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无效决定


发明创造名称: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
外观设计名称:
决定号:40846
决定日:2019-06-27
委内编号:4W108372
优先权日:
申请(专利)号:201410792180.1
申请日:2014-12-19
复审请求人:
无效请求人:中山市欧派克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授权公告日:2017-09-08
审定公告日:
专利权人:广东图特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审员:张虹
合议组组长:张琪
参审员:丁一
国际分类号:E21F5/02(2006.01)
外观设计分类号: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26条第3、4款,第22条第3款
决定要点
:如果一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之间存在区别技术特征,现有技术也未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促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该区别技术特征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结合得到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则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并非是显而易见的。
全文:
本无效宣告请求涉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7年09月08日授权公告、名称为“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专利号为201410792180.1的发明专利(下称本专利),其申请日为2014年12月19日,专利权人为“广东图特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专利授权公告时的权利要求书如下:
“1.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在柜门(1)上的滑轮组件(2)及安装在柜体(3)上的缓冲器组件(4);
其中,所述的滑轮组件(2)包括与柜门(1)固定连接的滑轮外壳(21),滑轮外壳(21)上固定安装有滑轮座(22),及可在滑轮座(22)内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23),滑轮支架(23)上安装有滑轮(24)及拨动件(25),拨动件(25)与缓冲器配合使用;
其中,所述的缓冲器组件(4)包括与柜体(3)固定安装的滑轨(5)及安装在滑轨(5)内的缓冲器(6),缓冲器(6)包括底板(61)、面板(62)及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底板(61)与面板(62)间的滑动板(63),滑动板(63)与面板(62)间设置有缓冲缸(64),滑动板(63)与底板(61)间设置有复位拉簧(65),滑动板(63)上设置有挂钩装置(7)可与滑轮组件(2)上的拨动件(25)相互扣合或是分离,缓冲器(6)安装在滑轨(5)的内槽(51)上,以滑轨(5)的内槽(51)作为其外壳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支架(23)安装在滑轮座(22)上的导轨槽(27)内,滑轮座(22)与导轨槽(27)间设置有弹性装置(28)使得滑轮支架(23)可弹性上下伸缩式安装在该导轨槽(2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座(22)上设置有锁止扣(281)与设置在滑轮支架(23)上的锁止槽(29)配合使用,当滑轮支架(23)下沉至最低位置时,锁止扣(281)可插入锁止槽(29)内锁定两者间相对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外壳(21)上螺接有调节螺栓(8),调节螺栓(8)穿过滑轮座(22)抵压在滑轮支架(2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动件(25)为设置滑轮(24)左右两侧的拨动扣,拨动扣与缓冲器的挂钩装置配合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6)上安装有弹性扣(66),弹性扣(66)两侧可滑动地抵压在滑轨(5)的内槽(5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6)上还螺接有锁止螺栓(67),锁止螺栓(67)可抵压在滑轨(5)的内槽(51)上限定缓冲器(6)与滑轨(5)间的相对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挂钩装置(7)包括前端可摆动地铰接安装在滑动板(63)上的主挂钩(71),及设于面板(62)上的导向槽(72),主挂钩(71)的尾端设置有导向块(73)可在导向槽(72)内前后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槽(72)尾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复位槽(74),复位槽(74)与导向槽(72)间相切设置,两者间由圆弧过渡连接。”

针对本专利,中山市欧派克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下称请求人)于2019年01月1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宣告请求,其理由是:本专利说明书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下称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本专利权利要求1-9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请求宣告本专利权利要求全部无效。同时,请求人提交了如下证据:
证据1:公告日为2011年01月01日、专利号为TWM395720U1的中国台湾新型说明书公告本的复印件;
证据2:申请公布日为2011年06月01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208048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复印件;
证据3:申请公布日为2013年03月20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297939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复印件;
证据4:授权公告日为2014年09月10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382202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复印件;
证据5:公开日为2013年04月18日、公开号为US20130091665A1的美国专利文献的复印件;
证据6:公开日为2008年09月10日、公开号为CN10125896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的复印件。
请求人认为:
(1)本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具体而言:本专利说明书关于缓冲器的滑动板、底板、面板、复位拉簧、缓冲缸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或者空间关系并没有清楚完整的进行说明,缓冲器在滑轨内的具体设置是含糊不清的,也就是说,对于如何通过安装在滑动板上只需要关闭柜门即可确定缓冲器安装位置这一技术问题而言,说明书中只给出了缓冲器安装在滑轨内这一技术手段,但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该手段是含糊不清的。
(2)本专利权利要求1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具体而言:权利要求1限定:滑动板(63)与面板(62)间设置有缓冲缸(64),滑动板(63)与底板(61)间设置有复位拉簧(65),上述限定是含糊不清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清楚确定滑动板(63)与面板(62)间设置、滑动板(63)与底板(61)间设置是进行空间上位置关系限定还是连接关系上的限定,导致该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不清楚。
(3)本专利权利要求1-9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具体而言: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证据3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2公开,权利要求3和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公开,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结合常规技术手段公开或被证据5公开,权利要求6的附加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或被证据6和本领域常公知常识的结合公开,权利要求7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公开,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结合常规技术手段公开或被证据3公开,权利要求9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3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公开,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9也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经形式审查合格,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9年01月21日受理了上述无效宣告请求并将无效宣告请求书及证据副本转给了专利权人,同时成立合议组对本案进行审查。

请求人于2019年02月14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提交了上述证据1的简体中文版本,并补充提交了如下证据:
证据7: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06月20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228033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复印件;
证据8:申请公布日为2014年03月19日、申请公布号为CN10364384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复印件;
证据9: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11月07日、授权公告号为CN20252012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的复印件;
证据10: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02月07日、授权公告号为EP1449997B1的欧洲专利文献的复印件;
证据11:授权公告日为2007年09月04日、授权公告号为EP2353445B1的欧洲专利文献的复印件;
证据12:公开日为2012年04月12日、公开号为DE202011052435U1的德国专利文献的复印件;
证据13:国际公布日为2014年10月23日、国际公布号为WO2014169771A1的国际专利申请文件的复印件。
请求人认为: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2、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2、证据10、证据4、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1、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1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1、证据10、证据4、证据1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9、或证据7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9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公开,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9公开,权利要求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或证据7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8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公开,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2、或证据5公开,权利要求6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3或证据6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公开,权利要求7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或证据12公开,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结合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或证据3、或证据11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公开,权利要求9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3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1公开,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9也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本案合议组(下称合议组)于2019年02月20日将请求人的上述意见陈述书及其所附证据的副本转送给专利权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进行答复。

专利权人针对上述无效宣告请求于2019年02月20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认为:本专利说明书公开充分;权利要求1保护范围清楚;证据1和证据2无法结合,证据3并未公开滑动板的相关技术内容,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证据3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具备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9也具备创造性。
合议组于2019年03月01日将专利权人的上述意见陈述书转送给请求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进行答复。
请求人在指定期限内未做答复。

合议组于2019年03月18日向双方当事人发出了口头审理通知书,定于2019年05月29日举行口头审理。

专利权人针对上述意见陈述书于2019年03月20日提交了意见陈述书,并认为本专利相对于请求人意见陈述书中的主张具备创造性。
合议组于2019年03月28日将专利权人的上述意见陈述书转送给请求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进行答复。
请求人在指定期限内未做答复。

