定位调用。视频帧的时间戳表明从视频流起始时刻至该帧播放的一段时间,时间戳的缩放实质是时间段的缩放。通过解析时间戳可以获得帧的排序信息,由视频帧的时间戳信息也可以计算获得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论是采用帧序数结合时间间隔的方式,还是采用时间戳的方式,均是视频播放领域帧的识别与处理的公知常识。由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启示能够想到存储并调整I帧数据时间间隔从而获得快进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
针对区别特征2)、3),附件2中的文件17专门存储了I帧数据,利用缩放命令中的I帧序列号来查找定位初始I帧并从文件17中检索从初始I帧开始的I帧序列。其与上述区别特征2所起的作用相同,均是将I帧数据单独存储,从而加快快进快退期间数据获取的响应速度。存储文件17的存储单元就相当于权利要求1中存储I帧数据的存储单元。结合对区别特征1)的论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启示能够想到与I帧数据一起存储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附件2服务器端基于用户终端发送来的缩放播放命令中包含的当前播放I帧序列号来定位将要获取的视频数据的起始位置,也就是说,用户终端需通过解析数据源来获得当前播放I帧的序列号并存储,将I帧序列号发送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基于I帧序列号来获取快进快退期间的视频数据。其与上述区别特征3)所起的作用相同,均是用于通过当前播放的I帧序数来确定快进快退播放的起始位置。即附件2公开了上述区别特征3)。
综上,在附件3的基础上结合附件2以及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得到权利要求5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况且上述区别特征的运用也未能给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带来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因此,权利要求5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6、权利要求6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5作了进一步的限定。附件2中遥控器26上包含快进按钮27和快退按钮29,用于接收用户的快进快退操作命令并将其发送给数据处理单元;缩放播放命令包括I帧序列号,即通过数据处理单元将该操作命令以及相应的I帧序列号发送至服务器,从而使内容供应商系统的处理单元获得快进快退重放请求所需的初始I帧,获取视频数据。即附件2公开了权利要求6的附加技术特征。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6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7、权利要求7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5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在视频播放系统中,当接收到快进快退播放操作指令时,用户终端停止对正常播放的视频帧数据流进行解码,服务器端停止向用户终端发送正常播放所需视频帧数据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7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8、权利要求8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6作了进一步的限定。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接口、数据处理单元、命令解析单元以及数据调度单元均是系统服务器为实现网络视频播放所包括的公知构件,功能模块的拆分与合并也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根据附件2公开的技术方案,响应于观看者按下快进或快退按钮,处理单元接收特技重放请求,缩放播放命包括I帧序列号;定位初始I帧,从文件17中检索从初始I帧开始的I帧系列,将处理后的帧作为视频流传输至接收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毫无疑义地确定出内容供应商系统中的网络传输模块就相当于网络接口单元,用于从用户终端接收机接收操作命令和I帧序列号并将其发送给相应处理单元,也用于将获取的视频数据发送给用户终端接收机;内容供应商系统还包含解析操作命令以及根据操作命令和I帧序列号进行数据调度从而获取视频数据的的功能或单元实体,通过数据调度将获取的视频数据经由网络接口单元发送给用户终端接收机。即附件2公开了权利要求8的其余附加技术特征。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8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9、权利要求9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8作了进一步的限定。附件3中的时间戳缩放模块也可以位于一个或多个渲染装置内,一旦从计算系统接收到选定帧,在解码选定帧时缩放分配给选定帧的时间戳。即根据服务器发送的I帧数据,其中包含有时间戳信息,用户终端针对不同的播放速度改变分配给I帧的时间戳从而获得快进快退播放期间的数据源并进行播放,从而获得快退快进期间播放的关键帧数据源,其与权利要求5中的I帧数据处理单元执行的功能相同。