口头审理如期举行,双方当事人均出席了本次口头审理。在口头审理过程中:
(1)专利权人对证据1-4、6-13的真实性、合法性无异议,对证据10-证据13的中文译文的准确性无异议。
(2)请求人当庭放弃证据5以及相关的无效理由,表示证据1的中文简体版本供合议组参考使用,当庭明确其无效宣告请求的理由为:
本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涉及权利要求1-9的技术方案),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
本专利权利要求1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证据3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证据1、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2、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2、证据10、证据4、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1、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1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1、证据10、证据4、证据1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2、或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公开,权利要求3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9公开,权利要求4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公开,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或证据12公开,权利要求6的附加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或被证据13或证据6公开,权利要求7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或证据12公开,权利要求8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1结合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或证据3、或证据11公开,权利要求9的附加技术特征被证据3或证据11公开,其中权利要求中未被公开的技术内容均属于本领域公知常识,在其引用的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的情况下,权利要求2-9也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第3款的规定。
(3)请求人表示其意见陈述书第28页第2段第4行“证据12”为笔误,应该是“证据10”,所以权利要求5的附加技术特征也被证据10公开。专利权人对此有异议。
(4)双方当事人对各自主张充分陈述了意见。

至此,合议组认为本案事实已经清楚,可以作出审查决定。

二、决定的理由
1.关于审查基础
本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以本专利授权公告的文本作为审查基础。

2.关于证据
请求人提交的证据1-4、7-12为专利文献的复印件,专利权人对证据1-4、7-12真实性、合法性没有提出异议,合议组对证据1-4、7-12予以采信。
鉴于作为公开出版物的证据1-4、7-12的公开日早于本专利的申请日,因此,证据1-4、7-12公开的技术内容可以作为评价本专利是否具备创造性的现有技术。

3.关于说明书是否公开充分
专利法第26条第3款规定: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
请求人主张:本专利说明书关于缓冲器的滑动板、底板、面板、复位拉簧、缓冲缸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或者空间关系并没有清楚完整的进行说明,缓冲器在滑轨内的具体设置是含糊不清的,也就是说,对于如何通过安装在滑动板上只需要关闭柜门即可确定缓冲器安装位置这一技术问题而言,说明书中只给出了缓冲器安装在滑轨内这一技术手段,但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该手段是含糊不清的。本专利说明书公开不充分,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
对此,合议组认为:
本专利说明书第0029段记载了“所述的缓冲器组件4包括与柜体3固定安装的滑轨5及安装在滑轨5内的缓冲器6,缓冲器6包括底板61、面板62及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底板61与面板62间的滑动板63,滑动板63与面板62间设置有缓冲缸64,滑动板63与底板61间设置有复位拉簧65,滑动板63上设置有挂钩装置7可与滑轮组件2上的拨动件25相互扣合或是分离,缓冲器6安装在滑轨5的内槽51上,以滑轨5的内槽51作为其外壳使用”,第0038、0040段记载了本专利的工作原理,即“使用时,用户将缓冲器通过滑轨的端面塞入到滑轨的槽内,缓冲器通过设置在其前后两端的弹性扣66支撑在滑轨5的槽内,由于弹性扣66采用弹性支撑,所以缓冲器还可在滑轨内前后滑动,同时将滑轨5安装在柜体3内。另外将滑轮组件4固定安装在柜门1上。当需要将柜门与柜体装配时,用户只需要向下压滑轮组件中的滑轮,使得滑轮支架向下回缩,并利用锁止扣281锁定滑轮支架,避免其向上弹起。回缩的滑轮支架能有效降低柜门的高度,使得柜门与柜体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当柜门安装后,释放锁止扣281,使得滑轮上弹卡扣到滑轨5内即可……当柜门与上的滑轮组件与滑轨安装后,用户只需要将柜门向其两侧推动,就能利用滑轮组件上的拨动件25带动缓冲器组件在滑轨5内滑动,推动其到达合适的位置,然后利用锁止螺栓67锁定缓冲器与滑轨间的相对距离即可”,同时本专利说明书附图也清楚公开了相应的结构,因而本专利说明书清楚记载了缓冲器的滑动板、底板、面板、复位弹簧和缓冲缸之间的具体位置关系或空间关系,以及缓冲器在滑轨内的设置结构。基于本专利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专利,本专利说明书公开充分,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3款的规定。

4.关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是否清楚
专利法第26条第4款规定: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专利保护的范围。
请求人主张:权利要求1限定了“滑动板(63)与面板(62)间设置有缓冲缸(64),滑动板(63)与底板(61)间设置有复位拉簧(65)”,上述限定是含糊不清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清楚确定滑动板(63)与面板(62)间设置、滑动板(63)与底板(61)间设置是进行空间上位置关系限定还是连接关系上的限定,导致该权利要求1的保护范围不清楚,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对此,合议组认为:
本专利权利要求1限定缓冲器包括面板和底板,以及滑动设置于底板和面板之间的滑动板,滑动板与面板间设置缓冲缸,滑动板与底板间设置复位弹簧,上述记载清楚限定了所述滑动板与面板、滑动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关系,该连接关系体现在结构上也是属于一种空间关系,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保护范围清楚,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

5.关于创造性
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5.1关于证据1-4、7-12公开的技术内容
证据1公开了一种吊门缓冲结构,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1说明书第0010-0012段,附图7-10):“本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吊门缓冲结构10的较佳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门缓冲结构10具有一可固设于滑轨70内部上缘的座体20,于该座体20一面延伸有二相对的轨道21,而该轨道21上具有走槽211,且该轨道21自该走槽211一端延伸形成一卡勾区214,该卡勾区214再延伸形成一容置空间212;其中,该轨道21与该走槽211上滑设有一可带动吊门80或被吊门80带动的拉引作动组30,该拉引作动组30具有一作动滑块31;以及一与该作动滑块31穿设且轴接的卡勾件32;其中该作动滑块31包括有一第一穿孔311、以第二穿孔312、一连接端313以及至少二对称且滑设于该轨道21的卡轨部314;而该卡勾件32包括一穿设于该第一穿孔311的第一卡勾部321、一穿设于该第二穿孔312的第二卡勾部322、一与该作动滑块31轴接的轴点324,以及一滑设于该走槽211的走块323;而该容置空间212容设有一缓冲器40,该缓冲器40的壳体400内部设有一弹簧42,而该弹簧42为压缩弹簧,且该缓冲器40的壳体400穿设有一与该拉引作动组30相接的推杆41,该弹簧42于该推杆41的末端,形成在常态下持续可将该推杆41向壳体400外推出的状态。另外,该吊门80上方,设有一可与该拉引作动组30配合相对勾接的勾合块51;由于该吊门80上设有一可于该滑轨70下方承载部71滑移的吊轮50,当然该勾合块51亦可设于该吊轮50上方。……首先由图5-1所示可清楚看出,当吊轮50上的勾合块51藉自勾合在卡勾件32的第一卡勾部321而持续施力带动该卡勾件32顺着走槽211位移时,即可如图5-2所示将该卡勾件32带至卡勾区214;而由于该卡勾区214的形状较该走槽211宽,且仅可令该卡勾件32向单一方向偏转,因此在该勾合块51持续施力的情况下,该卡勾件32则向预设的单一方向偏转而卡制如图5-3所示,然而由于该卡勾件32的第一卡勾部321因偏转而无法再勾合该勾合块51,且因该勾合块51仍持续施力的情况下,故可造成勾合块51与该卡勾件32脱离如图5-4所示。烦请再同时配合参阅图6-1~图6-4所示,为本新型图1-1组接吊门而实施于滑轨的连续动作局部剖面示意图。首先由图6-1所示可清楚看出,该吊轮50组接着吊门80而设于滑轨70的承载部71上,当施力于该吊门80作关闭动作时,该呆轮50即可向左位移如图6-2所示,令勾合块51滑移接触至拉引作动组30的卡勾件32,此时该卡勾件32上的第二卡勾部322因被该勾合块51撞击使该卡勾件32偏转回走槽211的平行方向,此时该卡勾件32的第一卡勾部321即可勾住该勾合块51,由于该卡勾件32的第一卡勾部321穿设于该第一穿孔311,以及第二卡勾部322穿设于该第二穿孔312,因此该卡勾件32即可随着作动滑块31被持续向壳体400外推出的推杆41缓缓地带动向左位移如图6-3所示,最终该拉引作动组30被缓冲器40的推杆41带至预设的定位,而卡勾于该卡勾件32上的勾合块51,亦令该吊轮50带动该吊门80到达如图6-4所示预设的关闭位置;另当反向施力于吊门80来向右位移开启动作时,则其连续作动图正好与上述顺序相反,即可如图6-4~6-1所示的连续作动图轻易地将该吊门80开启;如是本新型之吊门缓冲结构不但可防止使用者因施力过大而产生撞击声响,且本新型所使用之物料可相对减少而令成本降低,可以具体反应在市场的售价上以符合市场需求;再则本新型之吊门缓冲结构于施工安装时可方便快速地隐藏于滑轨内,不会有破坏整体美观的问题发生。请同时参阅图7-图10所示,为本新型吊门缓冲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外观分解示意图、拉引作动组相接于缓冲器与弹簧的局部示意图,以及组接吊门而实施于滑轨的局部剖面第一与第二样态示意图。为了能让阅读者便于了解本新型,因此采用了上视角的等角图与下视角的等角图合并绘于图7中;如图所示可清楚看出,本新型所提出的另一种吊门缓冲结构10的较佳实施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吊门缓冲结构10具有一可固设于滑轨70内部上缘的座体20,于该座体20一面延伸有二相对的轨道21,而该轨道21上具有走槽211,且该轨道21自该走槽211一端延伸形成一卡勾区214,该卡勾区214再延伸形成一容置空间212,另一端则延伸形成有一固接端213;其中,该轨道21与该走槽211上滑设有一可带动吊门80或被吊门80带动的拉引作动组30,该拉引作动组30具有一作动滑块31;以及一与该作动滑块31穿设且轴接的卡勾件32,其中该作动滑块31包括有一第一穿孔311、一第二穿孔312、一连接端313及至少二对称且滑设于该轨道21的卡轨部314,由于该轨道21开设有与该卡轨部314长度相当的破孔215,因此该作动滑块31即可藉由该破孔215而滑设于该轨道21上;该卡勾件32包括一穿设于该第一穿孔311的第一卡勾部321、一穿设于该第二穿孔312的第二卡勾部322、一与该作动滑块31轴接的轴点324,以及一滑设于该走槽211的走块323;且该拉引作动组30一端系与一容设于该容置空间212内之缓冲器40的推杆41相接,另一端则连接有一接设于该固接端213的弹簧60,该弹簧60为拉伸弹簧,形成在常态下持续可将推杆41向壳体400外推出的状态;也就是说,该缓冲器40可以如图9所示,于该壳体400内部设有一弹簧42,且该弹簧42为压缩弹簧,而该弹簧42亦可于该推杆41的末端,则可在加强该推杆41向壳体400外推出的力道;该缓冲器40亦可以如图10所示,仅靠该弹簧60的拉伸力道,来形成在常态下持续将该推杆41向壳体400外推出的状态。另外,该吊门80上方,设有一可与该拉引作动组30配合相对勾接的勾合块51;由于该吊门80上设有一可于该滑轨70下方承载部71滑移的吊轮50,当然该勾合块51亦可设于该吊轮50上方。”
证据2公开了一种纱窗滑轮构造,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2说明书第0037-0048段,图1-11):“本发明于第一实施例构造中设有一固定座10、滚轮组件20、两弹性体30、一升降片40及一调节螺件50。固定座10设有一中空部11,以形成出四面侧壁,中空部11用以装设各相关组件;固定座10于左右侧壁皆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顶端连接有一宽度较小的缺口13,以便于窗框滑轨由此缺口导入;固定座10于底部设有螺孔14,且固定座10底部于螺孔14处可将板体设置较厚状,使螺孔14具有较长的螺纹段以增进锁合力;固定座10于前侧壁设有一长形穿槽15。滚轮组件20设于固定座10中空部11,构造包含设有一滚轮座21、两滚轮22。滚轮座21上设有嵌槽211,使滚轮22以两侧的轴心221卡嵌于嵌槽211中而结合,图中实施例嵌槽211搭配滚轮22数目设为两处,如嵌槽仅设一处而搭配一只滚轮22亦一样具有本案相同功能;滚轮座21于左右侧各设有突块212,突块212穿设于限位槽12中且可于其中特定距离范围内上下位移,以控制突块212的位移距离,依此滚轮组件20可于固定座10中上下位移而不会脱落;滚轮座21底部设有两短柱213,于前后侧壁设有升降槽214。