网络接口单元、数据处理单元、数据解析单元、存储单元以及解码单元均是用户终端为实现网络视频播放所包括的公知构件,功能模块的拆分与合并也是本领域的公知技术。附件2中的遥控器26上包含的快进按钮27和快退按钮29,接收机包含解码器接收解码视频流。根据附件2公开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毫无疑义地确定出用户终端接收机包括网络接口单元从内容供应商系统接收视频数据;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操作命令和I帧序列号;具有获取和存储I帧序列号的数据解析存储功能或单元实体;解码单元,用于对视频数据进行解码播放。
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9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10、权利要求10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9作了进一步的限定。附件8涉及一种基于帧内编码图像检索的视频快进快退及恢复常速的方法,并具体公开如下技术内容(参见附件8说明书第4页第11-20行,附图1):在自动快进快退方法中,如果不设置延迟,连续地快速在I帧间跳跃检索,则快进快退的速度会相当的快,用户会来不及浏览到显示出来的每一个I帧。因此需要在找到I帧之后延迟一定的时间再显示出来。但这段时间如果设成固定的,则无法同时满足不同长度的节目。例如这段延迟时间较长,对于较长长度的节目,则会使用户等待很久。若延迟时间较短,对于较短长度的节目,用户还没来得及就很快会浏览完毕。因此,在控制延迟时间时需考虑实际的电影长度。另外每次I帧跳跃的时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两个I帧间间隔很小,一下就跳到了;有时却间隔相当远,需要很长时间才跳跃到。这会给用户造成画面跳跃的速度不一致。为此,本发明方法采取的策略是,若本次跳跃的时间过长,接下来延迟的时间就尽可能短些,使得每次跳跃+延迟的总时间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时间范围里。这样给用户的感觉就是画面以比较稳定的速度快进快退了。可见,附件8的技术方案同样涉及快进快退的视频播放,在解码显示1帧之前延迟一段时间,以使得每个1帧显示时长基本相同,从而给观众稳定流畅的画面。即附件8公开了权利要求10的附加技术特征。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10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11、权利要求11对其引用的权利要求5作了进一步的限定。在视频快进快退播放过程中,当接收到正常播放命令时,停止快进快退播放的解码,将正常播放命令和当前播放的I帧序数发送给服务器,以使得服务器从I帧序数所表示视频位置处开始以正常方式获取视频数据并发送给用户终端播放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因此,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11也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
(四)专利权人认为:附件3中的“时间戳”不相当于本专利中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时间戳缩放模块并不相当于本专利I帧数据处理单元,关键帧也并不相当于I帧,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也没有被附件3所公开,附件3也不涉及“根据所述服务器端发送的I帧数据和与其对应的I帧数据时间间隔值获得快进或快退期间的I帧数据源”的内容,无法获得收到所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也无法将所述操作命令时播放的I帧序数发送至所述服务器端,并没有公开发送1帧数据与1帧数据时间间隔给用户终端进行播放。附件2观看者23按下特技播放命令后,PU28接收特技重放请求,也是PU28确定特技重放请求所需的初始I帧,而PU28是位于服务器端的,也并未公开服务器端获得收到所述操作命令时的I帧序数。
针对专利权人的意见,本案合议组认为:存储视频数据流时,不仅要存储视频帧,通常还有相关的控制信息相对应一并存储,如帧的大小,存储位置,序列号或时间戳,周期或时间间隔等等,都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附件3是给视频帧打时间戳。附件2中明确记载了单独存储I帧数据。
调用视频数据流时,通过序列号或时间戳,亦或存储位置来定位调用。视频帧的时间戳表明从视频起始时刻至该帧播放的一段时间,时间戳的缩放实质是时间段的缩放。通过解析时间戳可以获得帧的排序信息,由视频帧的时间戳信息也可以计算获得两帧之间的时间间隔。不论是采用帧序数结合时间间隔的方式,还是采用时间戳的方式,均是视频播放领域帧识别的公知技术手段。附件3的技术方案也是由用户终端通过缩放服务器端连同I帧一起发送过来的I帧时间戳从而实现播放速度的调整,时间戳缩放模块根据播放速度对关键帧的显示时间进行缩放,从而获得快退快进期间播放的关键帧数据源,关键帧即I帧,其与权利要求中的I帧数据处理单元执行的功能相同。
附件2是利用缩放命令中的I帧序列号来查找定位初始I帧,也就是说,服务器端获得用户终端发送来的缩放播放命令中包含的当前播放I帧序列号从而定位将要获取的视频数据的起始位置。
综上所述,权利要求1-11不符合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有关创造性的规定。对于请求人的其他无效理由及其他证据组合方式,合议组不再予以评述。
三、决定
宣告200710080384.2号发明专利权全部无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