弹性体30为一压力弹簧,当受力时产生压缩而具有回复弹力,弹性体30上端套固于短柱213,下端则抵靠于固定座10中空部11底部,以使滚轮组件20可弹性地上下弹压,如图3中显示出弹性体30常态下为向上顶推于滚轮座21而具有向上顶撑的弹性力。升降片40呈一U形状而包覆于滚轮座21前后侧壁外部,使升降片40夹合于滚轮座21的升降槽214处,当升降片40底部受力后仅能循着升降槽214进行上升或下降移动作用;其升降片40底部设有一卡槽41,而于侧壁设有一定位螺孔42。调节螺件50设有螺纹部,于近顶段处环设有凹沟51,而于底部设有一多角内孔52,多角内孔52可供手动工具套入而带动旋转;调节螺件50螺设于固定座10的螺孔14中,且调节螺件50藉凹沟51而卡入于升降片40卡槽41中藉此相互结合。当本发明的纱窗滑轮安装于纱窗框的底部时,纱窗本身的重力将下压于滚轮座21,进而可藉由多角内孔52处来转动调节螺件50以操控升降片40的上升或下降。而如果将本发明的纱窗滑轮安装于纱窗框的顶部时,则可由多角内孔52处来转动调节螺件50以操控升降片40的上升或下降,使其升降片40两侧垂直壁可凸高于滚轮座21的外部,以防止纱窗滑动时跳脱出轨,以避免掉落至楼下而发生危险。请参图4、图5所示,本发明纱窗滑轮当使用时,可将固定座10滑设于纱窗框架70上下侧的水平框料71铝挤型料中,如图5所示,以便使纱窗于窗框体80上滑动顺畅。纱窗框架70构造上为包含设有上下侧的水平框料71、设有左右侧的垂直框料72及一纱网73,于组装时藉固定座10嵌插于水平框料71端部内,并使固定座10上方外露,水平框料71另设有一与本发明调节螺件50相对应的镂孔711,水平框料71装设固定座10后,藉组合螺件721的穿设锁合以使垂直框料72组接而封闭水平框料71端部。请参图5、图6所示,为纱窗框架70装设于一窗框体80后的使用示范例,其中窗框体80包含有一内窗扇81、一外窗扇82及上下侧的纱窗轨道83;请再配合参图7、图8所示,因本发明升降片40当为下降后才能顺利使纱窗轨道83可以导入固定座10,而升降片40此时未具有遮挡防脱落作用,当本发明中的升降片40于因转动调节螺件50而上升后,便可遮挡于窗框体80的轨道83内外两侧,如此可使纱窗框架70与窗框体80的组装套合深度较深,而可以防止纱窗框架70自轨道83跳脱掉出。且本发明的滚轮22弹性地抵靠轨道83并可运行于其上,如此可以因应纱窗框架70滑行处表面突起或高低凹陷的变化,而使纱窗框架70于窗框体80上滑动更为顺畅、稳定。如图7所示,当纱窗70安装上窗框体80的纱窗轨道83后,使用时可由室内侧镂孔711处直接应用起子90前端的多角柱,插入调节螺件50多角内孔52中,可以藉起子90转动调节螺件50,藉此使调节螺件50因螺旋作用而向上移动,进而顶起升降片40,于升降片40上升后就可遮挡于纱窗轨道83内外两侧,而可以防止纱窗框架70自纱窗轨道83跳脱掉出。相反地,若起子90再以反方向来旋转调节螺件50,即可使升降片40下降而回复到原状,此时可使纱窗框架70轻易地自窗框体80拆卸下来。请参图9所示,为本发明纱窗滑轮构造的另一使用实施例,主要为可以弹性选择不使用调节螺件50,参图4,而于纱窗框架70的水平框料71上预设一长槽712,使长槽712对应于固定座10的穿槽15,而一定位螺件713为穿设过一遮片714及长槽712而与升降片40的定位螺孔42螺接,使遮片714被锁固且贴附于水平框料71外表面,达到遮挡住长槽712而更具美观性,因此使用过程当于定位螺件713松放时,则可以手指推移遮片714而移动调整滚轮组件20的高度。其中升降片40上的定位螺孔42亦可省略不设置,当定位螺件713锁入时直接螺抵于升降片侧壁亦可达到固定效果。请参图10、图11所示,应用图9实施例构造当欲将升降片40调整升高时,使用时可藉起子91来转动定位螺件713,使定位螺件713朝水平框料71外表面松退后,可解除遮片714及升降片40的锁固状态而可上下位移。因此当螺松定位螺件713后使用时能以手部一并推移遮片714及定位螺件713向上移动,进而使升降片40可以被升高而遮挡于轨道83内外两侧,如图11所示;最后再藉起子91转动锁紧定位螺件713,使定位螺件713将遮片714、升降片40全数锁固,如此亦可以防止纱窗框架70自轨道83跳脱掉出。”
证据3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拉门缓冲自动归位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3说明书第0042-0050段):“请配合参看图1,由图中可看到,本发明的缓冲自动归位装置设置于拉门的轨道上,其包含有一座体10、一缓冲压缸20、一移动件30、一复位弹簧40及一调整装置50。该座体10呈长杆形并固设于拉门的轨道上,并形成有一容室、一轨道孔12及至少一个导引定位槽14,其中容室凹设于座体10内,该轨道孔12形成于座体10外表面且与容室相连通,而导引定位槽14可形成于座体10的内壁面,并与容室相连通,其中亦可于座体10两相对的内壁面上设置两相对的导引定位槽14,于每一导引定位槽14一端凹设有一让槽142。该缓冲压缸20容置于座体10的容室内,其包含有一缸体22及一杆体24,该杆体24可伸缩地设置于缸体22一端,该缸体22内形成有一定的液/气压力,以提供杆体24缩入或拉伸出缸体22一份阻尼的作用。该移动件30可滑动地设置于座体10的容室内并连接于缓冲压缸20的杆体24上,并可滑动地容置且延伸出轨道孔12,于移动件30伸出轨道孔12的一侧缘上凹设形成有一夹制槽32,该夹制槽32可用以夹制设置于拉门上的连接杆或连接件70等结构,使滑动件30可随拉门的移动而沿轨道孔12移动,又于移动件30的一端设置有一与缓冲压缸20的杆体24相连接的连接部34,该连接部34主要形成有一圆弧状的凹槽,又于缓冲压缸20的杆体24的一端设置有一可转动地卡入于连接部34的枢接杆26,该枢接杆26的轴向长度可大于移动件30的厚度,而使枢接杆26的至少一端分别由移动件30的侧面伸出并可分别卡入于座体10的至少一个导引定位槽14中,请再配合参看图7,并且该枢接杆26卡入导引定位槽14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两与所相对的导引定位槽14的内壁面相抵靠的削平面262,通过枢接杆26的削平面262与导引定位槽14内壁面间的平面接触,可避免枢接杆26与导引定位槽14间因磨损而形成间隙,可提高移动件30移动时的稳定性。又于移动件30异于设置连接部34的另端则凸设有一可移动地伸入导引定位槽14内,且可卡入导引定位槽14一端的让槽142的定位杆36,在实施上,可让定位杆36的其中一端或两端分别卡入于导引定位槽14中,并且该定位杆36卡入导引定位槽14的端部亦形成有与所相对的导引定位槽36的内壁面相抵靠的削平面362,通过定位杆36的削平面362与导引定位槽14内壁面间的平面接触,亦可进一步提高移动件移动时的稳定性。该复位弹簧40设置于座体10的容室内,其一端连接移动件30上形成连接部34的一端,另端则连接至调整装置50。该调整装置50设置于座体10上并连接于复位弹簧40的一端,其包含有一调整架52及一调整栓54,该调整架52可为一中空架体,该调整架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复位弹簧40的一端,其可于调整架52一端凹设有一卡固孔522,而复位弹簧40的一端则卡入于卡固孔522中,使复位弹簧40与调整架52可相互连接,又于调整架52异于与复位弹簧40相连接的一端形成有一螺孔524,又该调整栓54可转动地设置于座体10一端并螺入调整架52的螺孔524中,藉此,当转动调整栓54时,可通过调整栓54与螺孔524间的相互螺设,来带动调整架52相对座体10移动,以拉伸复位弹簧40,来调整并改变复位弹簧40的拉力。藉此,请配合参看图2,3和7,当移动拉门离开定位位置时,如开启或关闭的位置,可通过拉门上的连接杆或连接件70带动移动件30沿座体10上的轨道孔12移动,并同时令缓冲压缸20的杆体24上的枢接杆26及移动件30上的定位杆36于导引定位槽14内滑移,并且移动件30会带动缓冲压缸20的杆体24伸出缸体20,亦同时拉伸复位弹簧40,待定位杆36移动至导引定位槽14一端的让槽142时,定位杆36可滑入让槽142中,可令移动件30相对座体10枢转而定位于倾斜状态,如此便可让拉门的连接件70由移动件30上的夹制槽32脱出,以继续拉门的行程,而不受限于轨道孔12或导引定位槽14的长度。待拉门反向移动而欲回归定位位置时,如回归至关闭或开启的位置,请配合参看图1和4,拉门上的连接件70会抵压倾斜的移动件30,使移动件30相对座体10枢转,让定位杆36移出让槽142而进入导引定位槽14中,如此连接件70会再卡入于移动件30的夹制槽32内,而让移动件30能随连接件70沿轨道孔12移动,并同时带动缓冲压缸20的杆体24缩入缸体22内部,此时,可通过缸体22内的液/气压力,来提供杆体24缩回的一份阻尼作用,来降低拉门及连接件70的移动速度,避免拉门移动速度过快,撞击力过大,来达到一份缓冲防撞的效果,同时通过复位弹簧40的回复拉力,可使拉门确定回复定位于开始的定位位置,如完全关闭或开启的位置处。”
证据4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趟门滑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4说明书第0023-0027段,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式趟门滑轮包括基座1、滑轮2、滑轮座3、调节螺杆4以及调节螺母5,其中,基座1用于嵌入趟门门板内,起到牵拉负载、改变施力方向、传输功率的作用,基座1上设有一开口朝下的凹腔11,具体地,基座1为一塑胶板块部件,在塑胶板块的一侧壁上设有围板100,围板100合围后形成凹腔11,采用围板100这种结构,可以增加基座1嵌入门板内部的体积,进而使得趟门滑轮与门板之间连接更牢靠;围板100内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17,这样可以增加基座1的机械强度;如图2所示,凹腔11内部的顶壁上设有两个限位孔16,其用于容置下述的压缩弹簧32,对压缩弹簧32起到限位作用;基座1上还设有一位于凹腔11开口端的相对端并且贯通基座1正面与背面的调节通孔13,即在塑胶板块上设有一贯通塑胶板块的通孔,调节通孔13用于让调节螺母5的外圆周壁面穿过调节通孔13后朝外伸出,方便用手从另一侧拨动调节螺母5,对趟门滑轮2的高度进行调节,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基座1的壁面上设有一内凹曲面14,调节通孔13的位置位于该内凹曲面14内,这样进一步增加了调节螺母5的外壁伸出调节通孔13的弧面长度,一次有效的增加了手指拨动调节螺母5转动的行程,调节更灵敏、快速;凹腔11的内壁上设有滑轨15,滑轨15用于安装下述的滑轮座3,对滑轮座3的运动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如图3所示,滑轮座3为一横截面呈“n”形的安装块,滑轮2安装在滑轮座3的开口内壁上,滑轮座3滑设在上述的滑轨15上,可以自由滑动。调节螺杆4固定安装在滑轮座3上,调节螺母5设在调节螺杆4上,如图2所示,所述凹腔11顶部设有一连通凹腔11与调节通孔13的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活动穿设有一调节螺杆4,调节螺杆4的一端与活动安装在凹腔11内的滑轮座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位于调节通孔13内的调节螺母5螺合。这样整个滑轮座3通过调节螺杆4和调节螺母5吊装在凹腔11内;更进一步地,调节螺杆4偏离滑轮2的径向方向且靠近内凹曲面14的位置固定在滑轮座3上,这样让调节螺母5的中心更靠近调节通孔13,再进一步增加了调节螺母5的外壁伸出调节通孔13的弧面长度,同样有效的增加了调节螺母5转动的行程,调节更灵敏、快速;如图3所示,滑轮座3上设有两根限位柱31,限位柱31上套装有容置在上述限位孔16内的压缩弹簧32,压缩弹簧32的两端抵接在滑轮座3与凹腔11的内壁之间,这样当趟门滑轮安装在门体上端时,压缩弹簧32对滑轮座3施加一个向上的推力,保证滑轮2与柜体上端的滑槽始终相互抵接,避免滑轮2脱离滑槽,导致趟门使用不顺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图4所示,在凹腔11的正面与背面上均设有锁紧孔18;所述滑轮座3上设有与锁紧孔18匹配的锁紧凸块33,锁紧凸块33滑设在锁紧孔18内,锁紧凸块33防止调节螺母5调节过多时滑轮座3脱离凹腔11。使用中,当需要调整趟门滑轮的高度时,只需要拨动调节螺母5,调节螺母5带动调节螺杆4做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滑轮座3在滑轨15内做上下滑动,最终达到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对滑轮2的高度进行调整,使用更加方便。”
证据7公开了一种带刹车卡件的可调节下轮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7说明书第0012、0022-0028,图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刹车卡件的可调节下轮装置,其充分应用人性化设计,通过刹车卡件、弹簧、调节螺丝达到调节更方便的目的,当刹车卡件卡在内壳卡槽最下方时,门的位置将降到最低点;当刹车卡件卡在内壳卡槽最上方的时候,门的位置升高到最高点。所以当刹车卡件在内壳卡槽最高点的时候,通过调节调节螺丝达到调节门的高度,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其调节更顺畅。由于刹车卡件的卡钩设计使用倾斜设计,从而使内壳安装非常容易,而且当内壳卡槽在最高或最低点时,由于刹车卡件的卡嵌作用,内壳不会从外壳中轻易脱落……一种带刹车卡件的可调节下轮装置,包括相互卡合的外壳1和内壳2,内壳2下方通过轴承铆钉3固定有带轴承的塑胶轮子4,所述外壳1和内壳2之间连接有调节螺丝5,所述内壳1和外壳2之间设置有弹簧6,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刹车卡件7,所述刹车卡件7与内壳2上设置的卡槽8相配合。本实施例中,外壳1和内壳2上均设置有盲孔9,用于设置弹簧6。外壳1上设置有通孔10,内壳2上设置有螺丝孔11,所述的调节螺丝5穿过通孔10后,与螺丝孔11配合连接。外壳1上设置有安装固定位12。外壳1上设置有安装螺丝孔13。内壳2上设置有加强筋14。如附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刹车卡件7包括片状本体71,所述本体71中部设置有转动轴72,本体71上部设置有倾斜的卡钩73。”
证据8公开了一种基于滑门应用的滑轮高低位调节方法及滑门调节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说明书第0033-0038、图1-3):“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滑门应用的滑轮高低位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置滑门调节装置、调节轮008及扳手009,该滑门调节装置内部设置横向调节机构;所述调节轮008设置在所述滑门调节装置下方,所述滑门调节装置还包括外部固定的外壳001及盖板002,所述外壳001内腔为容纳横向调节机构的型腔腔体,所述扳手009为六角扳手。(2)所述横向调节机构由相互联动的横向齿轮003、锥齿螺丝004、螺纹滑块006、轴承滑块007及弹簧005组成;所述横向齿轮003设置在所述锥齿螺丝004上端,所述锥齿螺丝004包括上部的螺帽041及下部的连接杆042,且所述螺帽041与横向齿轮003的齿纹连接部卡位连接;所述连接杆042与所述螺纹滑块006中间的螺纹孔吻合连接,所述弹簧005包括左右两组,且所述弹簧005下端固定在所述轴承滑块007上端面的固定柱071上,所述螺纹滑块006安置在所述轴承滑块007上。(3)所述扳手009带动横向齿轮003转动,横向齿轮003带动所述锥齿螺丝004左右转转;所述外壳001背部设有调节孔010,将所述扳手009插入调节孔010与所述横向齿轮003卡接,摇动扳手009带动横向齿轮003的卡齿转动,横向齿轮003的卡齿带动所述锥齿螺丝004左右转转。(4)通过所述锥齿螺丝004的左右转动带动所述螺纹滑块006上下升降,实现所述轴承滑块007的上下升降;所述锥齿螺丝004的左右转动使得所述锥齿螺丝004的连接杆042在所述螺纹滑块006的螺纹孔内螺旋式转动实现所述螺纹滑块006的上下升降,所述螺纹滑块006的上下升降带动下部的轴承滑块007整体升降。(5)所述轴承滑块007的升降带动调节轮008的上下升降,实现滑门的高低位调节,且所述弹簧005压住所述调节轮008,并在负重条件下始终轴承滑块007施加压力。所述弹簧005正在非载荷情况下压出所述调节轮008,所述调节轮008在负重下,所述弹簧005始终最所述轴承滑块007产生压力,防止所述调节轮008跳轨。”
证据9公开了一种带刹车卡件的可无级调节门高度下轮装置,并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9说明书第0023-0030段,图1-7):“一种带刹车卡件的可无级调节门高度下轮装置,通过塑胶卡件6使外壳1和内壳2相互卡合,内壳2下方通过轴承铆钉4固定有带轴承的塑胶滚轮3,所述外壳1上方设置有调节螺丝7,所述外壳1上方设置有螺母8,所述外壳1和内壳2之间设置有弹簧5,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塑胶刹车卡件6,所述塑胶刹车卡件6与内壳2的卡槽9相互配合。外壳1上设置有盲孔11,用于设置弹簧5。外壳1上设置有螺丝孔14,所述的调节螺丝7通过螺丝孔14达到无级调节门高度的目的。外壳上设置有螺母孔位15。外壳上设置有安装螺丝孔13。内壳上设置有两条加强筋16。外壳上设置有滑动方形导向槽12。内壳上设置有成形固定块10。”
证据10公开了一种用于滑门的高度可调整的行进机构,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10译文第0008-0011段,图1-4):“在图中描述的行进机构1包括承载板3,在承载板处在固定在承载板3处的轴7上支承有行进滚子5。在示出的示例中描述了行进机构1,该行进机构固定在滑门9的下边缘的区域中。滑门9因此承载在布置在下方的滑轨10上。在第一实施例中在承载板3中引入有:处于水平的第一长孔11,其水平伸展量d1比竖直伸展量d2大近似1-2mm;和具有在第一长孔侧向布置的弧形的侧壁13',13''的第二长孔13。两个侧壁13'和13''的半径具有共同的中心X,该中心在起始位置中处于第一长孔11的中心。此外在承载板3中构造有竖直的、接受承载板3的移动运动的缝口15。在承载板3的下边缘处可模制有向下伸出超过行进滚子5的下定点S的止动接片17。后者结合到引导轨10中的凹槽中。凹槽优选用作d行进滚子5的侧向引导部。处于水平的第一长孔11由销钉19穿过,该销钉在下方与保持原件21抗扭地连接。扳手容纳部23可具有六角螺钉或内六角螺栓头的形状。销钉19、保持原件21和扳手容纳部23共同形成偏心原件25。弯曲的第二长孔13由固定螺栓27穿过,该固定螺栓以其凸缘29靠放在承载板3的表面上且该固定螺栓的螺纹区段31啮合在保持原件21中的螺纹孔口33中……该单元可在滑门9引入罐状孔口35之后通过门制造商、木工或自建商固定在滑门9处。为了进一步固定在至少另一竖直伸延的缝口15中安置有引导螺栓37,但是该引导螺栓没有完全拧紧……利用引入到扳手容纳部23中的内六角扳手39可使偏心部件2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直到滑门9的期望的高度位置。如果偏心部件25且利用偏心部件保持原件21围绕保持原件21的对称轴线C在罐状孔口35中顺时针转动时,则承载板3由销钉19向下移动。螺栓29在偏心部件25中执行的反向运动保持而不影响承载板3,因为螺栓29的螺纹区段33可在完全的第二长孔13中自由运动。在关于滑门9调节行进机构1的限定的位置之后可利用相同的内六角扳手39拧紧螺栓29以用于确保调节的位置。另外拧紧至少一个引导和固定螺栓37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后者可容易拧紧,因为其在滑门挂入之前已经固定在滑门处且因此不必再在已经挂入且调节的滑门9处执行钻孔。”
证据11公开了一种家具收缩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11译文第16-24段,图1-8):“图1展示出了具有柜体10,柜体10具有两个垂直侧壁11。柜体10可以在前侧通过前滑动门12、在后侧通过后滑动门13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前滑动门12可以在后滑动门13的前面线性移动,后滑动门13可以从其关闭位置从右向左移动向打开位置。因此,后滑动门13可以从其左侧关闭位置移动到前滑动门后面的右侧打开位置。在滑动门12、13处,驱动器分别连接到后部。前滑动门12不能比后滑动门13上的驱动器进一步推动。为了将两个滑动门12和13拉到其关闭位置,使用阻尼及缩回装置20。这些阻尼及缩回装置具有与驱动器30配合的倾斜段26。例如,前滑动门12可以从其打开位置移动,直到它在其驱动器14处被倾斜段26抓住。然后,阻尼及缩回装置20将前滑动门12拉入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并将其保持在那里。阻尼及缩回装置20安装在柜体10中,使得倾斜段26被拉进侧壁11的内壁。因此,倾斜段26被拉入阻尼及缩回装置20的边缘区域。……图2展示出了壳体部分21,其可与与突8的壳体部分22一起形成整体壳体。壳体部分21具有弹簧支架21.1,其右端限制有弹簧座21.2。在该弹簧座21.2中,放置有收缩弹簧24。壳体部分21还具有支架21.3,阻尼装置23可固定在支架21.3上。阻尼装置23具有两个阻尼器23.1,……附接件23.4插入到支架21.3中,使得活塞杆23.3在其纵向范围内是不可移动的。阻尼装置23具有两个相同的阻尼器23.1,它们连接到连接器23.2。……左侧阻尼器23.1仍然具有活塞杆23.3,其与附接件23.4连接。该附接件23.4固定在滑架25的阻尼支架25.3中。滑架25具有基部25.1,凸起25.2带有阻尼器支架25.3和弹簧支架25.4。在该弹簧支架25.4处,固定了弹簧座21.2相对收缩弹簧24的远端。如图2进一步示出的,在滑架25上有容纳部25.5,在该容纳部25.5上装有倾斜段26。滑架25可以在壳体部分21的滑架容纳部中进行线性调节。为此目的,滑架容纳部安装有直线导轨21.4,直线导轨21.4由壳体部分21的侧壁形成。此外,滑架25在盖侧引导表面21.6上被引导,该引导表面21.6与引导件21.4成直角地连接。滑架25还在背离壳体部分21的引导表面21.6的壳体侧的一侧上由弹簧支架25.4支撑,从而可以安全地引导滑架25。……滑架25设有容纳部25.5,其配备有孔的形式的轴承25.6。……倾斜段26具有托架26.1,托架26.1配备有前侧邻接表面26.2。此外,支架26.1具有支撑座26.3,其两侧配备有螺栓形的支承凸耳26.4。两个支承凸耳26.4形成共同的枢轴。在支撑件26.3前部形成悬臂26.5。该悬臂26.5在其自由端带有横向突出的导向装置26.6。从悬臂26.5的自由端伸出弹簧臂26.7。这个弹簧臂26.7与一个锁定凸耳26.8固定在一起。锁定凸耳26.8的末端配有一个锁扣26.9。该锁扣26.9容纳在悬臂26.5的容纳部中。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弹簧臂26.7可在悬臂26.5的方向弯曲,同时,锁定凸耳26.8可在悬臂26.5的凹槽中线性移动。锁扣26.9防止锁定凸耳26.8在图6所示的位置上向上摆出凹槽。锁定凸耳26.8配备有面向临界表面26.2的表面,其用作阻挡元件26.10。在阻挡元件26.10和邻接表面26.2之间形成驱动器凹槽26.11。如图4所示,可以利用滑架25的轴承25.6中的一个支承凸耳26.4对倾斜段26记性调节。然后,倾斜段26可相对于滑架25绕由支承凸耳26.4形成的枢转轴线枢转。……首先将收缩弹簧24固定在滑架25的弹簧座25.4中。随后,阻尼装置23固定到阻尼器支架25.3中。由滑架25、阻尼装置23和收缩弹簧24形成的组件现在插入壳体部分21中。然后,倾斜段26可以插入容器25.5中。最后,可以使用壳体部分22根据图8完成壳体。如图8所示,该壳体部分22具有弹簧容纳部22.1,该弹簧容纳部22.1可与壳体部分21和22一起设置有分离表面21.11和21.12。……壳体部分22具有导轨22.11,导轨22.11具有线性引导部分22.9和相邻的停放部分22.10。引导部分22.9弧形地导入到停放区22.10。当壳体组装时,倾斜段26的引导凸起26.6突出在导轨21.11中并可在其中移动。此外,第二壳体部分22具有引导部分22.4,以完成第一壳体部分21的引导部21.4对于滑架25的引导。……从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阻尼及缩回装置20与驱动器30一起作用。驱动器30具有激活器32。此外,安装板31在驱动器30上一体地成形,具有两个螺钉凹槽。通过该螺钉凹槽,紧固螺钉可以分别通过并拧入相关的前滑动门12和后滑动门13中。因此,驱动器30固定到滑动门12、13。当倾斜段26处于图2所示的停放位置时,引导凸起26.6在停放部分22.10中突出。它被防止在那里。在该操作状态下,收缩弹簧24完全张紧,并且阻尼器23.1的两个活塞杆23.3完全伸出。滑动门12或13处于打开位置或部分打开位置。现在,滑动门12和13在其关闭位置的方向上移动。在它到达关闭位置之前不久,驱动器30的致动器32撞击倾斜段26的邻接表面26.2。由于邻接表面26.2与由支撑凸耳26.4限定的枢转轴线相距一段距离,产生倾斜力矩,该倾斜力矩将倾斜段26提升出停放段22.10。然后,引导凸起26.6到达线性引导部分22.9的区域。收缩弹簧24现在发挥作用并且根据图3将滑架25拉动并由此将倾斜段26拉到缩回位置。收缩弹簧的拉力激发阻尼器23.1,阻尼器23.1设计为压力阻尼器,它们抑制了收缩运动,从而产生连续的谐波闭合运动。滑动门12以及13被拉入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当现在再次打开滑动门12、13时,驱动器30与滑动门12、13一起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激活器32撞击阻挡元件26.10。这阻挡了驱动器30,使得驱动器30,倾斜段26克服引入部分21、9中的收缩弹簧24的弹簧偏压发生线性移动。一旦引导凸起26.6离开引导部分21.9的区域,它就进入弧形过渡区域,该区域桐乡停放区段21.10。倾斜段26.6在那里在倾斜位置移动并存放在停放位置,该停放位置由停放区段21.10限定。现在,驱动器30可以自由移动并且滑动门12、13被打开。该位置如图2所示。”
证据12公开了一种用于可移动门元件的装置,并具体公开了以下技术内容(参见证据12译文第0019-0028段,图1-6):“图1显示了门元件10,该门元件经由具有滑轮11的滑座12可沿着滑轨13行进。此外设置有缓冲和拉入一设备14,该缓冲和拉入设备在终端位置的范围中支持或者缓冲门元件10的关闭过程。门元件10在当前情况中通过带有嵌板16的框架15形成。但是还可设想另外的门元件10或还有窗元件等。框架15通过四个型材形成,这四个型材在门元件10的拐角区域中相互连接。在上部的水平框架元件17处一设置有固定件18以用于使框架15与滑座12连接。固定件18的一部分是承载螺栓19,所述承载螺栓可分别与滑座12连接。滑座12如在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那样构造成带有两对滑轮11,所述滑轮在滑轨13中安放在滑轨的承载支腿20上月因此可在滑轨13的纵向方向狱往复运动或者行驶。在当前情况中,为门元件10设置有两个滑座12。但是还可设想更少量或更大量的滑座12。承载轨13是复杂构造的挤压型材的一部分,挡板21以及固定轨22也可安置在该挤压型材处。滑轨13具有在其纵向方向上连续的两个腔室23,24以用于一方面容纳滑座12以及另一方面容纳缓冲和拉入设备14。下腔室23用于容纳滑座12且相应地在横截面方面匹配滑座的形状。位于下腔室之上的腔室24用于容纳缓冲和拉入设备14且其尺寸一与缓冲和拉入设备14横截面相匹配。缓冲和拉入设备14借助于螺钉25抵靠通道24的上壁拧紧。缓冲和拉入设备14在滑轨13之内的位置可在此相应于局部的条件选择。如有可能还可相应于局部的条件设置多个缓冲和拉入设备14。滑座12在当前情况中具有联结元件26。联结元件26一方面用于与承载螺栓19连接且另一方面用于操纵缓冲和拉入设备14。为了该目的,近似布置在滑座12的纵向中间的联结元件26优选利用头部27伸出超过滑座12的上侧。头部27用于通过与相应的带动件28接触来张紧或者松开缓冲和拉入设备14,所述带动件从上方伸入到滑座12的行驶路径中且在门元件10移动时与头部27接触。缓冲和拉入一设备14不具有其它特点,而是仅仅安装在滑座12之丘,带有面向滑座12或者联结元件26的带动件28在门元件10移动时,缓冲和拉入设备14相应地张紧或者在关闭时松开,从而门元件10牵拉到关闭状态中且在关闭时被缓冲。”

5.2关于权利要求1
5.2.1以证据1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
请求人主张: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证据3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证据1、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对此,合议组认为:
本专利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根据其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及发明内容部分可知,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因为安装缓冲需要在顶板上开槽很深,将缓冲器和上铝轨道装入顶板槽内,所以顶板厚度有相应的要求,因此造成现有的家具缓冲器结构复杂,体积大,因而本专利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生产成本低,体积小巧的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

将证据1附图7-10所示实施例公开的技术内容与本专利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比,可知:证据1公开的“滑轨70、座体20、轨道21、拉引作动组30、缓冲器40”共同对应于本专利的“缓冲器组件”,证据1公开的“座体20、轨道21、拉引作动组30、缓冲器40”共同对应于本专利的“缓冲器”,证据1公开的“吊轮50”、“吊轮50上的轮子”、“勾合块51”、“滑轨70”、“座体20”、“缓冲器40”、“弹簧60”、“卡勾件32”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组件”、“滑轮”、“拨动件”、“滑轨”、“底板”、“缓冲缸”、“复位弹簧”、“挂钩装置”。
结合证据1附图1-1示出的技术内容可知,所述吊轮50的轮子以及勾合块51设置在架体上,该架体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支架”。
因而,本专利权利要求1与证据1的区别在于:
(1)本专利限定了其滑轮组件包括与柜门固定连接的滑轮外壳,滑轮外壳上固定安装有滑轮座,及可在滑轮座内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证据1没有公开上述技术内容。
(2)本专利限定了缓冲器还包括面板,以及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底板与面板间的滑动板,滑动板与面板间设置有缓冲缸,滑动板与底板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挂钩装置设置在滑动板上;证据1没有公开上述技术内容。
证据2公开的纱窗滑轮构造,其“固定座10”、“滚轮座21”、“滚轮22”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座”、“滑轮支架”、“滑轮”。证据2虽然公开了与本专利类似的滑轮组件结构,然而其是将纱窗轨道83导入固定座10中的,其不具有缓冲器组件,也不具备在滑轮支架上同时安装有滑轮及与缓冲器配合的拨动件,即其纱窗滑轮的配合关系与本专利的并不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动机将证据1和证据2进行结合,不容易想到将证据2公开的上述滚轮结构用于证据1公开的吊门缓冲结构中去替换其吊轮50。
证据3公开了可调式拉门缓冲自动归位装置,其公开了连接件70与移动见30的夹制槽32配合以进行滑动缓冲,其并未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1),也没有给出设置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的技术启示。
证据4公开了一种可调式趟门滑轮,其“基座1”、“围板100形成的具有空腔的结构”、“滑轮座3”、“滑轮2”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外壳”、“滑轮座”、“滑轮支架”、“滑轮”。证据4虽然公开了与本专利类似的滑轮组件结构,然而证据1公开的吊轮50位于其吊门80的上方,结合证据1附图公开的技术内容可知,其吊轮50的轮子承重于滑轨70的轨道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证据1公开的结构没有动机去结合证据4,以对其吊轮50进行改造、得到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
证据7公开了一种带刹车卡件的可调下轮装置,其“外壳1”、“内壳2”、“塑胶轮子4”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座”、“滑轮支架”、“滑轮”。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证据1公开的结构没有动机去结合证据7,以对其吊轮50进行改造、得到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
证据8公开了一种基于滑门应用的滑轮高低位调节方法及滑门调节装置,其“外壳001”、“附图1示出的外壳001上突出的容纳壳体”、“轴承滑块007”、“调节轮008”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外壳”、“滑轮座”、“滑轮支架”、“滑轮”。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证据1公开的结构没有动机去结合证据8,以对其吊轮50进行改造、得到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
证据9公开了一种带刹车卡件的可无级调节门高度下轮装置,其“外壳1”、“附图1示出的外壳1上突出的容纳壳体”、“内壳2”、“塑胶滚轮3”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外壳”、“滑轮座”、“滑轮支架”、“滑轮”。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证据1公开的结构没有动机去结合证据9,以对其吊轮50进行改造、得到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
证据10公开了一种用于滑门的高度可调整的行进机构,其承载板3上设置有行进滚子5和止动接片17,与引导轨10的凹槽配合滑动,在竖直方向上通过扳手调节滑门9的期望高度。同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证据1公开的结构没有动机去结合证据10,以对其吊轮50进行改造、得到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
证据11公开了一种家具收缩装置,其激活器32与倾斜段26配合在导轨22.11内滑动,通过滑架25拉伸或压缩阻尼器23.1和弹簧24,以实现缓冲。证据11并未公开上述区别技术特征(1),也没有给出设置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的技术启示。
因此,本领域技术技术人员基于证据1公开的结构,并无动机将其吊轮50改造为证据2或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公开的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结构,证据3和证据11也未公开滑轮组件,没有给出设置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的技术启示。本专利权利要求1通过设置上述滑轮组件、滑轨以及缓冲器的容纳配合结构,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巧、并具有防跳功能的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证据2、证据3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证据1、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5.2.2以证据12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
请求人主张: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2、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2、证据10、证据4、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对此,合议组认为:
将证据12公开的技术内容与本专利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比,可知:证据12公开的“滑轨13、缓冲和拉入设备14”共同对应于本专利的“缓冲器组件”,证据12公开的“缓冲和拉入设备14”对应于本专利的“缓冲器”,证据12公开的“滑座12”、“滑轮11”、“联接元件26的头部27”、“滑轨13”、“带动件28”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组件”、“滑轮”、“拨动件”、“滑轨”、“挂钩装置”。
结合证据12附图6示出的技术内容可知,所述滑轮11以及联接元件26设置在架体上,该架体对应于本专利的“滑轮支架”。
因而,本专利权利要求12与证据1的区别在于:
(1)本专利限定的技术领域是柜门缓冲器结构,其滑轮组件包括与柜门固定连接的滑轮外壳,滑轮外壳上固定安装有滑轮座,及可在滑轮座内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证据1没有公开上述技术内容。
(2)本专利限定了缓冲器包括底板、面板,以及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底板与面板间的滑动板,滑动板与面板间设置有缓冲缸,滑动板与底板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挂钩装置设置在滑动板上;证据1没有公开上述技术内容。
同理,证据12公开的滑座12位于其门元件10的上方,其滑轮11承重于滑轨13的承载支腿2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证据12公开的结构,并无动机将其滑座12改造为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公开的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结构,证据3和证据11也未公开滑轮组件,没有给出设置滑轮组件的技术启示。本专利权利要求1通过设置上述滑轮组件、滑轨以及缓冲器的容纳配合结构,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巧、并具有防跳功能的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2、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2、证据10、证据4、证据3或证据11之一、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5.2.3以证据11作为最接近现有技术
请求人主张: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1、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1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1、证据10、证据4、证据1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不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对此,合议组认为:
将证据11公开的技术内容与本专利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相比,可知:证据11公开的“阻尼缩回装置20”对应于本专利的“缓冲器”,证据12公开的“滑架25”、“阻尼装置23”、“激活器32”、“倾斜段26”、“收缩弹簧24”分别对应于本专利的“滑动板”、“缓冲缸”、“拨动件”、“挂钩装置”、“复位弹簧”。
因而,本专利权利要求11与证据1的区别在于:
(1)本专利限定了其缓冲器结构包括安装在柜门上的滑轮组件,滑轮组件包括与柜门固定连接的滑轮外壳,滑轮外壳上固定安装有滑轮座,及可在滑轮座内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滑轮支架上安装有滑轮及拨动件;证据1没有公开上述技术内容。
(2)本专利限定了其具有缓冲器组件,缓冲器组件包括与柜体固定安装的滑轨以及安装在滑轨内的缓冲器,缓冲器包括底板、面板,滑动板可前后滑动地安装在底板与面板间,滑动板与面板间设置有缓冲缸,滑动板与底板间设置有复位弹簧,缓冲器安装在滑轨的内槽上,以滑轨的内槽作为其外壳使用;证据1没有公开上述技术内容。
如前所述,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分别公开了具有可上下滑动的滑轮支架的滑轮组件;证据12公开了一种门元件10上方设置滑座12、滑座12承载于滑轨13内承载支腿、与滑轨内的缓冲和拉入设备14配合缓冲的结构。首先,由证据11附图1示出的技术内容可知,证据11的阻尼缩回装置20设置在滑动门的侧方,其并未明确公开配合的滑轮结构;证据11也未明确公开其滑动门12、13于柜体10中具有何种滑轮结构,以及与滑轨的配合关系;此时,如果在滑动门上设置滑轮组件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所公开的滑轮组件公开的技术内容,容易想到的是在所述滑动门上设置如证据4或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所公开的滑轮组件,并在柜体上方单独设置对应的滑轨以容纳配合所述滑轮组件的滑动,即得到的是独立于阻尼缩回装置20进行滑动工作的滑轨与滑轮组件的配合结构。进一步地,由于证据12公开的是在门元件10的上方设置滑座12,滑座12容纳承载于滑轨13的承载支腿20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容易想到在前述得到的独立设置的阻尼缩回装置20和滑轨与滑轮组件结构基础上,去简单地套设证据12的滑轨与缓冲器、滑座的容纳结构,以得到本专利权利要求1限定的滑轮组件与缓冲器组件的配合关系。本专利权利要求1通过设置上述滑轮组件、滑轨以及缓冲器的容纳配合结构,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巧、并具有防跳功能的隐藏式柜门缓冲器结构,取得了有益的技术效果。因此,本专利权利要求1相对于证据11、证据7或证据8或证据9或证据10之一、证据1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或证据11、证据10、证据4、证据12、和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的结合,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5.3关于权利要求2-9
由于独立权利要求1具备创造性,直接或间接引用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2-9也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的创造性。

鉴于上述事实和理由,合议组作出如下决定。

三、决定
维持201410792180.1号发明专利权有效。
当事人对本决定不服的,可以根据专利法第46条第2款的规定,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根据该款的规定,一方当事人起诉后,另一方当事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